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学生多读 促学生实悟

2017-05-13 13:36张华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读文从军文本

文学长河内的文学作品是人们形成精神人格的不竭源泉。人们要形成一定的精神力量,需要去阅读文学作品。鲁迅先生曾将读书比喻成啃面包,说明读书的重要。语文教学需要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也就是让学生能够去多做“啃面包”似的读书。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也有这样的感受,阅读感悟需在引导学生充分读上多些思考。

一、建立学生“能读”的自信

一般说来,初中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读书的,除了阅读教材文本,更喜欢阅读课外读物。但学生多半是在囫囵吞枣地读,缺了深刻意义上的读,就是去读教材文本,也不是目标明确地去汲取教材文本的精华。其原因是什么?多半是由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学生没有了自读自悟的可能,不仅仅在“悟”上打了折扣,就是在“读”上也明显地打了折扣。所以,要想让学生去多读,首先要教师去建立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去多读,学生是完全可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

如教学《愚公移山》,多让学生去心领神会地读,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会大放异彩。学生们就能比较容易地读懂了文言词汇的含义,如“年且九十”的“且”;读懂了一些文言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直接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意动等;读懂了文言句式的相关特殊性,如句子的省略,句子的倒装,句子相关成分的前置等;学生还读懂了文中相关人物的关系,尤其读懂了“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教学中,给学生以充分读的机会,辅以适时的点拨,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通过多读产生着更深刻意义上的感悟。

二、形成学生“会读”的多样

平时,让学生去读课文,经常会在个性化阅读上发生这样的现象:虽然学生也大都可以意识到读文的重要,但他们常常不去认认真真地读。除去一些比较特殊的原因外,这与老师要求学生读课文目标的单一性,有着一定关系。学生不去十分用心地读,怎可获取实实在在的悟?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感悟,我们也十分期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就需要学生去用心读,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会读。必须注意学生读之方式的巧妙变化,只有读的方式发生变化,才可以让学生在读中兴趣盎然;也只有读之方式的巧妙变化,学生才可以在有效感悟的基础上增强自主阅读感悟的兴趣;也只有在读的方式的巧妙变化中,学生才可以通过读形成自主阅读感悟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教学《木兰诗》这首叙事诗时,如果以代父从军为主线可以将诗文划分为三个部分,即从军前、从军时和从军后。教学中,让学生去朗读,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把整篇诗文去进行自由诵读,而是分阶段地制作起课件,在图片、画面呈现时,配上各个不同阶段的文字,并配置与不同阶段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曲调。让学生能够在眼耳的共同欣赏中去诵读诗文。在引领学生读时,还需注意学生感情的螺旋式提高,由熟读向着朗读提升,由朗读向着诵读提升。在引领学生读时,还要利用教师的范读,去激活学生感悟的創新。如教师自己进行着唱读,比较理想地激发学生理想的感悟。学生多读后,心目中花木兰的形象也显得丰满起来。

三、促进学生“悟读”的创新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强的课程,语文教学无论是学生的读还是悟,都需要学生去做充分的实践。学生只有在充分实践的过程中,才可以实现其读和悟的创新。平时的语文教学,人们思考着学生的自主感悟,但很少思考学生读的创新,很少能够让学生读得别出心裁。一般意义上讲,学生只能是模仿着读,常常不能“以我心去读美文”。每篇教材文本的情感基调是不一样的,就是一篇文章,随着故事的波澜起伏,前后之间语句的轻重缓急也是不尽相同的。即便是有某种意义上的大致相同,也应当让学生去读出相异的味道来。所以,在引领学生的多读中,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地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引领学生创新读文,学生就会喜欢通过自己的读去挖掘质地优良的富矿,去发现姹紫嫣红的园圃。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文字,欣赏作者笔下争荣的花卉,生机勃勃的春景,感悟作者所带给人们的不尽思考:必须在无限美好的春天里去辛勤劳作和奋然向前。教学时,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才华,思考着自己读文的创新,并在相互之间进行创新读文的比对展示。学生所能够读出的感情是真实的,自己感受的味道是独特的。学生感受到作者在描述草报春、花争春、雨润春、人迎春的笔触精妙。学生们读着“赶趟儿似的”的语句,感悟着“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真谛,感受着“抚摸”着的温暖,感受着“盼望着,盼望着”之期待辛勤的殷切。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需要学生实实在在地读,真真切切地悟,还需要教者引导学生去做更深刻的思考,尤其需要教者探究现代教育技术的条件下促进学生实实在在的读和悟。

参考文献:

[1]祁智. 剥开教育的责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张华 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 225600)

猜你喜欢
读文从军文本
送友人从军戏作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木兰从军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最适合从军的七大犬种
前“练”后“写” 读“文”写“作”
在“读”文过程中实现体悟式阅读教学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