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惊奇+张丹
摘 要:新世纪以来,中国公共外交兴起并不断发展,如何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中国面临的问题。在公共外交的开展中,国际公务员是不可忽略的助力因素。应通过重视培养、积极输送、合理任用进一步发挥国际公务员在公共外交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公共外交;国际公务员;联合国
中图分类号:D8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053-02
近年来,随着各国间交往日益频繁,公共外交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区别于政府外交,公共外交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延展性,而且公众的参与程度更高。由于在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工作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公众在参与公共外交的过程中所施加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国际公务员作为公共外交中的特殊群体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公共外交与国际公务员
从公共外交的实施主体和作用方式来看,国际公务员所从事的公共外交可分为显性公共外交和隐性公共外交。显性公共外交是指实施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明确而有计划地向外国公众施加影响。隐性公共外交是指施加作用的主体在对外交往活动中通过展现个人魅力或是工作能力等,在外国公众中不自觉地建构本国国家形象,进而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公共外交分为显性与隐性,是根据国际公务员在工作中必须保持中立的工作要求而来。但国际公务员工作环境的国际性特点和其固有的国籍身份、其所展现的个人魅力和工作能力使得国际公务员自然而然地成为一国隐性公共外交中的特殊群体,而卸任后的国际公务员大多根据国家需要投入到本国的公共外交事业中,成为显性公共外交的重要群体。
关于国际公务员的概念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一般认为国际公务员是具有正式编制的在国际组织及其下属机构工作服务的公务员。但是随着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工作需要,联合国系统内多组织开始任命亲善大使,他们多是各界精英或成功人士,在联合国属于非正式编制,但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为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服务的,从工作性质上来看也属于国际公务员,其对一国公共外交的作用方式也是隐性的。因而无论是在职期间的国际公务员还是卸任后的国际公务员,无论其具有正式编制与否,他们作为特殊公众都有着特殊的社会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本国的国家形象,对塑造国家形象和推动本国公共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国际公务员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
(一)个人影响力方面
国际公务员作为各国的精英团体,通过广泛的人脉资源和沟通渠道,既要有影响世界的意愿,还要有影响世界的能力。无论是通过显性公共外交还是隐性公共外交的作用方式,这些国际公务员凭借其个人影响力吸引公众目光,进而对一国的公共外交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兼亚太局局长的徐浩良是非中国政府委派的在联合国任职的最高级别的中国籍官员之一。他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跻身国际公务员行列,激励着新一代青年成为国际性人才,实现为国家和世界奉献自己的理想。同时这种个人影响力又在被接受中转化为了一国的文化影响力,增进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对外发展。
(二)国家身份层面
从国家身份的层面来看,虽然在职的国际公务员属于国际职员,但是由于其特定的国家身份,都会被或多或少地打上本国文化的烙印,在工作和对外交往中不自觉地展现着本国的国家形象,其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工作能力,都会为其所在的国家赢来良好声誉。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沙祖康,其直率与坦诚的个人风格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吸引了国际社会的目光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欣赏,为我国在国际社会上赢得许多正面的声音。陈冯富珍曾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加强,对中国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进而开展公共外交事业大有裨益。
(三)国际交往层面
从国际交往的层面而言,国际公务员作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中介,可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国家间的理解与包容,促进国家形象的建设,推动本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在职的国际公务员不仅是世界人民的公仆,也是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的窗口。卸任后的国际公务员则根据自身特长和工作经验参与到本国的公共外交事务中,凭借他们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的资源促进国家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力求在国际交往活动中提升本国的形象,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进而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曾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加利在卸任后积极投身于公共外交事业,任法语国家组织首任秘书长四年,长期致力于发展中国家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为促进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搭起了一座桥梁,是中非友谊的“推动者”。贝克汉姆在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时由于重视体育发展,为英国的足球运动扩大了知名度,吸引了世界范围内众多足球爱好者前来英国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用“足球外交”为英国的对外交往增添了一抹亮色。
三、中国如何发挥国际公务员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地区与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度与影响力也日益提高。可以预见,随着全球化进程和国家深度参与国际事务的战略需要,中国对于国际事务人才的需求将越发迫切。中国应重视国际公务员作为特殊群体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在国际公务员相关事务方面应做好重视培养、积极输送和合理任用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培养
我们应重视国际公务员的培养工作,加大对培养国际公务员工作的支持力度,提高中国籍国际公务员的素质,让其无论是在职还是卸任回国都能真正发挥公共外交作用,以促进我国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据联合国官方文件统计,截至2015年6月30日,在联合国秘书处工作的中国雇员人数达到461人,较2014年增加了11人,其中属于专业级和管理层面上的77人,较2014年增加了6人,并且从2011到2015年我国在联合国秘书处地域地位的高级别工作人员均为11人,呈现出较为稳定的趋势。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徐浩良认为:“包括他在内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国际机构获任高级职位,是中国软实力增强的表现。联合国需要各种专业的人才,只不过竞争激烈,年轻人要做好思想准备。”[1]但对于一个庞大的联合国而言,中国在联合国秘书处工作的工作人员仅占总人数的1.12%,较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的人数相去甚远。而且目前在联合国系统内,就会员国任职情况而言我国属于任职人数偏少的情况。因而,加强对国际公务员的培养迫在眉睫。
目前,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办的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培训班已经成功举办五期,其目的在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国籍国际公务员后备队伍,储备一批拥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培训班的举办不难发现,中国已经认识到培养国际性人才的重要性。中国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和履行越来越多的国际义务的同时,需要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来提高国家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而国际公务员正是实现此目标的重要群体之一。
(二)积极输送
根据联合国的招聘制度,成员国在联合国部门所占职位和数量是根据成员国所缴会费、人口和会籍三个因素综合确定的。随着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所承担的联合国会费有所提升,国际公务员理想职位数量也相应增加,中国应该抓住机会,积极向联合国输送更多国际公务员。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对外交往开放程度非常低,因而对于通过联合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也非常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在联合国中国籍国际公务员人数占比较少的现象。值得重视的是,我国国际公务员人才的输送速度目前远远赶不上会费增长速度。“每年参加我国国内的国际公务员国家竞争考试的应聘者数量非常之多,成千上万,但最终过关的只有几十个人,而且这几十个人也只仅仅是进入了联合国人才后备库,要想进入联合国纽约总部工作还要经历层层筛选,最终大多数人也只是获得在联合国驻华机构工作的机会”[2]。进入联合国工作的竞争异常激烈,在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通过国家竞争性考试和青年专业人员方案在联合国秘书处从事P-2职等职位的只有76人。历史和现实造成的不足和巨大的竞争压力,都为我国培养和输送国际公务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目前我国培养国际公务员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培养出来的国际公务员并不完全符合联合国对国际公务员的能力要求,也就难以输送到联合国。培养是输送的前提,中國要想向联合国输送国际公务员特别是高等职位国际公务员,还需要转变培养模式和创新培养方法。
(三)合理任用
在联合国任职的国际公务员对于联合国的处事规则比较熟悉,对于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了解更透彻,人际关系也广。因此对于卸任回国的国际公务员,同样应该合理任用,发挥他们的优势以促进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联合国第一任秘书长赖伊,在离开联合国后先后奉派担任奥斯陆和阿克斯胡斯两郡郡长和挪威能源委员会主席,为挪威的公共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纵观历任中国联合国协会成员,他们大多曾在国际组织担任国际公务员。由于熟知联合国及国际组织的运作程序和操作流程,他们被委派进入中国联合国协会,负责与之相关的工作,为中国的公共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中国四任联合国协会会长都曾官至联合国副秘书长。中国联协第一届会长毕季龙在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期间访问了六七十个国家,由此结识了众多各界朋友,这对他在国际上开展工作十分有利,也成为他在国内进行联合国事业推广和外事交往工作的重要资源。毕季龙卸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后出任了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等职,从事着多彩的民间外交活动。陈健卸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后也投身于中国的公共外交事业,推动着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卸任回国的国际公务员由于其工作经验与能力以及丰富的资源,对公共外交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需要开展更深层次、更加立体的外交活动。我国正式开展公共外交的时间虽然并不长,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说明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公共外交事业仍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国际公务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国的国家形象,其培养和输送对一国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应重视培养包括国际公务员在内的国际性人才,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联合国中国籍高官徐浩良:国际公务员是怎样炼成的[EB/OL] .新华网,(2013-10-25)[2016-10-07].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3-10/25/c_125598396_2.htm.
[2]牛仲君.国际公务员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