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芬
一、背景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由此可見,努力培养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是作文教学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
内容。
二、案例描述
(一)导入
罗丹为什么没有给巴尔扎克的雕像以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几遍,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学生连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原来,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因此,他不满意自己的作品。
雕像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主次和详略,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学习怎样在写作时突出中心。
(板书:众星捧月——突出中心)
(二)出示目标
1.认识中心是文章的灵魂。
2.学会合理选取材料,突出中心。
(三)讲授新课
1.认识中心是文章的灵魂
中心:就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
中心的作用:有了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让人不知所云。
认识中心是文章的灵魂。
从学过的文章进一步理解。
同学们先回顾这两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桃花心木》作者借种树喻育人,说明了只有在不确定中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长大成材。
同学们想一想,这两篇课文如果没有中心,我们会被深深感染、深深打动吗?我们能体会出这深刻的含义吗?大家摇头了。这就是中心灵魂的作用。明确了中心是文章的灵魂,再来看怎样合理选取材料,突出中心。
2.合理选取材料,突出中心
再回到巴尔扎克,详略安排不是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占有量,也不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喜好程度,而是取决于文章的中心。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泼墨如水,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次要材料不可不写,但要略写,而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坚决不能写。在这一点上的确需要有罗丹“忍痛割爱”的牺牲精神。
要想进一步理解中心的作用以及怎样合理选取材料,突出中心,就要在平时练笔中体会运用,下面咱们通过练笔,学一学。
3.课堂小练笔
同学们周五下午从学校往家走,是不是很开心呢?放学路上是不是有很多好玩的事,很多有趣的话题呢?你是否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快乐或者感悟呢?是否愿意把你的经历写下来呢?以《放学路上》为题目,写一篇200字的短文。
首先,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是“放学路上发生的”,或者是一件事,或者是看到的一幕场景,或一个细节,或一个物品,或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等等。时间确定是在放学路上,不能是寒暑假期间,不能是小时候没上学时,也不能是在家过双休时发生的事情。总之,要认真审清题意,注意题目时间的限制。当然,我们要明确,一篇文章思想要健康正确,主题要明确集中,立意要深刻、鲜明、新颖。在叙事时,我们要善于从事件的表面揭示其蕴含的科学性、哲理性或事件的社会意义。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从平凡、不显眼的事件中揭示其不寻常的思想意义。
然后,选取合理的材料。
最后,要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既然是放学路上或看到或经历或感悟到的事情,一定要围绕这件事去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住一个重点细节,刻意强调,从小事升华到作者的感悟和体会,深化读者的印象,突出中心思想,感悟升华。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和大家一起探讨写文章怎么突出中心的问题。通过学习我们切实体会到,中心是文章的灵魂。要突出中心,选取合理的材料。
(五)布置作业
今天的《放学路上》课下同学们继续修改,扩展成600字左右的文章。
三、案例反思
本节课通过具体讲解以及以学过的课文为例,使学生明确中心是文章的灵魂。通过罗丹对雕塑的做法使学生明白,合理选取材料,突出中心。通过学生具体练笔,学生进一步弄懂在写作中如何突出中心。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同学互评、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使全体学生投入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今后写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