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颖
摘 要:为了凸显音乐学科的教学功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增加了“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这表明学生对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并掌握”被明确纳入课程总目标。这一重要变化,反映出在总结十年课改经验的基础上对音乐课程目标和内容认识的深化。音乐课堂教学如何细化并确定指向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是新形势下音乐教学的正确走向和要求。
关键词:有效;细化;教学目标和行为明确的指向性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制定颁发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如何将其中的内容标准转化为课堂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成为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了凸显音乐学科的教学功能,新课标将“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作为课程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坚持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置于三维课程目标的第一位,凸显音乐课程“以美育人”的独特价值。新课标中课程总目标的描述也有变化,增加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段话之外,还增加了“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这表明学生对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并掌握,被明确纳入课程总目标。这一重要变化是在总结十年课改经验的基础上对音乐课程目标和内容认识的深化。课标内容的调整对一线的广大音乐教师正确解读、驾驭和使用教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按课时及单元备课,更要对分册的教学内容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以便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材料使用的度和量,把握好教学的循序渐进、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行为的指向,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一、目前音乐教学低效的现状
很多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的忽视。目前,很多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所谓的考试科目上。另外,中学阶段固有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家长和学生普遍对音乐课的学科边缘化和漠视。加之中学音乐课周课时为一周一节,学习之后无法及时巩固强化,也显而易见地严重影响了课堂学效果。无法从根本上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关注个体差异。加之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的忽视。由于音乐学科长久以来在学校的边缘位置,以及长期无监控、无跟进、无统考的边缘化状态,导致授课教师的随意性及低效等泛滥。艺术教育作为音乐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二、音乐课堂教学应确定指向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确定指向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呢?教师应在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前提下,使学生的普遍认知水准达到某种程度的明晰化。并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及时鼓励帮助进步。学生的有效参与是多向互动的过程,可从其更宽的三个外延层面去理解。首先,是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有效、简明切实。其次,应根据教材内容。难易度以及授课班级学生个体差异性等情况,当堂酌情调整教学方式。再次,有效课堂教学还应具有艺术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特征,是一种师生合作学习、双向互动解决问题的共同体。因此,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制订目标是获得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在细致的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把握教材核心知识点,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细化音乐课堂教学目标,使之具有科学、明确的指向性,反映出教材的本质内容。优化目标的前提是音乐教师应具备艺术而巧妙的构思,并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细化设计,可增强教与学过程中的可控性,避免盲从,真正实现目标的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要做到环环相扣,细化确定清晰的小目标,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激趣引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魅力,必须在细化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和行为指向性的前提下促进有效教学。要从细化音乐教学目标和行为明确的指向性着手,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当堂达成度,在以核心素养为理论的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推进课堂教学细节的指向性,提高课堂效率,让音乐滋润学生的心田,成为真正的爱乐者。
三、音乐课堂上的教与学行为形式应具有多样和多元的特点
音乐课堂上的教與学行为形式多样和多元,既包括了教师的设问、范唱(奏)、语言表达、媒体资料的运用、课件制作、教学环节的设计顺序等,也包括了学生的问题回答、演唱(奏)的学习、欣赏和鉴赏的表述表达、师生间或学生间的互动合作行为等等。这些行为有机关联,相互影响与制约,共同组织起了一堂“活生生”的音乐课。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或者完成相应的学习活动任务的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学目标逐步得以实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以梳理、巩固、运用和发展。课堂教与学中行为的多样和多元,音乐教学形式的丰富性是高水准音乐教学的体现,其教学形式意图鲜明。在找准课堂目标的前提下,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在熟悉学生认知度和教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度的分析处理和提炼、导向激励、调控活动,通过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和知识构建,使学生在音乐欣赏时能够对音乐审美产生合理的判断想象和情感导向。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语言陈述上,要做到精确具体、简练生动,在指向性明确的有效教学目标统领下,朝着高质量的有效教学迈进。
四、明确课堂教学行为的指向性
部分音乐教师备课、上课都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把将三维目标生搬硬套,将课标和教学目标相混淆;将教参的“教学要点”不加思考地照搬到教案上当成教学目标。由于课标和参考书“教学要点”具有相对宏观和不具体性,音乐教师生搬硬套的结果就导致课堂教学目标“全、空、大”的现象比较普遍和泛滥,教学目标既不具体,也不具有针对性。这样的教学目标空泛而虚假,严重影响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一些音乐老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通过课堂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审美熏陶。”这是国家教育目标指导下的(2011版)新课标的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对于每一节音乐课堂而言,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并细化具体的操作过程。因此,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熏陶、日积月累的过程。由于用课程宏观目标代替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很多地方的音乐课,看似互动问答形式丰富,实质是在这种脱离了学科核心知识点支撑的教学过程背后,学生学而无获,直接导致了音乐学科在基础教育学科中的地位不断边缘化。
另外,音乐老师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缺少应有的关注。问题表现在部分老师未能正确处理好音樂知识、技能和相关文化的学习与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将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音乐审美活动和能力分离开来。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课堂教学厚此薄彼,结果是架空了“以美育人”的课程目标。不良的音乐教学状态泛滥,情感态度和过程方法架空于无知识要求、无目标达成的真空状态之下,这应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高度关注。无知识、无目标构架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指向性,具有极不明确的问题指向性,现已成为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表述中,对于教师应采取的教学方法、过程,以及学生当堂应获得的情感态度、知识能力,没有做到步骤清晰、手段得当。教师在每一次播放、聆听、歌唱和学习前,没有对学生提出细化的设问要求;没有关注到音乐情绪发展、乐句发展、乐曲结构、音乐结构的形式美、表现美的重要意义;没有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并设计出细化、具体、有效的教学流程,从而激发学生从上课初始对歌曲或乐曲的陌生,到了解,再到熟悉,最后到喜爱和牢记。因此,由于在较普遍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设计的随意性、不具体化和不确定性,因此,教学目标陈词滥调、千篇一律,无法真正体现其应有的价值、意义和教育作用。音乐教师对于学科的本位认识和备课方面工作的不到位,直接影响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导致了其在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的持续边缘化。
五、科学细化教学目标的对应策略
1.厘清音乐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本质区别
课程目标是学校课程价值的具体体现,是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程目标和音乐教学目标具有本质的区别。音乐课程目标体现在音乐教学目标上,音乐教学目标则具体地体现在学段、学年、学期和学时等目标上,是课程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教学目标的设计,关系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环节的过渡等一系列的具体操作环节。音乐教学目标,主导音乐教学过程,提出音乐学习方法,调控教学操作,检测教学效果,没有合适的教学目标就没有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该写明教学行为的主体是学生
教学目标设计应写明学习行为的主体是学生,并非教师。目标中应明确表述学生当堂学到了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方法让学生掌握。所有的指向均为学生,而非教师。如聆听《G弦上的咏叹调》主题音乐,学习了解其演奏乐器;了解作品的曲式与风格。聆听欣赏《伏尔加船夫曲》,通过对比演唱音色、力度、速度以及作品旋律音高走向等各种音乐要素,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体验同一音乐题材的不同音乐情绪等。又如,在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第一单元《卡门序曲》教学目标可设计为:(1)通过聆听、分析乐曲,能够从音乐的速度、力度、音色等不同角度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2)通过对照曲式结构图的分段学习,对序曲体裁有较深的了解。该教学目标,并不像传统的方法那样笼统地讲解,而是提供学生曲式图,然后一个一个分析材料,帮助学生熟悉音乐主题。教师在欣赏每一段乐曲的时候都会让学生讨论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音乐有什么特点等问题,这样的分析仿佛是教师给学生一把欣赏作品的钥匙,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分析、学习、更好地深入到音乐作品本身,关注音乐的变化。该教学目标设计生动、具体、可测量,行为动词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主体指向明确,是良好的教学目标设计。再如八年级(下)第一单元——《阳关三叠》,教学内容:学唱《阳关三叠》。教学目标为:(1)演唱《阳关三叠》,感受情歌的魅力,体会古曲蕴含的深厚情感。(2)能用连贯、流畅、深情、饱满的声音演唱《阳关三叠》,体会其古韵及感受、了解古曲的创作手法。以上教学目标设计指向明确,以课堂音乐实践活动为索引,将三维目标相融相通。细化教学目标使用具体、精确的目标,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提倡,应在精确具体的基础上精练陈述语言。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是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要回答的4个核心问题:当他们在教学目标设计的逻辑和教学行动上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时,音乐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才是完整和专业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积极探索思考如何把课堂教学内容,如歌曲、乐曲的学习转化为学生的求知欲,并通过有效和指向明确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导向,并转化为音乐知识构建和能力的积淀培养。因此,关注好课堂的生成与创造,就必须深入挖掘、预设和细化音乐教与学的目标和达成。
总而言之,陈述音乐课教学目标的语言既要简练具体、层次分明,又要细化精确。让我国基础教育音乐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好学的高质量的有效教学,还需同行们一路执着求索。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高萩保治.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