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认为,思维定势能够产生稳定的行动力,形成牢固的行动意识。语文学习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形成持久、正方向的学习力。这从学习机制中能够找到科学的理论依据:语文学习本质上是学习者自身的行为,但学习者在缺乏习惯意识的情况下不可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力,因为他们的注意力会分散,学习注意的意志力会十分薄弱。
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
一、从语文学习规律的角度树立学生正确的习惯意识
“规律是根本,现象是枝叶。凡事都必须遵循规律,违背了规律必然使所行不顺,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只有坚守根本性的规律,才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语文学习真正需要的习惯,从而为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做铺垫。比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独立的阅读体验。为此,教师要转变单向讲解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会表达阅读感悟,提出质疑,探讨交流,树立表达、质疑、批判、分享的习惯意识。
构建灵活而能体现学习规律的课堂活动模式。科学的语文教学模式能够规范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能够逐步帮助他们树立习惯意识。比如:“整体感知——复述表达——搜寻积累材料——质疑批判——多方求证——撰写心得”,将读、说、听、写、思等多种思维活动整合起来,体现出自主、感悟、质疑、积累、表达等语文学习的规律性特点。
持续进行语文学习规律性教育。初中学生并不能一下子理解语文学习的规律,教师必须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强化规律教育,从根本上让习惯从学生的内心深处发芽、生根,进而枝繁叶茂。比如“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所包含的厚积薄发的写作规律可以在写作交流课上分析,也可以在阅读课上分析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法上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与其他作品的类似和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掌握博采众长的写作规律,而且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文本持续地贯彻这一教育教学思想。
二、从语文学习方法的角度强化习惯行动力
所谓习惯行动力指能够为习惯的养成提供持续而足够的行动力量。这在操作层面上必须讲究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请看:
用圈点批注法自学《紫藤萝瀑布》——
勾画本课你认为应当积累的词句——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
编制行文结构提纲——整体感知,探查布局谋篇的习惯;
赏析语言——感知语言之美,形成语感习惯;
理解难点:“生命的长河”理解——突破理解瓶頸,培养探讨求证的习惯;
撰写心得:联系生活,抒发对生命之路上不幸与幸的见解——与文本、生活、自身对话的习惯;
同步练笔: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选取一种自然事物,讲述人生经历,抒发人生感慨——习得表达能力的习惯。
有了这些方法的指导,学生就能够参照执行,转化为潜意识的思维定势。同时,在实践中,学生能体会到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所带来的实际的语文学习效果,反过来也有利于促使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可见,方法是习惯养成的有力武器。
三、从语文学习反馈的角度增强形成习惯意志力
习惯意志力指培养习惯时所需要的耐力。初中学生往往缺乏的就是意志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其他外力的有效干预。高密度督查学习方法的落实。一旦学生认可了某些学习方法,教师就必须切实督查到位,防止学生执行不力、消极应付等现象的出现。笔者讲授《紫藤萝瀑布》一文时,这样督查:
一组学生板书结构提纲;两名学生写出文章主题;若干名学生准确读出勾画的词语;若干名学生分享精彩发现(精美语句、精彩写法、生发的联想)……整个督查环节完成后,几乎全班的学生都有机会被督查,这就给他们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迫使他们必须加强自主学习。这样的督查成为课堂常态动作,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也就形成了。
高境界濡染学习个性的形成。学习是学习者自身的行为,真正的学习力产生于学习者自身,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独我的自我教育、良好的学习个性和习惯就是语文教师最本质的功能。为此,我们应当以方法指导为切入点,以学习文化构建为背景,培养学生高境界的学习品格。笔者所带的孙香这位学生,学习个性鲜明,表现为:(1)语文课本上有序积累着阅读痕迹和心得;(2)不断地阅读各种读物;(3)喜爱静坐,沐浴在独我的学习氛围中,沉静而儒雅。这位学生的语文成绩在这个年级排名中独占鳌头。可见她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然形成。
“语文学习,掌握教材内容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这就是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前提认知,同时内隐学习理论也为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能力的培养必须借助习惯的力量,二者相辅相成。总之,我们只要坚守规律,指点方法,持续努力,就一定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个性。
参考文献:
[1]孔淑贤.减负减在语文学习的学科规律上[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5,(08).
[2]李永茂.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以《归去来兮辞》教学为例[J].语文建设,2014,(22).
(张红霞 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下原初级中学 226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