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水油藏大孔道形成机理研究

2017-05-12 09:36杨康中石油华北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0
化工管理 2017年13期
关键词:高含水储集层孔道

杨康(中石油华北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 河北 任丘 062550)

高含水油藏大孔道形成机理研究

杨康(中石油华北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 河北 任丘 062550)

高含水注水开发过程中,大孔道的形成加剧了油藏层间矛盾。由于注入水沿高渗流通道无效循环造成注入水波及体积下降、水驱效率降低等,进一步加剧层间矛盾,影响油藏的整体开发。本文通过调研研究高渗流通道形成机理,为后续油藏开发提供借鉴意义。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由于油藏储集层中注入水对矿物及胶结物冲刷、溶解作用,造成储集层三维孔隙增多,同时由于储层渗透率的差异,加剧储层形成高渗流通道。注入水沿高渗流带线性突进,形成油水井之间相互连通、带状分布的强水洗优势通道。

1 优势通道形成的原因及因素分析

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储集层原始孔隙结构由于注入水对孔隙、胶结物、孔隙骨架的溶解和冲刷作用,使岩石表面附着的黏土颗粒发生运移,同时黏土颗粒遇水水化、分散运移、膨胀等,堵塞小孔道、削弱岩石胶结强度,造成储集层渗透率差异性增大、岩石孔侯半径增大,从而形成高渗流通道。

优势通道形成的因素:

(1)水驱动力冲刷作用

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在相同渗流时间内,注水渗流速度越大砂体颗粒沿主流线方向运移速度越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油水井之间形成高渗透率通道。

(2)流体摩擦作用

油藏原油粘度越大,在注水开发中渗流阻力越大,原油对岩石表面拖拽作用越强,同时随着原油粘度增大其携带砂体能力越强,造成岩石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质发生变化。

(3)储层沉积韵律、非均质作用

(4)岩石渗透率差异性

2 储集层特征变化

经过长期注水冲刷后,岩石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水井启动压力、注入压力、油压降低,单层吸水指数变大;

(2)层间吸水差异变大,注入剖面差异增大;

(3)注水压力指数变小;

(4)储集层单层水驱、速度见效周期缩短;

(5)储集层含水饱和度增大,含油饱和度突降;

(6)储集层岩石骨架胶结强度降低,泥质含量减少;

(7)岩石表面润湿性发生变化。

3 优势通道参数计算

假设油藏高含水期储集层含油饱和度低,注入水沿高渗流通道流动且符合渗流原理。

(1)油水粘度比

式中: Kw储集层水相有效渗透率, 10-3μm3; µo储集层地层原油粘度MPa·s; Ko储集层油相有效渗透率,10-3µm3; µw储集层地层水粘度,MPa·s。

(2)储集层产水量

(3)优势通道渗透率

(4)优势通道平均半径

式中: rd大孔道半径,µm; τo孔隙迂曲度; Φ是孔隙度。

4 优势通道分布规律

(1)油水井连线主渗流方向与优势通道带状分布一致;

(2)水井高注入油井低采出不易形成高渗流通道,水井低注入油井高采出易形成高渗流通道。

5 小结

(1)储集层原始孔隙结构由于注入水对孔隙、胶结物、孔隙骨架的溶解和冲刷作用,使岩石表面附着的黏土颗粒发生运移,造成储集层渗透率差异性增大、岩石孔侯半径增大,从而形成高渗流通道。

(2)油水井连线主渗流方向与优势通道带状分布一致。

[1]刘德华,王越之.灰色系统理论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112-133.

[2]陆明德,田时芸.石油天然气数学地质[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134-152.

[3]窦之林,曾流芳,张志海,熊伟 ,田根林,刘学伟,黄立信.大孔道诊断和描述技术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1):75-77.

杨康(1989-),毕业于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从事于采油工艺研究。

猜你喜欢
高含水储集层孔道
海上高含水原油新型静电聚结脱水器试验应用
姬塬油田麻黄山地区长4+5和长6储集层敏感性差异评价
正六边形和四边形孔道DPF性能的仿真试验研究
高含水水平井控水效果量化评价方法与应用
基于ANSYS的液压集成块内部孔道受力分析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特高含水期相渗关系表征新理论与实践
基于FLUENT的预应力孔道压浆机理与缺陷分析
DPF孔道内流场及微粒沉积特性的数值模拟
川中震旦系灯影组储集层形成及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