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龙珠”与徐颖宏(外一篇)

2017-05-13 16:22王慧骐
华人时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扬州微信

王慧骐

“魁龙珠”是一种茶。这茶别处没有,只有富春有。富春是扬州的一张老名片,由清光绪十一年(1885)设立的富春花局,到今天的饮服集团,整整132年的历史。而名闻遐迩的“魁龙珠”茶,则诞生于这家充满诗意和扬州风情的茶社里,至少让四五代人享过口福了。它实际上是一种特殊配方的复合茶。茶名里的三个字分别代表:安徽的魁针、浙江的龙井和富春花局自产的珠兰。这三者的合窨而制,使得它既有龙井之清、魁针之厚,又有珠兰之香。较之其他茶种,其最大的特点是,口味浓郁,经泡耐喝。一大早上富春吃早茶,什么肴肉蒸饺千层糕的,味道都好,各样都想尝一点。没事,只要喝着富春独创的“魁龙珠”,就不会有油腻之感,你尽管放开肚子吃吧。

由“魁龙珠”我很自然地想到一个人。谁?富春集团老总徐颖宏,人称大徐。他的人生经历很有点“魁龙珠”所体现的综合糅杂的味道。他才48岁,正当年富力强。和他接触过几次,觉得这是个很有故事的人。光他干过的行当,听来便觉得不凡。他出道早,19岁高中一毕业,便去了扬州一家挺有名气的“红园”(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学技术,搞生产,跑供销,还担任团支书。22岁被选拔到上级主管单位———饮服公司当团委书记,风风火火地干了两年多,其间,还受到时任团中央书记李克强的接见。这以后大约用了九年的时间走了两家老字号:中国照相馆和亨得利钟表店。从经营感光照相器材到主抓钟表销售维修和各类眼镜、黄金首饰的配售及专卖……这些繁杂而又全面的实战经验,锻打出他作为一名企业法人的练达与成熟(这期间他还不断“充电”,完成了大专和本科的学习)。33岁那年,恰逢富春老店改制,他出任党支部书记;三年过后,他领命开赴扬州西区筹建来鹤台富春酒楼,担纲总经理。两年后,被提拔为集团公司副总,2011年则有了现在这顶头衔。

我无意于罗列大徐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履历。我只是作为一名旁观者,从他目前所担当的这个角色中,看到了饱经风雨的经历(甚或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之操练)对一个人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他的工作头绪甚多,近几年还分身有术,扬州、南京两头跑(2012年9月19日他们在南京的月牙湖畔也原汁原味地开出了一家富春大酒楼,总经理一职仍由他担任)。一支管理及厨师队伍是从扬州带来的,涉及到在异地的衣食住行,每个细节可能都通到他这儿。这支队伍稳定了,淮扬特色能正常发挥,也就不担心食客不来。他还要忙于两地的生产经营、企划、服务、人员管理等,而富春又不同于一般的饭店,慕名而来的各路要人与名家一年里会有若干,有些是有关方面打了招呼的,有些是不声不响自个儿寻来的,他要做的不只是让这些客人吃好喝好。自打踏入富春大门的那天起,他就自觉做起了一个文化推广的有心人———不仅以美味佳肴、一片热忱待客,还力争与这些客人交上朋友,同他们发生较为深入的交流与互动。这不单单是一种为商之道,更深的意義还在于,通过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建立并弘扬了属于名店老店所特有的企业魅力———各界知名人士与富春结缘,口口相传,其辐射效应是难以估量的。徐颖宏自小家学深厚,16岁开始发表作品。有了富春这扇窗口,他更是如鱼得水,挚诚结交八方贤士,且每有所得便忙里偷闲挥洒成文,经年累积,一本记叙与诸多名士交往的文化札记《名人富春》已经问世。而这些努力又反作用于一个著名品牌的更好的推广。

“魁龙珠”萃取三省名茶之要而大放异彩,有着多年跨行摔打之积淀的名企负责人,无疑会让这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传承得更为久远和开阔。

尺幅之间照样文采风流

微时代微字当道,微电影微话剧微小说微摄影应运而生。镇江有本《金山》杂志,改刊后专登各类微型作品,据说还挺有市场。国内有几家出版社也试水出了些名家或非名家在微博、微信上适时推出的微文集,以迎合现代人对阅读与审美的某种新式诉求。其实我们每天在手机上刷屏,也都能读到一些令你眼前一亮、心有所动的精彩短章。

我友徐颖宏便是这样一个时常给我带来阅读惊喜的微信写作高手。他的职业是餐饮界一大佬,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他深谙十个手指弹钢琴的秘诀,事业和生活都打理得游刃有余。他生性活泼,兴趣广泛,除深入研究与本职有关的烹饪美食而外,对书画艺术、文物、盆景皆有涉猎,且识见不凡;还钟情体育,对乒乓球、足球等能发精到的行家之论,曾有给几家报纸开专栏的经历;还爱好摄影,走南闯北也都留下了颇具专业水准的影像纪录。而这些可圈可点的“旁门左道”又辅之以短小精悍的文字,在微信朋友圈大放异彩。恕我饶舌,信手摘几段试作品鉴。

———“午后的鸡鸣寺樱花大道游人如织。日本的樱花在南京开得如此清丽是我没想到的。日本人曾经给这座城市以巨大伤害。三十年前,日本人怀着忏悔之心和重结友好的心意,在南京种植了大批樱花,使得紫金山下、玄武湖畔在初春有了别样的云烟。”有情有景,更有对历史扼要的回顾和绝不轻松的沉思。文字简洁,行文洗练,却又不乏诗情画意。写实里分明流泻出促人遐想的余韵。

———“谢少承的书法风流曼妙,枯润相生,拙逸鼓荡,法意备足!”系对一位书家作品的微评,虽仅十六字,却非门外之人可出之。毫无疑问,这里面一是浸淫,汲古人今人之艺术风华才气文章历久经年;二是心领神会,意有所悟,这才有非营此道而得其要义的登高望远之评墨。据知,大徐与萧平、尹石等一批书画名家均有交往,且时作切磋。他的手机个人相册中,此类关涉书画的精湛妙评,可谓俯拾皆是。

———“中午下班后徒步十分钟首次上了标营门城墙。南京城墙建于1366年农历八月初一,距今650年。沿城墙向北至中山门,城内的名胜高楼,城外的月牙湖、紫金山,尤其是南京富春的芳容也能远观。再细瞧,城墙的铭文无声记述着古都的历史。”与此段文字一并出现的是背景异常开阔的一段城墙摄录。用的是史家笔法,注重史料的来龙去脉,故而显得沉着、隽永,历史本身的厚重与记录者彼时的欢欣互为交织,让人清晰地体悟到此中所蕴关于文化传承的使命意识。

———“半寸厚的方干,横批二十余刀,竖切百十刀,根根分明,韧而不断,用开水反复烫制,在盘中高高耸立,宛若女神之云髻。再配以少许嫩姜丝、红椒丝、湖虾米、榨菜丁及秘制卤汁,用纯正富春麻油浇之,充分体现刀功和烫功,色雅端庄,鲜香扑鼻,爽口开胃,难以停箸。”这是说的百年老店扬州富春的一道脍炙人口的看家菜点:烫干丝,句句都是行话,且描述细致,富有层次,还巧妙引入逼真传神的喻体:女神之云髻,读来确有活色生香之感。尾随其后还有一句:“我曾陪著名学者钱文忠先生品之,他即兴题词‘明月扬州有二分,干丝扬州独一份!”可谓画龙点睛,使这道菜点更添了一分属于文人雅士才有的品位。

微信是现今人们生活中普遍应用的交流形式,而文化、学养对其的影响和渗透是不言而喻的。有道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短短微信天地不大,但尺幅之间却照样做到千姿百态、文采风流,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责编 凌 云)

猜你喜欢
扬州微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扬州绒花”
遣怀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是“上扬州”还是“下扬州”?
两个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