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
摘 要: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育愈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依据新课标的指导展开多样化的模式创新,促进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全面优化,有效影响学生价值观念的创新和延伸。
关键词:高中物理;多媒体;实验教学
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体系从复杂度到涉及面都有所加强,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普遍重视理论教学,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但是新课标下物理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必须及时更新理念,促进教学创新。
一、重视对新课标教育理念的解读和渗透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洽展开的和谐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领会新课改的教育精髓,促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改变原有高中课堂沉闷压抑的教学现状,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物理学习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效设置一些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以电学实验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本列举的实验之外,教师还可以参考历年高考中出现的一些实验题目,给学生设置一些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既可以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又能够掌握新的知识和理论,促进学习创新的生成。对于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提前的高考练兵,再遇到高考题目的时候,学生也就临危不乱,像是日常实践一样有序展开。
二、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引导和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根据学生成绩来判断他们学习优劣,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多个层面对学生展开鼓励和引导,我们提倡在物理教学课堂上不仅要完成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感知物理探究的乐趣,体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消除学生固有观念中物理知识理论性太强、不易掌握的刻板印象,鼓励学生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增强对物理的探究热情。例如,可以通过蒸汽机带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发展引起第二次生产变革,以及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生产力引发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例,列举我们身边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改变学生仅仅为了成绩鏖战的狭隘意识,促进学生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意识的形成和加强。
三、重视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物理的理论知识是固定的,但是由于所教学生的个性不同以及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优化组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物理课堂的全面更新。
1.运用多媒体促进知识的动态化
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不断发展,为物理教学的动态化发展提供了沃土。例如,电磁学里面的很多理论知识,传统方式下我们只能通过课本解读、概念分析、定理阐释等原始手段来展开,不仅教师教得费劲,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可以从网络或者资料库中选择相关的素材,结合相关Flash动画对学生展开图文并茂的详细讲解。学生经过视觉、听觉的多重刺激之后,理解和记忆都更加容易。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复制成功的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借鉴成功的经验,努力创造适合自己和学生的独特方法。
2.运用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实施创新型实验教学
由于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高中物理应特别重视实验教学。随着某些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变革和改进,在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下,教师和学生可以自行设计新的实验方案。比如,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三大信息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传感器的应用,也给测量带来了便利。我们可以通过对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模块的组合使用,设计跨章节甚至跨学年的综合性实验,以适应高中物理“设计型实验专题”模块教学的需要。新课改倡导教师教学由单一的知识教学向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转变,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角度出发,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式,将物理学中的抽象概念具体而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既可以促进他们的知识生成,又方便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要使教学手段由单一的“黑板种田”向“新媒体运用”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新知识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合理运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们的语言要富有感染力,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的语言本身枯燥乏味,学生必然会对学习失去热情。其次,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做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同时鼓励学生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思维、新问题展开研究和學习。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和每一节课堂,教学必然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杜建萍.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J].才智,2012(10).
[2]柯璋.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
[3]顾建新.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五个基点[J].教育探索,2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