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郑璇
【摘要】电影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电影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电影名,由此决定人们是否愿意走进电影院观赏影片。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分析英汉电影名的特点和差异,指出英文电影名的汉译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和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以实现电影名的信息功能、表情功能、感召功能的对等。
【关键词】英文电影名汉译;目的论;方法;功能对等
一、引言
英文电影是中国了解并学习西方文化的重要方式,许多经典译作经久不衰,如《简·爱》、《魂断蓝桥》、《巴黎圣母院》等。电影名的作用是概括影片主旨、反映影片风格、确定影片基调、渲染或抒情或搞笑或惊悚的气氛以吸引观众。
然而,与欣欣向荣的电影业发展不相称的是,许多英文电影名汉译出现了一名多译,随心所译的现象。英文电影名的汉译需要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对比英汉文化差异,从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感召功能三個方面探究英文电影汉译的技巧与策略。
二、目的论
德国功能学派的理论核心是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目的论将行为理论引入翻译中,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采取的方法策略。”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者认识到:翻译,作为一种人类文化交际行为,其特征也就在于它的意向性和目的性(卞建华,2008:47)。目的论的重要原则——目的原则强调翻译目的决定文本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目的论创始人之一赖斯,把文本分为三种类型,即信息型,表情型,施为型,认为文本类型也决定翻译策略。信息型也叫描述型,以内容为中心,描绘客观存在的事实,传递信息。表情型以作者为中心,重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施为型有感召功能,以读者为重点,意在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做出回应,以实现预期目的。好的电影名应集三种功能于一身,信息功能体现电影的内容大意;表情功能表达感情内涵,传递情感;感召功能让观众有兴趣走进电影院以观赏影片。
三、功能对等
在目的论理论下,电影名汉译应达到源语和译语功能对等,即在新的文化环境下,再现源语文化中的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感召功能,具体而言是突显影片内容,传达思想感情和文化内涵,提供审美愉悦,吸引观众。
1、信息功能对等
信息功能,注重对事物的客观描述,是一种最基本的功能,是对电影内容以及主题思想的浓缩和概括,应言简意赅,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需求,一般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
直译法使译名直接且完整的传达原名内容,形式是一致的,双语重合度很高。如The English Patient译为《英国病人》、Sound of Music译为《音乐之声》以及Walk in the Cloud译为《云中漫步》等等。原片名中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都能采用直译,例如Titanic《泰坦尼克号》、Tess《苔丝》、Avata《阿凡达》。
The Revenant汉译为《荒野猎人》引起很大的争议,原因是很多观众认为内容不符,即信息功能没有实现对等。The Revenant含义是“幽灵”或“还魂者”传达出主题即“复仇”。讲述了一位受到队友抛弃与背叛的猎人,在濒死边界挣扎生还、向杀子仇人复仇的故事。原片名对影片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既是濒死中求生、回返复仇的‘幽灵格拉斯,又是被屠杀后以种种形态萦绕在美国文化中的‘幽灵印第安人,失去了身体的幽灵必然回返,在一次次的象征性杀害与拯救后,他们在仰视中被送走,仅留下一抹温柔的宽恕式微笑。”而《荒野猎人》这个翻译就相形见绌,不能透彻而深入的反映影片内容。
2、表情功能对等
表情功能是影片名汉译时的一个较高的要求,需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心理特征,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体验,因此好的电影名一定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为了呈现美的感受,一般采用意译的方法。
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对于动植物、色彩等的联想都存在很大不同,比如影片“Bathing Beauty”译为《出水芙蓉》,符合中国人的文化特点,“芙蓉”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是举止端庄文雅的女子,而“出水”体现了“Bathing”的动态意义,让人有一种视觉的想象。格式是一一对应的,译成四字成语,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给人的感觉朗朗上口而且有意境美。
文化传统、信仰、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考虑到受众群体的文化差异,可以适当改变以迎合目的语文化以及人们的期待。正如电影Spiderman,直译为《蜘蛛人》,若对剧情毫无了解的时候,可能联想到生物学或人种变异的抽象主题。《蜘蛛侠》联想到帮助弱者,惩治坏人的侠者风范。“侠”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是“武艺高强、讲义气的人”,英雄形象立刻呈现眼前。
3、感召功能对等
感召功能应吸引观众兴趣,达到宣传作用以增加票房收入。这三种功能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信息功能与表情功能是实现感召功能的基础,而感召功能是影片信息与表情功能实现的最终目标。
在电影名翻译的语言规范方面,中英存在很大的差异。首先,汉语电影名的特点是概括性强,强调画龙点睛,英文常以关键人物、事件、地点为影片名。其次,汉语常用四字成语和典故,偏好比喻的修辞手法,英语则倾向于用单个词语。鉴于这些差异,影片名翻译应发挥译入语优势,符合目的语群众的思维与期待,勾起想象并产生兴趣和观影欲望,以达到感召功能。
要实现片名信息、移情、审美、感召功能的对等,需用译入语文化中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联想和再创造。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扬长避短。如英文电影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直译为《麦迪逊县的桥》无法吸引观众,若译为《廊桥遗梦》会引发中国观众的浪漫联想,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爱情故事都是和桥有关,比如许仙和白娘子的西湖断桥,牛郎织女相见的鹊桥,以及现在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廊”代表缠缠绵绵的思念,“遗”透露着少许惋惜悲叹的遗憾之情,整个的爱情故事如“梦”一般,但最终败给了现实,留给观众深深的思考。
四、结语
总之,电影名的翻译不是简单的字字对译,应结合译入语人群及文化语境特点,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达到信息功能、表情功能、感召功能的对等。影片名具有导向作用,需要充分发挥译入语优势,进行联想和再创造,以吸引观众眼球,达到艺术与商业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卞建华.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2] 李 治. 纽马克、莱斯的文本分类及翻译方法论的比较分析[J]. 理论与方法, 2008(10):107.
[3] 王 慧, 匡芳涛. 目的论与商业效应的契合[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2).
[4] 张必刚, 吴春容. 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及价值标准[J]. 影视翻译, 2008(20).
[5] 李 静. 功能目的论下的电影片名翻译[J]. 影视翻译, 2012(6).
[6] 李 彬. 目的论指导下电影片名的翻译[J]. 影视文学, 2011(1).
[7] 王慧玲, 张碧航. 目的论在电影翻译名中的运用[J]. 西北大学学报, 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