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法律机制研究

2017-05-13 10:59才项
魅力中国 2017年4期
关键词:弱势群体法律保护

才项

摘要:随着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当前的弱势群体数量不断增大,将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使得和谐社会的构建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本文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研究主要是从法律角度出发的,从人权、平等的角度进行对弱势群体进行法律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分析,然后从立法、司法及执法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和救助。

关键词:弱势群体;法律保护;法律机制

我国范围内的弱势群体生存和生活现状不容乐观,一些人将弱势群体的救济和保护当做怜悯和慈善,甚至有些人还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弱势群体。弱势群体自身由于经济以及环境问题,自身文化水平并不高,且法律意识较为淡薄,所以很多弱势群体是没有认识到自己是有权利从国家寻求帮助的,往往依靠个人的力量去改变现状,不仅效果不够显著,甚至还容易使一些人走上歧途。

一、对弱势群体进行法律保障的必要性分析

法律的实施的目的使通过权利及义务实现对人和人之间存在的某些利益关系进行调整,所以,权利对于社会成员和集体来说是保证和实现利益的有效手段。故无论权利所涉及到的内容是什么,权利和利益都应该是紧密联系起来的,如果更深层次的进行分析,若刨除利益关注那么也就不会有权利的需求及使用。所以也正是因为权利上有所缺失,才会导致在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当中丧失掉了生存以及发展的机会,并且在后续中处境越来越艰难,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弱势群体之所以一直是弱势群体和起自身的能力是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也是社会中游戏规则所造成的。比如社会底层的人往往是享受不到处于社会中上层人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的优越条件的,他们所应该享受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相应的法律制度也没有在公平待遇方面做好。所以笔者认为从法律制度建设角度出发,去有效的进行弱势群体、强势群体利益关系是有效缓解社会矛盾的关键。

二、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障领域的法律机制建设现状

(一)立法保障方面存在的不足。

从立法保障来看,首先立法的体系是较为分散的、整合性不好,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来看,尚无一部完整的、能够对弱势群体权利进行有效保护的综合性法律。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该方面的立法较为滞后,这就使得一些弱势群体在权益受到危害的时候没有法律维权的依据。其次,当前我国的法律在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方面设置的比较简单,具体的操作细则比较匮乏,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也未健全。最后我国立法当中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范围也不够明确,当前我国的法律当中对于生理性的弱势群体关注的毕竟奥多,而对那些同样需要关注的社会性弱势群体则关注的比较少,从现行的法律法规来看前者明显比后者的保障要多。

(二)从执法保障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

从执法保障角度分析,首先法律法规赋予相关机构的实施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人员的权益较为抽象,这样就导致了权利控制的不当,使得一些公民的权利出现了被侵犯的现象。其次,进行执法的分支机构数量过多,组织的权限不够明朗,权利清单不清晰、执法过程也不够合法。最后,执法监督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行政机关的权利大于监督机关,使得监督机关在执法监督的时候受到过多的牵制,监督效果被大打折扣。

(三)从司法保障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在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和救济中司法是最终的手段,但实际上并不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司法启动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这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是没有办法承担的,另外由于调解、仲裁程序的存在也导致司法效率较为低下。第二个方面,自由裁量权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弱势群体所具有的诉讼权利造成侵犯,我们知道作为当事人来说想要进行诉讼则需要以相关的条件作为基础,但是这些条件并不能进行诉讼程序的有效开启,还需司法机关通过自由裁量权去进行有效的审查。最后由于司法领域的不公现象导致弱势群体所应该具有的法律权利受到侵害后没有办法得到救济。

三、有效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法律机制的措施

(一)通过完善立法理念实现科学立法。

实际上任何主体所实施的弱势群体救助都需要以法律法规作为支撑,所以在完善相应的法律机制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进行科学立法,第一步先要进行法律的细化,不断增强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尤其是要通过立法将新出现的弱势群体尽快的纳入到保障范围当中,第二步是不断的去加强法律前瞻性,弱势群体是易变动的一类群体,只有在制定法律的过程当中将各种因素考虑进去,将所有的可能涵盖进去,才能够将法律的价值体现出来,做到对社会的有效维护。

(二)推进法制政府的建设工作。

当前政府管理法律途径已经成为了事实,那么政府要想做好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应该尽快的去推进法制政府的相应建设工作:

1.做到依法执政的坚守性: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变动,同时权力统治还不会因为社会而造成破坏,故依法行政具有一定的有限性,能够有效的避免弱势群体在群益保护方面受到剥削。那么建设法制政府的进程当中应该将宪法作为基本依据,在充分尊重公民的基础上做好弱势群体自治保护,避免政府行政权力的过大膨胀。

2.加强执法监督建设工作:应该做好职能分离和监督监管专门化,通过权力制约手段的加强,充分的发挥出国家在权力方面的制约性,做好对弱势群体的权益的有效保护。

(三)通过推进司法公正做好弱势群体的司法保障。

要做到司法公正首先应该做好司法独立,做好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分立,其次还需要针对司法腐败领域做好司法独立的保障,通过权力机关的有效监督充分的发挥出司法系统在弱势群体方面的监督作用,将社会群众的力量充分的利用起来,同步做好舆论监督工作。

总结: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阶层的分化,不可避免的造成贫富差距,所以弱势群体的存在不可避免,这势必激化社会矛盾,从而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若是对弱势群体的存在放任不管、随之任之,这将不利于社会稳定,也违背我们长久以来所信奉的公平正义等价值准则。所以从法律的视角研究社会弱势群体,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个不争事实,其他学科对该群体的研究都是从其表面特征入手,并未能从根本上揭示弱势群体产生的根源,從而也就难以提供根本性的办法来改变弱势群体境遇。而法学以其独特的专业视角,从深层次上对弱势群体进行研究,进而提出有效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法律机制的措施。基于社会差别的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当前形势下我国社会阶层中的弱势群体有了新的变化,而面对这些变化既有司法保障方面的,也有立法层面和执法保障方面的,所以应该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有效的提高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婧娇.从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需要视角下中国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研究,2014 年,吉林大学.

[2]张新宇.我国城市新生社会弱势群体发展问题,天津大学,2013 年.

[3]李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阈下的弱势群体报道.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 年第 1 期.

猜你喜欢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浅析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民粹风下,台军成岛内“弱势群体”
关联企业从属公司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