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
摘 要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更新观念,激活课堂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激活 观念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0-0010-02
语文课应该是最鲜活、最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更是妙趣横生,多姿多彩的课堂。但从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形式多样、花样翻新、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就是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应该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那么到底该如何把握,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地鲜活起来呢?结合我多年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在此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驾驭语文课堂
素质教育要求“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因此,老师应彻底摒弃“一心装着升学率,两眼盯着好学生”的做法,树立“为了一切孩子”的观念,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提高。于是老师就要“三管齐下”:一要培优,二要补差,三要抓特长。只有这样做了,才是对素质教育的全面理解。语文教学要讲究一个“活”字,要让学生提起兴趣,要让学生真正有所得,就要突出语文课“活”的特点与灵性。要想激活语文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兴趣盎然,有的放矢。比如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如何制定呢?“教学目标我制定,学生跟着教师走”,我感觉这是在差强人意。我想何不来个反弹琵琶?——目标让学生自己来定。让学生唱主角,学生的心灵放飞了,学生的个性张扬了,学生就会乐此不疲,全身心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
二、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个幼儿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问:“小朋友,你们想像一下,这个圆可能是什么?”结果在两分钟内,小朋友们说出了22个不同的答案:有的说是一个苹果;有的说是一个月亮;有的说是老师的大眼睛……这个问题被拿到初中二年级的教室内,两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人发言,老师没办法,只好点名请班长带头发言。班长慢吞吞地站起来,迟疑地说:“这——大概是个零吧?”这个实验非常简单,却非常能说明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没有受过教育的小朋友两分钟内说出22种答案,受过八年教育的学生,两分钟内反而没有人回答。是初中学生失去想像力了吗?不是的。经过多年教育,他们建立了一个信念:老师的任何问题都只有一个标准的答案,面对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他们揣摩不出老师的标准答案是什么,所以不敢贸然回答,不愿当众出丑。他们关心的不是我怎样看问题,而是老师怎样看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并不期望把学生培养成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但我们却应该担负起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因为如果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小没有得到好的保护与开发,就会逐渐地受到抑制,甚至丧失。所以,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通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三、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语文教学
直观性是教学的基础手段,借助计算机网络,能有效地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教学提供了条件,其教学手段有模拟演示、实物对照、影片放映等。早期的电教手段如录音机、录像机、幻灯片、投影仪,以及目前使用较多的多媒体计算机、VCD机、数码投影仪等都是可以综合运用的。面对必然到来的教育技术革命,面对日趋苛刻的人才市场,面对不容乐观的生源质量,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功,为了每一个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语文工作者既要高瞻远瞩,在观念上进行创造性改革,又要脚踏实地在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实践中不断探索,用时代语文蓬勃的生命力向传统情境中“少、慢、差、廢”的初中语文作一次彻底的改革。
四、引时代“活水”进入语文课堂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依据,但又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的需要,时时引进时代的“活水”。比如可增设“文化快餐”:每堂课拿出几分钟,开设“每课一成语”“每堂一首诗”“三分钟自由谈”等栏目,合成一份内容丰富的“文化快餐”。“神舟六号”发射成功时,在课堂上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还可指导学生剪报,每周拿出一堂课做交流,让每一位学生手中都有一份完整的阅读材料。扩大学生阅读量,在教学内容上不断输送新鲜“血液”,才能使语文教学不断地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