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财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0-0080-02
語文教学到底如何是好?在小学语文多年地探索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大胆地尝试。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充分挖掘语文教学资源,让语文教学回归自然,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训练课。
我们所说的自然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语文课堂的真实自然,这是教师课堂教学真实地反映;二是将语文课堂延伸到自然生活,这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渠道,也是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体验。
一、语文课堂的真实自然
语文课堂的真实自然体现在学生的情感朗读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语言,主要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朗读,是发展学生语言效果比较显著的教学方法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朗读,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例如,我在教学《少年闰土》这节课时,当我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认识角度不同,他们的感受可能不一样。因此,我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把一些场景尽可能说得具体一些。于是我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当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时,“我”在干什么?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说“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说“我”可能在读四书五经,还有的说“我”可能在背古诗……我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再对比一下闰土和“我”的生活,学生就自然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说自己只看得见“四角的天空”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交流,自然而扎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有形式,有内容,不呆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书写习惯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培养。这种自然渗透的课堂教学,突显了学生真实的情感、真切的感悟。我认为教学的最高境界为“自然天成”!唯有自然的才是最美的,唯有自然的语文课堂才是最和谐的语文课堂。
二、语文教学的情感教学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感情的火花与真善美的结晶;文中一字一句都是作者喜怒哀乐的展现。只有使学生的思想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才能把作者的情感传递到学生的心田。而完成这一使命的,只有人且必须是人——教育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扮演好这个角色,充分备好课,充分运用表情、手势、动作、语言等手段,创造一种自然、和谐、完美的师生交流的氛围。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细细地体会,美美地品味。这是语文教学独特之处,也是关键环节,这一步走好了,我们就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自然地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而使用课件尤其是太滥则容易变成学生与机器的交流,教师成了“导游”,学生的收获也只能是“耳目大饱”了。
三、语文教学的朴素风格
目前,有不少语文课堂热闹非凡,“繁荣”异常,但实质却是形式大于内容,浮躁胜于理性。其实,语文教学根本用不着更多创新,只要下工夫落实以前认为正确的事即可。
1.板书的回归
随着多媒体教学不断普及,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陆续走进语文课堂,甚至使语文教学产生了立体感。然而,就在我们争相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我们却在慢慢忽略、遗忘最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黑板是我们一点一点表达自己真实看法的舞台,十分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掌握重点。
2.留白艺术的回归。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语文课堂不是“舞台”,不能只由几个学习尖子和教师当主角,而让更多学生只担当“跑龙套”的配角或群众演员。其实,教师这样做是忽视了大多数学生获得结论的过程与学习体验,剥夺了大多数学生的思考权利。
四、语文课堂的课外生活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开放、自由、灵活、宽广无边的空间。小课堂里的知识是有限的,大社会的天地则是无限的。有造诣、有成就的人往往更得益于社会这个大课堂。
把语文学习与小学生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主要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为把语文学习和社会实践融合沟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宣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地域风情,体会友情和亲情等既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我们家乡每年都要举办油菜花节,我就要求班级学生利用双休在家长的带领下去游览欣赏,并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家乡古建筑以及家乡土特产,然后在班上开展“我是小导游”“我为家乡土特产做广告”的班会活动。这样,既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渠道,又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