潘建君
摘要:
本文从服装的服用舒适性、功能性及安全性三个方面为着眼点,列举实例探讨如何找出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隐患,确定风险监测项目方案,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为相关部门做好纺织服装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纺织服装;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1 引言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是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为了及时发现和掌握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特别是尚未引起监管部门广泛重视和被消费者忽视的质量安全风险,系统和持续地对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行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分析,为风险研判和风险处置提供依据[1]。
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以与民生紧密相关的消费品为重点,以产品质量中影响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等因素为内容。作为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纺织服装产品,一直是舆情和监管工作中反映问题较为集中的产品,尤其是涉及儿童、学生等特殊群体服用产品,应该作为风险监测的重中之重。
2 开展纺织服装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的着眼点
对于纺织服装这一重要的消费产品开展风险监测,如何找出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隐患确定监测方案,并对产品中的质量缺陷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是实施风险监测的检验机构面临的难题和关键。在技术层面上,根据纺织服装产品的特性,应从服装的服用舒适性、功能性及安全性三个方面考虑风险监测的侧重点。
2.1 从服装的服用性和舒适性着眼
服装产品从单一的遮羞蔽体到今天具有美化和舒适性能,其功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服装的种类不断细分,每类服装也都有其独特的使用性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的服用性特别是穿着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由服装的服用性能引起的质量风险不可忽视。
以文胸产品为例,从文胸的服用性和舒适性方面着眼,来找出风险点确定风险监测项目。
2.1.1 确定风险监测的风险点及监测项目
文胸是最常见的女性内衣,穿文胸的主要原因,就是提供乳房外部支撑,增加舒适性与活动力,是目前女性不可或缺的重要衣物。从收集的各方信息表明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女性内衣产品存在质量风险。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2014年12月17日,日本“黛安芬”内衣公司,接到关于文胸内置钢丝戳破面料并探出的投诉,称一批文胸的内置钢丝极易在清洗后,甚至是女性穿着时将面料刺破,该公司担心对女性造成伤害,出于安全考虑召回2万余件文胸。此外,一些消费者投诉反映购买的某些文胸产品长时间佩戴易产生闷热感、不透气,或者反复洗涤后肩带松弛、罩杯内侧起球严重、有刺痒感等,严重影响了穿着的舒适性和美观。
由上述信息,可以确定风险监测的着重点,并初步确定风险监测项目:透气性、水洗5次洗涤前后肩带定伸长反复拉伸弹性变化率、起球及钢圈穿出。
2.1.2 风险监测的检验方案
对于透气性测试,FZ/T 73046—2013《一体成型文胸》和FZ/T 74002—2014《运动文胸》对其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做了规定,要求罩杯透气率不小于75mm/s,但市场上标注最多的文胸标准FZ/T 73012—2008《文胸》并未要求。钢圈穿出项目测试,在FZ/T 73046—2013《一体成型文胸》中对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有明确规定,洗后外观不允许钢圈穿出,但其他文胸标准未规定。在水洗5次肩带定伸长反复拉伸弹性变化率、起球尚未有相关标准进行规定。具体的监测项目、依据、方法具体见表1。
2.1.3 根据风险监测项目结果分析和风险评估
根据透气率检测结果情况分析文胸产品的通透性、结合5次水洗后起球及定伸长反复拉伸弹性变化率测试、通过模拟正常使用维护条件来分析评估文胸的外观、耐用性及触感舒适性,5次水洗后钢圈穿出情况则更侧重文胸的使用安全性。监测评估现有标准未规定的方面,为消费者合理选择和购买经济实惠而又舒适安全的文胸产品,并正确地使用和维护达到美观又保健的功能,提供准确合理的消费建议。
2.2 从服装的防护功能性着眼
服装的装饰和御寒保暖作用,已被人们熟知,如今希望服装具有更多更可靠的功能,于是能够抵抗人为制造或环境破坏导致的各种紫外线、电、热、辐射及污染的各种功能性服装层出不穷。而往往日用消费品类的功能性服装缺乏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其所具备功能的有效性、持久性及可靠性也就成为产品质量风险监测的重点。
以孕妇防辐射服产品为例,从其防辐射功能的有效性、持久性及舒适性方面考虑,来找出风险点确定风险监测项目。
2.2.1 确定风险监测的风险点及监测项目
随着生活中WiFi、手机、微波炉和电脑等电器的普及,电磁辐射已经无处不在。据报道,电磁辐射的危害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的健康,可能造成胎儿肢体缺陷、智力不全、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差等问题。对于孕妇来说,防范电磁辐射最简易的方法就是穿上防辐射服。防辐射服原理是通过导电纤维混纺、织物中嵌入导电丝或使用含金属、碳粉的涂层织物吸收电磁波得以实现防辐射功能[2],故可将屏蔽效能、屏蔽效能的持久性、帶电电荷量和透气性作为风险监测项目。
屏蔽效能。屏蔽效能代表防辐射服对电磁波的防护能力,是衡量防辐射服电磁屏蔽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受到屏蔽材料、织物组织结构的影响较为明显。
屏蔽效能的持久性。孕妇在穿着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对防辐射服进行维护保养,包括直接洗涤、脱卸洗涤或者揩擦等,所以在进行一定次数的洗涤后,屏蔽效能不应受到较大影响。
带电电荷量。带电电荷量是防静电性能的重要指标。孕妇对外部刺激一般都比较敏感,如果孕妇防辐射服防静电效果不理想,会引发皮疹、血液pH值上升,血液中钙含量降低等现象,会给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在制成原理上,孕妇防辐射服和防静电服的原理相似[2]。
透气性。透气性是指气体透过织物的能力,透气性好的纺织品可以把皮肤排出的汗液和蒸气散发出去,使皮肤保持干燥并调节体温,有利于面料内外气体的交换及皮肤的新陈代谢[2]。孕妇孕育期间对防辐射服的透气性要求较高。
2.2.2 风险监测的检验方案
目前防辐射服产品只有GB/T 22853—2009《防辐射针织品》一个产品标准对屏蔽效能有要求,适用范围仅覆盖针织品,采用SJ 20524—1995《材料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方法陈旧,且不能全面反映防辐射功能性,故采用国家标准GB/T 30142—2013《平面型电磁屏蔽材料屏蔽效能测量方法》。带电电荷量参照GB 12014—2009《防静电服》进行检测。具体的监测项目、依据、方法见表2。
2.2.3 根据风险监测项目结果分析和风险评估
根据不同频率点的屏蔽效能和带电电荷量检测结果,分析防辐射服的屏蔽效能分布的趋势,及影响屏蔽效能和防静电效果的主要因素,给出防护措施及选购建议。根据洗涤前后屏蔽效能的检测结果,分析屏蔽效能的持久性是否满足功能性要求,并给出对防护服正确使用维护的建议。
2.3 从服装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考虑
服装除了对人体具有防护作用,同时要求在服用过程中对人类、对环境的安全性,由此提出对纺织服装产品的生态性、对人体的无危害性。而纺织原料来源于自然,受大气、水质、药剂等方面的污染,加之为了追求所需要的功能,经过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处理及贮存中的接触污染,纺织品有害物质残留对人体及生态环境造成了直接或潜在的危害[3]。故发现、识别、预警和处置纺织产品潜在的化学风险尤为必要,可以根据不同纺织产品的加工工艺及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进行风险监测。
2.3.1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4]是一种重要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性质稳定、耐酸碱和成本低等特点。作为匀染剂、乳化剂、净洗剂和分散剂,广泛使用于纺织前处理、染色及后整理中。
APEO的生物降解性很差,具有比较强的急性毒性,对人体眼睛和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APEO被排放到环境中会迅速分解成壬基酚(NP)。壬基酚(NP)是一种公认的环境激素,它能模拟雌激素,对生物的性发育产生影响,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蓄积,干扰生物的内分泌,对生殖系统具有毒性。
目前欧盟明确规定出口欧洲的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加工中禁止使用APEO,并界定了限量:不超过0.1%,但实际上,欧盟许多纺织品服装采购商对APEO的要求更严,要求不超过100mg/kg,部分采购商甚至要求不超过50mg/kg或30mg/kg。我国现已发布了染整助剂中APEO类相关检测方法标准GB/T 23972—2009《纺织染整助剂中烷基苯酚及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的测定》,但暂无相应的限值要求。
2.3.2 重金属
某些重金属[5]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一旦被人体吸收,会产生在肝、骨骼、肾、心及脑中积累的倾向,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对健康造成巨大损害。此种情况对儿童尤为严重,因为儿童对重金属有较高的消化吸收能力。
纺织品中重金属残留的来源主要是含有铬、钴、镍和铜的络合染料,金属络合染料具有优良的性能,与其他染料合用可以提高染色牢度,特别是对较难控制的湿摩擦色牢度和耐光色牢度有显著改善。如果染厂处理不当,重金属的引入将引起环境污染并对人体造成伤害。另外,功能性纺织品整理过程中使用的助剂,例如用作染料氧化剂、媒染剂的重铬酸盐,含锑等重金属的阻燃剂等,以及与成衣配件的纽扣、拉链、拷钉和装饰品等合金辅料也可引入重金属。
一些欧美国家技术法规对纺织品上重金属限量都有规定,最有影响力的是OEKO-TEX Standard 100中对不同种类残留重金属的限量。我国现已发布了纺织品重金属相关检测方法标准,在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中对涂层织物铅和铬有要求之外,其他产品暂无相应的限值要求。
2.3.3 致敏致癌染料
致敏染料是指能够引起人体皮肤与器官过敏并且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染料,目前已经确定能够引起过敏的染料主要是分散染料[6],在OEKO-TEX Standard 100中,被禁止使用的过敏染料有C.I.分散蓝1、C.I.分散橙1等20种[3]。目前LC-MS联用分析技术是用于致敏性染料检测的最理想手段[7],我国已经颁布相关方法标准GB 20383《纺织品 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测定》,但暂无相应的限值要求。
致癌染料是指染料在某种条件下裂解产生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另一种是染料本身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癌变,并不是所有染料都有致癌性。目前已经确定的致癌染料以偶氮结构居多,欧美国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颁布法令,禁用可裂解并释放某些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我国的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也对禁用偶氮染料做了规定,并颁布了相应的方法标准《纺织品 致癌染料的测定》。
2.3.4 环境荷尔蒙
环境荷尔蒙[3]是一种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极其有害的物质,也称为内分泌扰乱物质。它们会扰乱人类的内分泌与发育过程,使繁殖能力、出生性别比例和遗传发生异常。目前已经确定的环境荷尔蒙有70余种,其中有些氯代有机载体、增塑剂、杀虫剂等已被一些欧美国家限制使用,我国暂无相应的限值要求。
3 结语
就纺织服装产品当前开展的主动风险监测的项目来看,大部分承检机构主要还是以现有标准作为项目检测和判定依据,偏重检测结果的符合性判定。今后应该强化风险监测信息的全面收集,结合产品特性确定风险点,特别要加强模拟风险实际暴露环境进行风险监测的试验方法设计,并充分结合现有标准,使风险监测结果更加有效地作为消费风险预警的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1]施京京. 扎牢防范风险的“篱笆”——我国加快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制度[J].中国质量技术監督,2015(6):8-13.
[2]于伟东.纺织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368-370,340,329.
[3]吴红玲,蒋少军,张成.浅谈纺织品上有害物质的来源与检测[J].针织工业,2004(5):114-116.
[4]章杰.APEO的限用和对我国纺织助剂的影响[J].纺织导报,2005(12):79-82.
[5]陈荣圻.纺织品中重金属残留的生态环保问题[J].印染,2000(5):45-47.
[6]樊真.绿色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建议[J].科学技术,2011(6):79-80.
[7]郭雅妮,郁翠华,姜山,等.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0):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