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祺
张晓风在看过浪淘沙滩后说过:曾经以为,浪是水的一种偶然,是水偶然搅起的激情,到了这里才知道水是浪的偶然,是浪花偶然憩息时的宁静。现在,我也在想,网络流行语是偶然的激情还是必然的宁静?
我想,作为当代人,总不免接触网络,而网络用语之所以流行,主要是因为它鲜活的感染力和国人视之为风尚。这两方面使网络流行语的“浪花”大有盖过“静水”之势。
先说这鲜活的感染力。大多数网络流行语的产生都有一个故事背景,而这类故事背景又是很多人曾经拥有过的,人们在使用这类流行语时,不知不觉中在安慰自己,内心之处起了感发的力量,网络用语便流行了。加之又多以谐音双关,杂糅方言,使用起来富有趣味,便更甚标准汉语一筹,从而让人追随。
再说这国人的跟风心理。在微信圈使用网络流行语,彰显自己紧随时代风尚,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心态。语言是用来达意的,若大家均用而你一人不用,很可能带来“吾独穷困乎此时”的下场,所以在这两方面夹击之下,流行语便掌控了人们的交际方式。
但是,流行的真的就是优秀的吗?浪花真的能搅乱静水吗?
我想,并不是这样。文化是积淀的而不是风行的,文明是传承的而不是突现的。想起了被流放宁古塔的吕留良,不同常人的他,即使在苦寒之地也能写出实践探究的《宁古塔博物志》,成为治学的典范。但是这样的深重磨难,并不能使之成为与屈原、曹雪芹等比肩的第一流文学人才。深重的磨难尚且不能孕育文化,何况是“失恋小哥”这等普通人的一丝感发?所以我认为,网络流行语是浪花,也只能是浪花,无法成为一条静水流深的大河。
流行语固然有其存在的意义,但其弊端也不言而喻。
流行语的广泛使用让人们几乎忘却了意蕴丰富的成语,忘记了可兴可怨的诗歌,忘记了精妙有趣的小说,让中华文化五千年的积淀,有可能在我們这一代人的手上湮灭。而其独特的发音,为青少年标准普通话的普及,也带来了危害。因此,这又是一股凶恶的浪花,为文化的消散推波助澜。
但总坚信静水流深,坚信时代总会有时代的迷茫,也总会走出迷茫。就如《现代》序言感慨: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纪里,我们有许多机器却没有文明,我们有许多声音却没有真理,但我们仍有希望的光亮。
在此,我呼吁,让经典流行起来,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文明的声音,让静水不但流深亦流远……
点评:
本文思路清晰,给人一气呵成之感。首先,观点鲜明,结构严谨。首段引用名句,提出问题,引人思考;接着重点分析“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及弊端,指出其危害性;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观点,并提出希望和呼吁,条分缕析,结构严谨。其次,重点突出,论证严密。在段落安排上,笔墨主要集中在分析“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及弊端上,重点突出。其中,在分析弊端时,又层层深入,先指出“网络流行语是浪花,也只能是浪花,无法成为一条静水流深的大河”,接着指出“这又是一股凶恶的浪花,为文化的消散推波助澜”,富有逻辑性和思辨性。最后,文句雅致,以情动人。标题选用极富内涵的成语“静水流深”,意蕴丰富;阐述时用“浪花”比喻“网络流行语”,用“静水”比喻“经典”,生动贴切;引用张晓风及《现代》序言中的话语,文辞优美,且与文章整体风格一致。尤其是后者的感慨,鞭辟入里,读后令人深思。通观全文,是一篇文辞雅致,论证严谨的考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