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年人是社会前进的开拓者,曾为社会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發展,不公平、不平等对待老年人的思想和行为却到处都是。我们把老年人视为社会负担的同时,却忘记了我们应对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分析老年歧视的现状、表现及影响因素,能帮助我们找到有效的社会干预措施,从而保持和提高老年人的尊严和地位,促进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造福于社会。
【关键词】老年歧视;社会责任;干预
一、高危的老年人群
人类社会有着不同的对待无能力的老年人群体的习俗。有些社会会抛弃那些衰弱的老年人。比如克劳人、克里克人、以及霍皮人会给老年人搭建一些距离部落比较远的房子,让老年人住在那里直到死去。爱斯基摩人把衰老的人留在雪堤上或者让他们随着皮船漂走。居住在玻利维亚丛林中的斯里奥诺人,在全部落找到有食物的新地方而举家迁徙的时候,干脆就把衰老的人留在原地不管了。即使在今天,乌干达的艾克人还保留着把老年人和残疾人抛弃不管、让他们饿死的习俗。通常,这些群体抛弃老年人的主要原因都是食物匮乏。
虽然这些习俗在我们看来非常野蛮可怕,但我们就能说我们没有抛弃过老年人吗?我们在老年人仍然具备生产能力的时候就强迫他们退休。而在大多数时候,当一个人不得不退休后,他的地位、权利以及自我评价就会消失。而且,仅就老年人的生理方面而言,我们这个社会从未有过一个能够容纳和服务大量老年人的机构。社区设施如公园、地铁、图书馆等,都是为了服务儿童以及年轻人而设置的。大多数住宅都是为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并且有稳定过高收入的年轻夫妇设计并标价的。如果一个老年人不能够自理(而且他们的家人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去照顾他们),我们就让他们住在远离社会的养老院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对于老年人群体的抛弃行为甚至比那些因为生存而不得不抛弃老年人的部落更为野蛮。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青年导向的社会,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是可悲的。我们宣扬的是身体上的优势和吸引力,并以此来嘲笑老年人。老年人被认为是跟不上形势的,他们的知识很少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经常以为,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智力水平在不断下降,但实际上研究表明,除了生理疾病的影响外,人的智力水平到生命的较晚阶段都基本不变。
二、老年歧视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1、老年歧视的表现
中国的老年歧视主要表现为不重视老年人的意见,低估他们的能力,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处处排挤甚至虐待老年人。这样不仅会使他们感情上受到伤害,精神上遭受创伤,并且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晚年生活。
首先是在家庭生活方面,老年人被视为累赘和包袱,因此很多年轻人不对他们一视同仁。除了在吃、穿、用、住等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不能同其他家庭成员享有同等的待遇外,在感情上,老年人的需求也被漠视。
其次是在社会方面,歧视老年人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在劳动就业方面,有的单位对老年人轻视或者不重视,认为老年人身体衰弱,没有足够的精力来从事工作,因而在工作中排挤老年人。在消费方面,商业保险几乎不向60岁以上的老年人销售;旅游时,费用要比别人交的多;银行方面拒绝办理高龄老人的信用卡;还有坐飞机老人要签“生死状”等等。还有就是在一些服务业部门,不仅不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反而设置了高门槛。如养老公寓收费过高,退休金拖欠,养老服务设施落后等等。
尊老敬老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年歧视的现象既违反社会道德,也不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因而应当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2、影响因素
老年歧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并且从观念到行为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但是这种普遍性不代表老年歧视的合理性,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老年人地位的急剧下降和老年歧视的出现是工业社会的后果。主要原因有:
第一,社会的急剧变迁。现代社会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知识淘汰越来越快,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老年人丧失了原有经验的优势,由于身心的老化难以适应急剧的社会变迁,很容易被抛到时代后面。
第二,反向社会化的出现。传统社会知识传播主要依靠代代相传,老年人由于经验丰富,掌握了更多知识,受到下一代的尊重。而现在情况完全不同,知识更新加快,传播途径再不单纯依靠老传少的方式。年轻一代依靠现代化的学习工具,能够更快更容易的掌握高科技新知识,成为知识的主宰,反向社会化形成,老年人昔日的地位彻底被颠覆。
第三,片面的社会观念。当今社会流行的是以权力、能力、财富、健康等工具性价值标准来衡量一个人,而老年人过了人生的顶峰期,与这些标志性的尺度越来越远,成了没能力、无权力、少财富、不健康的特殊群体,往往被视为家庭的负担,社会的负累,消极等待死亡的边缘群体。
三、社会责任及有效干预
1、社会责任与义务
老年人得到照顾应该是一种生存的基本权利,是社会应承担的责任,这不是一种来自他人的无偿施舍,而是老年人应得的报酬。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把老年人看成是弱者和依存者,而忘记了老年人曾做出的贡献。所以说,尊重曾做出过无私奉献的老一辈也是我们的一种社会责任。
中国的老年人是最容易满足的,虽然他们很宽容,但是也很敏感,他们也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从行动还有思想上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并且还要在全社会营造尊敬老人的风气,同时还应充分承认老年人的历史作用。消除老年歧视不仅是每个家庭和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2、有效的社会干预
老年歧视直接导致老年人角色的中断、地位的下降、权力的丧失和活动空间的缩小,使老年人沦为社会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消除老年歧视要依靠全社会和老年人自己的共同努力。
第一、从改变社会观念,倡导新的社会风气入手。改变当下流行的评判人的标准,用更全面更综合化的标准来衡量人,不是单纯以健康、财富、能力和权力来衡量,尊重老年人的特殊性和特殊价值。
第二、要给予老年人公平发展的机会,更多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消除群众对老年人负面的刻板印象,采用“优势视角”看待老人。加强社会政策和立法,通过法律手段和必要的强制措施确保老年人不受歧视。
第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树立尊老爱老、关心老人、服务老人的风气,给老年人创造身心愉悦的社会环境,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从老年人自身角度讲,老年人自己要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适时调整角色行为,积极适应各方面的变化;同时要积极主动发挥余热,发挥老年人经验丰富、个性成熟的优势,让社会看到老年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价值,改变社会中的偏见和歧视。
总的来说,老年歧视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资源分配和机会获得在老年人群体里无法得到公正的体现,并且损害社会公正,剥夺老年人应有的权利,破坏老年人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走出老年歧视不仅是一个鼓动人心的呼唤,也是对老年人人格的一种肯定。同时,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促使非老年人群体在构建一个公平的社会过程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姜向群. 年龄歧视与老年人虐待问题研究[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 吴 帆. 代际冲突与融合:老年歧视群体差异性分析与政策思考[J]. 广东社会科学, 2013(5).
[3] 林巧明, 石向实. 当代大学生对老年人刻板印象的调查——与年轻人刻板印象比较[J].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S2).
[4] 蒋兆平, 周宗奎. 老年歧视的特点、机制与干预[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20).
[5] 华 乐. 网络新闻中老年人形象塑造研究[J]. 青年记者, 2013(35).
[6] 李晓梅. 老年人社区参与与老年社会工作[J]. 科教导刊, 2015(4).
【作者简介】
史晓静(1990—),女,河南郑州人,中南民族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