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宋时期中国茶具的美学风格嬗变

2017-05-14 01:00陈嫣
关键词:茶盏茶色宋人

陈嫣

( 福州大学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前言

在浙江省博物馆中,藏有一只《西周原始瓷提梁小壶》,外型与现代的茶壶外型已经非常相似。壶身上以均匀的线圈作为纹饰,提梁宽而较低壶嘴宽大,口沿不平整,手提的痕迹明显。没有上釉,颜色偏深。这是所见到的年代最为久远也是最古朴的壶。也许制作这把壶的初衷不是为了饮茶而是当作酒器或者水壶,但这外形已经可见茶壶的雏形。

唐宋以前的茶具资料鲜有记载。但可以肯定有茶文化的存在。茶文化兴盛于唐宋,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唐宋之前中国的茶具也有一定规模的使用情况。茶具的制作载体有金属器皿也有陶瓷器皿,根据不同地域与不同地位使用的茶具也有所区别。隋唐以前,中国人的酒具和茶具区分并不明显。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两者共用的。所以本文主要解析唐宋时期的茶具美学风格嬗变。

《西周原始瓷提梁小壶》

一、唐朝时期的茶具概况与特征

唐代时期饮茶之风盛行,开始将茶具与酒具区分,生产出了专门化、工艺化的茶具。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最早最完整的记录,说明当时茶文化的发展已经相当普及且成熟。人们对待饮茶这件事情并不像如今一样作为聊天时的一种消遣,而是讲究每一处细节每一个步骤,陆羽的《茶经》中所描述的茶器类型多达24件。虽然并不是每一件都必须要用到,至少说明了当时唐人对饮茶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茶经》中叙述到:“生铁制成锅,用于煮水。铸造时里面抹泥,外面抹沙。里面抹泥可以使锅内光滑,容易清洗,外面抹沙可以使锅底粗糙,容易吸热。锅耳要做成方形,使锅端正锅边要宽,使伸展开来。外面的锅脐要做得长些。且位于锅的中心部位。这样锅中的水易于在中心沸腾。投下的茶末很容易沸扬,最终茶味会醇厚绵长。”从这一段叙述中可见当时以煎茶为主要的饮茶方式。茶壶为铁制品,同时也有石制与银制。但石器笨重且不容易沸腾,银制品成本较高,还是生铁制壶最为普遍。由于煎茶方式的特殊性,所要求的茶壶的器型也有所限制,容器较大,可以用“锅”来形容。造型古朴而端正,锅边较宽向外延伸。类似于现在炖煮中药的砂锅罐,由于其造型特点使得茶水容易沸腾,茶香也不容易消散,坐在炉边,静等茶香四溢。这也正是现代人最缺乏的一种等待的心境。

唐人饮茶所用的器物,称为茶盏。茶盏在唐代的诗文中,有时候叫碗,有时候称为瓯。唐代茶盏以陶瓷制品为主,器型比碗要小,敞口、浅腹、斜直壁,制作工艺精湛,适于饮茶。唐代偏好青茶,故常用青色或白色的茶盏搭配茶色,两色意境交融给人以感官享受。如唐代诗人徐寅的《贡秘色茶盏》:

《陆羽品茶图》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滨。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一个“染”字和一个“盛”字则将茶色美和瓷色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两句描写让人无法分辨青瓷盏盛着茶水,还是绿茶水浸染成青瓷盏,体现浑然一体的意境,甚至不需要弄清楚顺序,只需静心感受一个“美”字就足矣,体味茶香与茶色瓷色带来的美轮美奂的感受。

白居易的《过李生》中描述“白瓯青竹箸,俭洁无膻腥”,简单地述说了白瓷茶盏和青竹筷干净无荤无腥味,同时也道出了白瓷洁净纯净的本质,广受人们的青睐。

二、宋朝时期的茶具概况与特征

到了宋代,饮茶的方式较唐人相比有所不同。点茶法成为了宋人主要的饮茶方式,所谓点茶法,就是先将茶饼碾成细末,置于茶碗中,倒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再注入沸水,适当搅动,使茶末与水相融。宋代盛行斗茶,尤其是文人雅士,对于斗茶一事乐此不疲,是宋人判断茶品优劣的一种手段。宋代斗茶讲究以茶汤乳花纯白鲜明,也就是指茶盏中浮起的泡沫越白越多越持久越好,完全由视觉感官来验定茶质的好坏。因此,为了易于观察茶色、水痕,黑釉盏成为斗茶的首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建盏,位于如今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一带。黑釉搭配乳茶汤,黑白分明,相得益彰。宋代百姓平日里饮茶的茶盏也多采用青白釉色以及窑变茶盏。

宋 《鹧鸪斑建盏》

这个时期的茶具形制上更加讲究,质地也要更为精细。饮茶用的盏,注水用的壶,都更加大气而实用,金属的茶具逐渐减少,人们更加倾向用陶瓷器皿饮茶,观茶色,闻茶香,茶文化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陶瓷茶具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

三、唐宋茶具美学风格的继承与发展

首先,唐代的茶汤色调多为淡青色,所以唐人喜爱用青瓷衬托茶色,两者结合带来自然清雅的美感,以自然清雅为审美取向。唐代盛行全国的青瓷茶盏具有温润如玉的釉质,色泽典雅,可以完美地烘托出茶汤的清脆之色。所以唐人特别是文人雅士对于青瓷茶盏的喜爱和推崇恰是迎合了那个时期人们尚青的审美取向。其次,我国唐代国力极盛,推崇开放包容的政策,唐人喜丰盈,不仅对女子的审美偏好是以胖美,对茶盏也是更加欣赏浑圆饱满、大方典雅为美的造型。茶盏的器形基本都是敞口外张,盏身浑圆饱满,釉色典雅大方,充分彰显了唐朝社会开放、充满力量的喜好和以丰腴饱满为美的审美取向。

唐代时期由于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政策开明等因素,促使我国唐朝时期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十分广泛和频繁,许多波斯人、阿拉伯人甚至非洲人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东方的中国。唐代的茶盖造型艺术中也可以发现日常的生活用品中所呈现的一些外来文化的痕迹。例如唐朝时期出现的高足杯盏,最早是出现于古罗马时代,诸如此类的一些陶瓷器型受到西方金银器具的造型影响,也同时体现了唐朝审美的包容性和开阔性。

到了宋朝,我国的制瓷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宋人对茶盏的审美追求也发生了变化。虽然青白瓷盏还是继续沿用,但宋人对茶盏的偏好已随饮茶方式的改变而有所不同,更加偏好于黑盏或者窑变盏等深釉色的茶具。宋人不仅追求色泽之美,也更加重视质感之美。都说君子应当温润如玉,对青盏釉色的要求也是如此,釉厚均匀,温润如玉。

《宋人斗茶》

宋代茶盏相比唐代更加地精美绝伦,不仅体现了当时制瓷工艺技术的进步,而且也蕴涵着宋人特有的审美取向和艺术情趣。“格物致知”是宋代理学的重要思想观念,士大夫的斗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娱乐,更是注重通过斗茶之趣,重新认识自我,深思反省,从而达到内心的净化和超脱。在斗茶过程中,宋人品清茶,鉴茶盏,在斗茶的过程中与其他文人交流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以茶盏为媒介丰富自己的鉴赏能力。因而从宋人对茶盏制作的精益求精,也体现了他们的审美趣向。

相比唐朝的繁荣锦盛,宋人体现出来的则是理性和冷静。受到理学和禅宗思想的影响,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人生情趣追求一种“平淡”之美,崇尚质朴、清淡、严谨的艺术风格,故而宋朝茶盏在造型设计上更加重视实用性,器形质朴、规整、典雅,纹饰与釉色上表现含蓄而温润。如建盏黑釉茶盏器形质朴,没有过多的堆饰,造型古朴而挺拔,更加注重釉色质感,追求内在的美感。同时也追求自然的窑变效果,釉色的变化多样而遵循自然,带有天然的神韵气息。

四、结语

总的来说,唐宋时期的茶具风格各有特色,其中的变化源于各个方面例如饮茶方式的改变、禅宗文化的推崇、陶瓷技艺的提升等因素。唐朝繁盛,对茶盏审美风格是浑圆饱满,大方典雅,包容性强。到了宋代,理学与禅宗的推崇使得茶具风格偏向于质朴平淡、严谨清雅。在特定时代的特定文化背景下研究茶具的美学风格演变才具有研究意义。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加高尚的追求,例如对美的追求。如果缺乏了对美的向往,那么是壶,就可以贮茶,又何必追求它的外观、花样与颜色呢?茶具的发展与演变,离不开人们对于美的向往。而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美是在时代中慢慢嬗变的,美因人而存在,人也因为追求美而不断发展前行。从唐宋时期饮茶文化,严密的步骤与繁杂的器具可以看出古人对于饮茶的重视与一丝不苟。所以对唐宋时期茶具的学习和探索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中国茶文化与茶具发展史,同时也对中国古代陶瓷史产生新的认识。

现代以来,中国的茶文化得以不断继承和发扬。茶具文化也散发着自身独特的魅力。从紫砂到瓷器,从柴烧到珐琅彩,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人对于茶具有不同的偏好,甚至同一个人也会同时喜欢着不同类型的茶具。张扬与内敛兼具,正是由于这种包容,使得中国的茶具能够全方位发展。茶具中美学风格不断转变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丰富,形成一个兼容的丰富的茶具美学体系。相信未来的中国茶具发展能够更加完美,更有深层次文化的底蕴和沉淀。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茶盏茶色宋人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微雨茶馆
Song in a cup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黑釉茶盏烧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带路
这路带得有意思
鼓式乳钉纹黑釉茶盏炉赏析
君山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