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双 匠心铸就精彩

2017-05-12 20:59李菡丹
中华儿女 2017年8期
关键词:车工匠心江西省

李菡丹

“我知道钻研技术的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艰辛。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对专注、技术、完美的追求”

宛双,江西省方大集团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检测部的一名普通员工。然而,这名普通员工却也不普通。他没受过高等教育,但匠心永恒。他多年坚持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从最初的生手逐渐成长为江西省青年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冠军;从一名技术工人成长为省级劳动模范、江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并入选全国“最美青春故事”。

他说:“虽然干技术工作一般比较枯燥,但是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是充满激情的,攻克之后更是喜悦的。我非常荣幸入选全国‘最美青春故事,深切地感受到团组织对青年职工的关心和重视。”

“拆”出来的技术

下午两点半,宛双走进制样班车间,熟练地打开锯床,开始加工冲击样。操作开始10分钟后,宛双突然停下了操作,“声音有点不对劲”,宛双一边皱着眉头一边驾轻就熟地拆开锯床,对零件进行了一些微调。当再次操作锯床时,宛双满意地笑了。

这是宛双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片段,“拆得多了就理解机器啦,一般我听声音就大概能猜出是啥问题。”宛双表示,现在的技术是“拆”出来的,当年为了熟悉锯床,他曾反复拆装过五六遍。100多个零件,一个一个慢慢拆,怕装回去出错,每拆一个就要拍一个零件的照片,反复折腾多次,才练就了他现在对机器的敏感度。

今年30岁的宛双出生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一户普通农民家庭,“我的父母一辈子务农,家里有三兄妹,由于家庭贫困,我读到高中就没有继续学业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2005年,年仅18岁的他就跟随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南下打工。“离家时,我咬着牙告诉自己,不管多苦多难,一定要坚持下去,混出个人样来。所以,我没有选择当流水线工人,而是一心想学一门技术。”他先后做过车床,做过焊接。

2010年,九钢公司面向社会招收技术员工,宛双得知后决定结束5年的南漂生活,回到湖口,凭借自己在外打工时练就的扎实车工技术与电焊技术,幸运地加入到九钢这个大家庭,成为了一名车工。进入九钢后,宛双感觉“跟在外面做事完全不一样”,以前的师傅都会“藏一手”,而来到九钢后,老师傅事无巨细地耐心教,让他深有感触,“绝不能辜负这么好的条件”。

宛双在做车工期间先后师从两名车工“老专家”。为了能更好地掌握技术,他常常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来练习,周末别人都休息了,他还抓紧设备空闲的机会用车间里的边角余料在车床上反复练习。在把本职工作车床操作学会以后,他跟着别的师傅身后“偷师”,一边自己钻研,一边请教前辈,把刨床、铣床、钻床的技术也一并学上了手。

2013年,宛双参加公司职业技能大赛,凭借娴熟的技术夺得第一名。同年,他还参加江西省青年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以扎实的技術功底、优异的成绩两次夺冠,各种荣誉也接踵而来,宛双已然成了技术带头人。

“磨”出来的匠心

“我一直喜欢机器,开始接触车床以后就喜欢上了。”第一次接触新引进的数控铣床时,宛双发现操作经常会失误,但新设备大家都不熟悉,操作面板的标识也全都是英文,很难找到问题所在。“我就想一定要弄懂它!”宛双找来了英文词典,拿来了说明书,对着词典一个词一个词的翻译,并不断地在铣床上进行尝试,最终花了半个月把铣床“搞懂”。

2012年,公司机加班有一台堆取料机上的头尾轮故障率非常高,平均半个月就要更换一次,为此公司决定重新设计备件。从未接触过这类机器的宛双主动请缨,承担了改造项目中一系列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加工任务。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他白天跑现场、量数据,晚上查资料、画图纸,加班加点。

经过仔细观察,宛双发现由于头尾轮直接与钢构件接触,故而在运转过程中磨损快。于是他在滚筒两头安装了轴承,并在轴承单面加装了一块盖板,运行一个月以后发现盖板被磨断了。尽管已经把零件更换时间延长了一倍,宛双仍不满足。在和团队反复商讨之后,他提出了第二套方案,直接在滚筒中间焊接了一根轴,从而彻底解决了问题,最终使设备故障率从原来的半月一次降低到了半年一次。

2013年12月底,宛双被调到制样班担任副班长。当时制样班有两台数控端面铣床,30多个员工里面只有两人会操作,刚接手的班组,设备摆放不规范、线路凌乱、通道无平台、平台无护栏,处处存在安全隐患中。面对这种现状,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想,“决不能因为班组的工作而影响了整个生产。”于是,他白天对新员工进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下了班就带领员工整理现场,排除安全隐患,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半个月。

2014年,制样班渐渐理顺了之后,宛双又“转身”开始了在技术方面的“花样”创新。在车间工作时,他观察发现,一个班组10个人用锯床加工试样特别费时。“比如我们要锯10块的话,每一块都要用设备搬上来,再一块一块地锯。”

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宛双决定对一台大锯床进行改造。他找来了技术员和班工、车工,一起商量探讨。经过多次的画图、做样品、安装和调试后,最终决定在锯床上焊接一个小型模具,这使得一次只能锯1块试样的锯床变成一次可以锯10多块试样,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为了鼓励他的创新,公司专门为他创立了“宛双工作室”,还陆续被评为九江市示范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江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宛双自称为“找虐”体质,“我挺喜欢琢磨这些的,每次攻克一个难题就会特别有成就感”。

宛双坦言,未来他最大的期望就是技术的成长,希望有机会深造,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钻研技术的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艰辛。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对专注、技术、完美的追求。所以我宁愿这样,也会一直这样。为什么?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

责任编辑 陈晰

猜你喜欢
车工匠心江西省
数控车工应用探讨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车工实训车间现场星级管理方法研究与探索
于晓明
老艺人的匠心
浅谈车工实习的设置
Perseverance Leads to Success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喻木华陶瓷艺术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