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2017-05-12 23:03郭建宁
人民论坛 2017年12期
关键词:治国理政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

郭建宁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是新的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是目标,伟大工程是保证,要把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统一起来,提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治国理政新境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党的建设 治国理政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强基固本,把握时代大势、回答时代课题、顺应人民期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是新的伟大工程,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保持战略定力,彰显中国智慧

当今世界很不安宁,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领土、海洋、岛屿的争夺备受关注,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兴起,恐怖主义、核扩散威胁增大,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其中以下几个方面特别令人瞩目。

一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多次谈到“命运共同体”,其要旨就是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寻找国与国关系的最大公约数。这一概念是对全球化认识的深化,也是对双赢战略的升华。

二是关于“全球治理”。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这次集体学习的内容就是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他强调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三是关于“一带一路”。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建设“一带一路”,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际战略的大手笔大思考大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一带一路”承载沿线各国人民共同繁荣的梦想,为地区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引擎。但“一带一路”的推进不可能一帆风顺,會有许多风险和挑战,对此也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推进“一带一路”,体现的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提供了发展新动力和新的增长点,将助推亚欧大陆经济一体化,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是关于“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主席在外访中多次谈到文明交流互鉴的问题。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如果事物都一个模样,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和生机。正是差异与不同体现了生态的多样性和文明的多样性,使发展具有活力,繁荣成为可能。文明是多元的、多彩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具体到国家关系上,就是不冲突不对抗,摒弃零和思维,照顾彼此关切,实现合作共赢。

面对国内改革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

一是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系统阐述了五大发展理念,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五大发展理念在发展动力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发展内容上,强调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发展条件上,强调绿色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发展的外部环境上,强调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发展目标上,强调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目标牵引、聚焦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二是阐述治国理政新思想。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比如: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思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思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关于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等。这些新思想全方位推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三是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基本国情新特点、当代中国新课题、人民群众新期待,决定了治国理政新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活力之源;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全面从严治党是提高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关键所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致力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解决发展起来以后怎么办的问题。“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面对思想文化激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伴随着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以及市场经济、商业社会、消费社会、资讯社会的冲击,人们思想活动和价值判断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样性进一步增强。面对国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国内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并存,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多样化的价值判断、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一是充分認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

二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项重大课题,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包含了人们对世界、社会、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和价值共识,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和行为规范。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社会共识,汇聚强大力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我们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思想引领、文化导向的重大作用,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落细、落小。

四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文化认同和精神血脉,是我们的独特优势和文化软实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思想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所讲的,“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或者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五是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的主战场。要深入研究网络舆情的新特点,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充分运用新型手段,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特别是要贴近年轻人,了解他们的想法,解决他们的问题,切实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面对当代中国实践,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关于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有一系列新的提法和重要论断,令人瞩目。首先是从中华文明5000年中阐释中国道路;其次,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脉络中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再次,在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为此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对此要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

二是必须立足时代前沿,顺应世界大势。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不断发展,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要积极吸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站在时代前沿,应对新的挑战,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三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四是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在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继“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有利于进一步转变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把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基层,建设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责编/杨鹏峰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