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永华
【摘要】空间与身体作为艺术的发生场、艺术的物料、参与了解艺术的参观者、艺术意义发生的前提。艺术观念始终在空间与身体中分角色不停微妙转换。
【关键词】艺术;身体;空间
艺术作品与身体(作品的参与者、实施对象、艺术家本人、观众)与空间(艺术作品展出地、作品实施地)在构成艺术事实、观念呈现、快感传递的过程中,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在艺术作品的场中呈现的结构怎样?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微妙联系?
关于身体,会呈现如下种种:生物的个体;社会学的个体;虚拟的身体;性别指向的个体;出身和社会地位、身价、阶级的个体;模样、姿态、架势个体;指手段、行为、本领的个体;体质、健康的个体……生物的个体,即延展出关于基因、健康、体质、人种、体型、性别指向、肤色、强壮、性感等表象直观的表达,以及由具体身体表象带来的抽象的、经验的身体象征。社会学的个体,我们会延展出关于身份、出生、国籍、家族、阶级、职业、活动、社会事件、政治、经济、与他人关系、熟悉、陌生、好人、坏人、上下级、事件的身体、交易的身体等等社会学范畴身体的意义呈现。虚拟的身体,则囊括生物的和社会学的身体意义指涉。虚拟的身体可以是存在今天电脑手机的虚拟网络,也同时存在于人群整体或是个体的精神想象之中。比如日本的“初音”、宗教中的神、网游中的角色扮演等。
空间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空间是具体存在事物的表象再现的实体。它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实体。作为物实体存在的位置的具体描述或是物本身占有具体存在体量的一般描述。空间在这一层面直接体现为实体本身。从相对论角度,两个相对物即是空间本身,两个相对物的位置远近也是空间本身,虽然其中无交集。还有一种相对比较,比如一个人的空间存在与其站在广场这个大于其n倍的空间中,这形成了一种空间的交集。人与广场在空间上是两个空间实体存在,而不是人的空间从属于广场的空间。空间作为实体存在轨迹的形式再现,呈现着运动与静止状态。空间作为物实体存在发生的一个场,一切事物的运行轨迹、行为、现象发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束,都在具体的空间中呈现而被感知。万物在实体感知世界中都已空间位置的方式,以相对的空间关系证实着实体的存在。相对于具体的实体存在本身,空间在抽象层面的存在,是一种呈现着某种无限性,或是直指虚无。他是实体延展出的精神抽象空间具有不确定性,它受知识、经验、身份、价值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一具体事物的意义在抽象层面所延展出抽象空间定义也不一样。空间从微观的三维实体、具体空间位置数值。到宏观的抽象层面的空间。它是感知个体、或物,认知的一个反应描述。
对于身体与空间的整体基本阐述,两者意义指涉从宏观抽象到微观实体其意义呈现是复杂的。因为这样的复杂性,在艺术的场中三者将形成怎样的发酵关系。以下将对一些艺术案例进行分析,试图得出些眉目、线索。
《气象计划》是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于2003在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实施的作品。泰特现代美术馆的Turbine Hall大厅被一轮人工装置的太阳改变面目与空间本身意义。灯光由数百根黄色灯管组成半圆的形状,并通过天花板的镜子的反影,最终构成一轮完整的太阳。大厅的天花板被艺术家改造成了镜面,反射“太阳”的光线至整个大厅。整个大厅弥漫着黄色阳光壮景,超现实空间体验给人映像深刻。前来大厅参观者的人流量累计达两百万人次之多。泰特现代美术馆是由19世纪一座发电厂改造而成,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2000年对外开放。作品从作者的题目引导我们个体直接抵达的是关于“气象”关,关于人类生存空间中的环境现状。这是艺术作品表层给予的直接意义馈赠。那如果紧紧是这样的提示,那么多人次与那么多形态各异的观赏人群“或坐、或站、或卧、或三五成群、或孤身一人溜達、或是自拍、情侣、朋友……”足以说明在Turbine Hall大厅的“太阳”给予大家在空间与身体上的体验远远不止“气象”本身。从展出的空间我们知道美术馆的空间是19世纪的老发电厂本身指涉着时代的印记;“太阳”作品实体在抽象的思维层面同时指涉英国日不落的历史;艺术家个体历史线索;“太阳”本身自然属性;以及由其自然属性带来的抽象意义;美术馆的空间现在与过去的空间意义;参观者身体意义的多重性;这些因素都在同构艺术的场。每个个体都在围绕“太阳”不停的重新塑造个体在此引发的意义。每个观者借由艺术家的作品产生了一个意义主体的转变。艺术品变为意义的客体,观者这时变为一个肆意的主体,重造自我的在场意义。艺术的场作为导火索,引发观者个体身体在不同空间的经验,并再一次召回;或是在美术馆空间中由此重新触及每一个个体的抽象思维燃烧的过程;或是直观的快感或是间接的。艺术的场在空间与身体的意义构造中,存在着多重微妙转换。
弗朗西斯·埃利斯1997年在他的第二故乡墨西哥城实施的作品《实践的悖论》推着冰块穿过墨西哥城直到冰块融化。墨西哥城的实体空间被抽象为艺术家创作意义中的抽象空间,这个空间只是意义上的某个空间。艺术家推冰的个体也是被抽空了客观意义的身体。变成了某种共性的或是象征的身体。冰的物性空间存在,呈现为体量与质的变化,体积变小并化为水。从客观的物的空间转化中,引申而出的是抽象的空间意义,在此转化过程延展出“西西弗斯”式的观念,直指虚无。而在其作品《阿尼的沉默》中,教堂、历史、小孩、飞鸟、哨声、实体仓库。这种被限定意义的空间和身体,是把观者至于旁观者的位置,除非我们的空间与身体的经验与作品本身阐述定义一样。我们在这样被固定化的艺术的场中,重申空间与身体的记忆在此地的当下与过去的联系,引申关于跨时空的思考,物是人非的体验。在这样的作品中观者在空间与身体上呈现着游离状态。
谢德庆的一年表演《打卡》,作品中在一个房间每小时打一次卡,一天打24次,持续一年。在《绳子》中,谢德庆和艺术家琳达·莫塔诺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下,在腰间用一条8英尺长的绳子绑在一起,却相互不接触一年。谢德庆的作品把日常空间与身体以极度强化的状态来呈现。引起反思——被我们忽视日常空间、无意识中被异化的身体。
空间与身体作为艺术的发生场、艺术的物料、参与了解艺术的参观者、艺术意义发生的前提。艺术观念始终在空间与身体中分角色不停微妙转换。对于艺术家而言,作品发生的空间与作品本身所展示的空间与身体。构筑了他个体意义上的呈现,这是一个客体的自我叙事过程。展出地所在的空间实体的或是虚拟空间,它们本身的意义指涉会直接影响大众对于此地艺术的场的定义。大众的空间与身体的记忆特性,将决定其从展出空间中的作品理解的层次,或是感知到层面高低,及个体在其中升华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高名潞. 西方艺术史观念:再现与艺术史转向[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08-30.
[2] ﹝德﹞乌尔里希·莱瑟尔, ﹝德﹞诺伯特·沃尔夫. 杨 劲, 译. 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史(下卷)[M]. 商务印书馆, 2016-01-01.
[3] 汪民安.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M].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