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微课导课模式的研究

2017-05-12 08:22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重庆400013
生物学通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环节微课实验

张 玉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重庆 400013)

1 微课导课模式的提出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在微课的理念和模式下,笔者提出了微课导课模式,即结合教材内容和传统导课方式,利用微课模式进行导课。该导课环节可发生在课前、课中或课后,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学生可在正课之前通过微课导课模式了解课堂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预习。

2 微课导课模式的特点

2.1 导课环节更灵活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学科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和整合现代信息化技术,通过QQ群、微信群、百度云等建立班级教学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上教师可利用微课导课模式完成导课环节。在教师备课环节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提前录制微课导课视频,利用班级网络平台,可在课前进行导课环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预习的效果;也可在课堂中播放微课导课视频,以新的形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还可在课后进行“后导课”,即引导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进一步探究和思考,引出新的知识点和内容。所以,微课导课模式可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教师可灵活地将导课环节安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

2.2 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笔者对重庆市几所学校调查发现,在传统导课模式中,学生都没有参与设计导课环节,教师从自身主观意识上按照自己的理解导课,没有参考学生的意见,这样达不到理想的导课效果。利用微课导课模式,教师可在录制微课导课前先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况,甚至参考部分学生的意见,有针对性进行导课,保证导课有的放矢,能与学生形成共鸣,达到理想的效果。

2.3 充分利用和整合资源 传统的导课方式受时间、场地、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能借助的导课资源有限,往往是想得到,但做不到,不能充分发挥导课环节的优势。利用微课导课模式,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将最优质、最适合的资源进行整合。例如:网络视频、采访报道、调查报告、大型教具等,将这些不能搬到课堂上的资源在导课中利用微课呈现,让课堂内容更直观、生动,学生能更真实地体会教师渲染的导课情境,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2.4 形式和内容更丰富 传统导课方式受课堂时间的限制,一般导课时间不超过2~3 min,导课形式简洁、内容单一。微课导课模式可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在课前导入,导课时间2~6 min,在充裕的时间里教师可结合多种导课形式,丰富导课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强化生生互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角,自始至终投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5 便于优质资源的共享和推广 微课导课模式使一些优质的导课资源通过网络实现共享和推广,方便更多的教师借鉴和更多的学生学习。尤其是一些没有条件录制微课的学校,可借鉴和引用别人推广的微课导课,提高教学效果。一个好的微课导课适用于学情相近的多个班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3 微课导课模式在中学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对比实验

3.1 实验目的 本实验为教学实验研究。笔者对本校高一的2个普通班级进行教学对比实验,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考试成绩和课后反馈等检测实验结果,以此说明微课导课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3.2 实验对象 实验前笔者对几个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选择了情况基本一致的高一(20)班和(22)班进行对比实验。

3.3 实验方法 在实验班(20班)的导课环节中,使用微课导课模式,在对照班(22班)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导课方式,其他教学环节基本保持一致。在1个学期之后,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以及第1次月考、第2次月考、第3次月考(期中)、第4次月考、期末考试等5次考试的生物学成绩研究实验结果。

3.4 微课导课模式的案例分析

3.4.1 实例1

1)课程背景:本次导入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新授课。

2)导课思路: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录制微课演示水分在长颈漏斗和烧杯中渗透现象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和思考“问题探讨”中的问题。随后再演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让学生结合第1个实验,思考红细胞形态变化的原因。在录制微课后的处理中,教师可将这2个实验过程的等待时间进行剪辑,放大和特写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变化过程。这样与在课上的演示实验相比,学生观察得更清楚,也更节约课堂时间。

教师在课前或者课上先播放微课,在微课的指引下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水分子进、出细胞的过程,从而进入新课内容。教师在微课导课过程中,可边播放微课视频边暂停设问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或将设问环节录制在微课中,让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学生能认真观看微课视频,结合教材并独立完成“教学任务指南”。

3)特点与优势:教师在录制微课时,可使用剪辑、放大等技术手段,节约实验时间,同时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和结果。用此方法导课约4~5 min,若在课堂上演示这2个实验至少需要十几分钟,很多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只选取其中一个实验进行演示导课,或者根本不做实验,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达不到教学效果。教材中这2个实验都只属于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可以不进行实验室操作,教师利用微课导课,除了能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还能提示学生实验操作中的注意点,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和能力,体现了微课导课的灵活性。

3.4.2 实例2

1)课程背景:本次导入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新授课。

2)导课思路:微课中结合汶川地震的视频,录制一个有关地震的故事。在地震废墟下有3名工人被困,其中一人体型偏胖,一人偏瘦,一人体型中等。他们被困在黑暗的厂房中,有空气和水,但没有食物,他们相互安慰、鼓励,等待救援。1周过去了,救援人员终于发现了他们……

教师提问:请猜一猜,这3名工人谁能存活?谁可能已经罹难?为什么?

在播放微课时结合故事画面的渲染,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思考问题。学生积极讨论。

3)特点与优势:教师在微课中剪辑故事,设置悬念,结合故事的画面和悬念设问引发学生思考。与传统的故事导入法相比,教师可在微课中结合视频、图片和自己的观点强调重点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和识记部分教学内容,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学生无意识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使导课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整合资源,便于推广。

3.4.3 实例3

1)课程背景:本次导入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新授课。

2)导课思路:在教学前先与部分学生就本节内容进行交流,参考学生提出的导课方案,最终确定用调查法结合微课导课。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学生设置了调查问卷,走访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并根据调查实录,整理调查结果,提出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特点。教师将学生的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录制成微课导课视频,并积极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中交流讨论,先让部分学生参与,再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

学生将遗传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了调查法,感觉受益匪浅。在微信群班级交流中,学生自主查阅资料,预习课堂内容,获取了大量遗传病相关知识,感觉这种学习方式收获很大。

3)特点与优势:这种微课导入模式适合放在课前进行,通过网络平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让学生预习了新课内容,也节约了课堂导课的时间。以这种导课方式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在课前大量搜集遗传病的知识,减轻了课堂内容的负担,上课时学生轻松愉快。此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导课环节中的参与性,使课前、课中和课后融为一体。

以上只是微课导课模式与传统导课模式相结合的部分案例,根据课程需要,微课导课可与任何一种或多种传统导课方式相结合,使导课环节更直观、有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5 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

1)课堂反应:在2个班的课堂教学中,认真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实验班(20班)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注意力集中并主动学习,教师和学生都在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教与学。对照班(22班)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情绪较为低落,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且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才注意听课。2个班的课堂反应有明显差距,一个课堂积极愉悦,一个课堂沉闷无趣。

2)学生的反馈调查:笔者通过访谈法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实验班(20班)95%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种导课方式,学生认为现在的微课导课模式较以往简单直接的导课模式更生动有趣,富有新意,课堂的听课效率会更高,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导课环节并不重要。对照班(22班)60%的学生认为课堂感觉一般,导课无新意,太简单直接,希望此环节得到改善;30%的学生认为导课环节不是关键,教师只要将课堂内容讲解得好即可;1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是否有导课无关紧要。

3)考试成绩分析:

表1 2个班级平均分比较

结果分析: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班的成绩一开始就略微领先于对照班,随着后续的学习,2个班的差距逐渐增大。每次考试,实验班的平均分都远高于对照班。结合访谈调查也可以看出,由于实验班使用了微课导课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成绩自然更好。而对照班成绩没有明显进步,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机,学习成绩很难有大的突破。由此可见,微课导课模式在影响学生成绩方面效果明显。

4 研究结果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微课导课模式,并对其探究得到如下结论:

1)使用微课导课模式比不使用导课或者简单导课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更和谐,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教师“愉教”、学生“愉学”。

2)通过教学对比实验发现,使用微课导课模式的班级比不使用导课模式的班级考试成绩更好,说明此导课模式能提高教学效果。

3)微课导课模式是笔者对导课模式的一种探究,对于教学条件允许的学校,可尝试并推广。这种新模式的导课并非孤立存在,要与传统导课模式相结合,扬传统导课模式之长,补其之短,使导课环节更精彩、有效。

5 不足之处

尽管这项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反思整个研究过程,笔者仍然感到有许多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在微课导课模式的研究实验中,笔者只抽取2个班作为实验的样本,其局限是显而易见的。实验时间只有1学期,也存在局限性。同时本文没有重点研究微课导课模式和其他导课模式相结合的理论,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注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以提高课堂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曹宏伟.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导入艺术.学周刊,2012(6):3.

[2]艾小永.例谈初中生物新课导入方法.现代阅读,2012(2):21.

[3]王宝大.导入技能.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李如密.中学课堂教学艺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环节微课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做个怪怪长实验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