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及其意义

2017-05-13 12:57时金
青春岁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意义

【摘要】“四因说”是亚里士多德总结出的从整体角度和形而上学层面了解世界的理论,在哲学历史演变进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它不仅是对苏格拉底之前哲学的批判与继承,而且还解决了柏拉图理念论所遗留的难题。四因说在当今还是有着独有的影响力,它不但为把握周遭事物的本质提供助力,让单一的世界焕发生机,丰满多彩,而且在此之后的哲学领域中,都有它的身影时时闪现,潜移默化的带动着后世哲学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四因说;意义

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的陶染下,越来越多新兴哲学都或多或少都从中得到了一些发展的灵感,从而让自己的学说论述更为有说服力,所以“四因说”这一学说并没有过时。虽然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但是他的思想和学说仍然在后世哲学的血液中活跃着。对于“四因说”的研究,内容浩如烟海,参考资料也非常丰富,很多学者都对此痴迷不已。我们能在其中挖掘到更多启发思想、引发思考的内容。

一、“四因说”的确立以及四因之间的关系

说明事物产生和运动变化的原因,弄清楚事物的发展的始末。亚里士多德这样去定义他所研究的哲学任务。当人们还没有把握住一件事物的原因,就不会觉得自己已经认识了这一事物。然而亚里士多德在研究了前人的哲学思想之后发现,前人的理论实际上只认识到很单薄的不全面的原因。巴门尼德为代表的哲学家从“因”的外在出发,亚里士多德便从事物内在起步,总结了“四因说”,其由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组成,其中目的因为终极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这样来定义他的四因:质料因,带领我们了解事物的基础组成部分;形式因,事物是怎样成为事物的原因的;动力因,运动从何而得以形成;目的因,了解事物行为的缘由。“四因”中的质料因,就是各级事物部分。“四因”中的形式因,等同于事物的整体形状,亦即事物的基本内涵,以及包涵在内的各级模型和定义的各部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动力因,就是对事物提出了变化元素这样的要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目的因,即让事物更趋向于善的元素,这也是为什么事物成为事物的目的。

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他更多地使用“原因”一词。全部感性事物生成发展所依靠的形而上学,这些条件和理由,就是原因。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感性事物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他对“原”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总结起来,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原”是事物的来源和开端,即事物本性,是事物的第一要义,存在于事物的内部或者外部。这与接下来要说的“因”,关系密切,“原”依赖于“因”而有意义的存在。相对的因的总结里,“四因说”的概况得以体现。事物的因大体可分为几种,即:原料、本质、变化开端和目的。这就是他后来提出的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亚里士多德认为可以把四因综合成为两个因,分别是质料因和形式因,他坚持事物在运动的过程中,它们所朝方向便是它缺少的形式所在,所有的事物,都包括的质料因连同形式因,二者相得益彰。不存有缺少质料的形式,同样的,亦不存有缺失形式的质料,当然二者也应该是相互独立的,当有所区分,形而上学的理论基础便源于此。

二、“四因说”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1、对经院哲学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对后世哲学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首先被明确提出的是本体范畴,亚里士多德把本体称作实体,是他的第一哲学研究的最高对象。这就为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自从基督教在西欧取得了统治地位,希腊哲学便退出了西欧历史舞台。希腊的哲学消逝以后,一部分流落于中东的希腊哲学家,由此为开端,希腊哲学逐渐融入了中东文化的大熔炉当中。七、八世纪伊斯兰教萌芽同时给予了希腊哲学更多的包容和接纳。“智慧所”的建立使得大量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被翻译成阿拉伯文,这些文献中当然就包含了“四因说”的思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希腊哲学在阿拉伯人那里得到了繁荣的原因。伊斯兰哲学的影响力也表现在西欧社会中,突出表现在阿维洛伊主义,阿维洛伊主义是亚里士多德的忠诚传承者,这也是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对经院哲学也起到了浸染作用。从十二世纪中叶到十三世纪末,这百余年间,从阿拉伯文到拉丁文,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经历了著名的“百年译经运动”,这一过程使四因说对经院哲学的繁荣发展的影响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残篇》以拉丁文的形式传到欧洲,波爱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他是最早这样做的人。他对种属之间的关系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而种属问题正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种属必须被思考为共相当中,但也同时存在于个体之中。种和属被当作共相,将它们置于个体事物当中时,是能够被感知的,当它们被置于共相之中时,就是能够被了解的。波爱修的理论中带有明显的亚里士多德色彩,成为他哲学的一个显著特色。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对宗教哲学的影响绝对不容小觑。

2、对康德哲学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哲学还流淌在德国古典哲学的长河中。在康德哲学中,知识形成的关键在于范畴。这一范畴同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相比,并不相同。亚里士多德的范畴来源于对经验的概括,自然有其偶然性、不完整性。然而,这并不影响康德的思想确实受到了亚里士多德思想影响的事实,这一点毋庸置疑。康德通过对亚里士多德范畴体系的批判考察,发现以往哲学在建立范畴体系时的主要失误。然后对症下药,完成批判哲学建立范畴体系的任务。

3、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影响

列宁所表达的客观实在确为物质的标志的哲学范畴,得到这些客观存在的信息,要以人的感觉作为媒介,这并不代表它的存在就必然依存于感觉,为我们的感觉所展现其自身。不难得出结论,有关物质的概念研究的線索,马克思主义典型作家这样进行:物质作为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任意可以从感觉层次感知的事物共有本质的抽象,所以它在兼容所有可以从感觉层面感知的自然事物的同时,也包括可以从感觉层面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也就是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孑立而存并不依赖人的精神世界,反映在我们的精神世界。这也是为什么物质范畴是概况物质世界所有层次、一切运动形态和共同属性的最高抽象。在这里,我们明显能感觉到质料因的痕迹。而亚里士多德即便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关键,仅仅在物质内部讨论具体物质的形成原因,而非探讨整个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关系问题。这也是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局限性所在。

4、对系统论的探索

确切的讲,在哲学进程中,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视作一个基本的哲学问题来探讨的,亚里士多德是开路先锋。探讨过程中,他立场鲜明的倾向于整体论。亚里士多德在灵魂论中的“目的因”,虽然亚里士多德本人还不是很确定,事实上具有一定的控制意思。才有了“灵魂作为躯体的现实性和舵手作为船舶的现实性是否意义相同还不十分清楚。”两千多年过去了,维纳对机器和生命进行了类比,归纳得出了控制论,而控制论的英文恰巧是由舵手的希腊文演变而得来的。在形式因角度,整体不可分被亚里士多德屡屡强调,他坚持:“当灵魂一旦离开了一个活动物,这些动物的任何一部分都只是形状如前,而实际上已不是原来的部分了。”离开了人的躯体,手就不能再称之为“人手”,只是徒有形状而已,与模型没有区别。这一问题上,在黑格尔、恩格斯和列宁等辩证法巨匠的有关文献中被频频的引用和肯定。

三、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的当代意义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对中国的养老保险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养老保险改革政策中存在着社群、专业网络、政府间网络、生产者网络以及议题网络,它的形式是网络间的各个成员如国务院,发改委,民政部,则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还包括地方政府部门,学者教研机构等,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进取是动力,各个部门间相得益彰是目的所在。质料和形式互为依存,它体现的辩证关系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定条件下结果也是条件,动力因,目的因,形式因,质料因在养老改革中共同发挥长处,良好的举措也就自然呈现出来。

体现“四因说”在当代的意义还表现在它的技术制作思想对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启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倚重于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设计开发成为信息化教育的关键。”哲人们注重思考事物的本质,意图找出它们生成、变化的根本原因。而作为希腊的哲学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不论是由人创造,还是自然产生,他的诞生、成长和变化都有四因说影响其中,并依附它们发展。“‘四因说中所说的‘原因,不单纯是后人所了解的因果关系,而且具有‘始原和‘根源的含义。”在哲学史上,“四因说”是独特的技术制作思维,为技术指导行为提供有效的参考诠释。运用“四因说”思想,我们得以从本质上去理解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概念,也能在信息开发的过程中的得到启示,少走弯路,形成资源的高效利用。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的贡献不仅仅是这些。虽然自亚里士多德本人以来,有很多人都研究过“四因說”,或褒或贬,意见不一,但是,批判以后,更多的是继承。有的人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毫无现实感的空中楼阁,那是错误的。相反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内容广泛到人们可以在任何领域找到它相对应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苗力田. 古希腊哲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2] 叶侨健. 系统哲学探源——亚里士多德“四因说”新透视[J]. 中山大学学报, 1995(4).

[3] 柳芳. 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当务之急[J]. 教育研究, 1997(5).

[4] 李康, 孔维宏. 现代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思想[J]. 电化教育研究, 2007(6).

【作者简介】

时金,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亚里士多德意义
同一个笑话讲三遍
同一个笑话讲三遍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漫画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