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荞麦生产发展形势及对策

2017-05-12 11:11黄尧先张涛吴长友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发展形势问题及对策

黄尧先+张涛+吴长友

摘 要:该文就毕节市适宜发展特色粮食荞麦生产的自然资源、种质资源、科研实力、食药用价值、区域分布、种植季节、良种推广、主栽品种、面积产量、企业生产、品牌创建、市场销售等进行重点阐述,并找出了发展特色粮食荞麦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发展潜力,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为毕节市特色粮食荞麦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荞麦生产;发展形势;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050-03

Abstract:This paper elaborated natural resources,germplasm resources,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edible and medicinal value,regional distribution,planting season,seed marketing,the main varieties,yield,production,brand creation,market sales and so on,which a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s buckwheat producti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buckwheat industry were found out,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was analyzed,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uckwheat industry in Bijie.

Key words:Buckwheat production;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蕎麦是毕节市的一大主要特色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特别是特色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主导地位,食药两用,是理想的保健品和营养品原料,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食疗功效的重视,给荞麦生产带来了发展机遇。在新形势下,为进一步焕发特色粮食荞麦产业的旺盛活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种粮收益持续增加,对毕节市特色粮食荞麦生产现状及形势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和总结。找出发展特色粮食荞麦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发展潜力,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资源优越 毕节市大部份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 101.8~1 780.2h,年平均气温10.5~15.0℃,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 544.6~4 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1 394.4mm;无霜期205~297d;冬暖夏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资源适宜耐寒、耐贫瘠的荞麦生长发育。

1.2 种质资源丰富 目前,全市共有荞麦品种68个,分布较多的威宁县就有44个,其中苦荞品种27个,甜荞品种17个;至今,威宁县农科所仍保存135份品种资源(其中野生品种3份)。另外,据1982-1985年考察发现,我市野生荞麦种类较多,有1a生野生苦荞和甜荞、多年生野生苦荞;多年生球状根和姜块状根野生甜荞,共5种类型。发展荞麦产业具有良好的种质资源。

1.3 科研实力雄厚 毕节市威宁县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设置了从事苦荞新品种选育的科研机构,已育成黔苦系列苦荞品种6个和甜荞品种1个(威甜荞1号),建立了新品种良种扩繁及商品生产示范基地,培育了荞制品加工企业,研究提出苦荞大面积示范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措施以及原种扩繁栽培技术规程,进一步熟化了新品种的栽培技术措施和农民的规范化种植水平。发展荞麦产业具有雄厚的科研基础和技术实力。

1.4 食药用价值巨大[1] 荞麦的籽粒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荞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0%~12%之间,氨基酸全面,20种氨基酸中荞麦就含有18种;荞麦还富含10多种矿物质元素,尤其是苦荞中含有较多的生物类黄酮如芦丁等,它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改善循环、拔毒生机、降糖降脂降压[2]等功效;荞麦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可以增强血管的弹性、韧性和致密性,又有保护血管的作用;荞麦中丰富的烟酸,能增强解毒能力,促进新陈代谢;荞麦中的铬,更是一种理想的降糖物质,能增强胰岛素的活性,加速糖代谢,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荞麦能促进细胞增生,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扩张和软化血管[2],保护视力,预防心脑血管出血,调节血脂,扩张冠状动脉[2]并增加其血流量;荞麦还具有抗血栓、抗菌、消炎、止咳、平喘[3]、祛痰及下气宽肠、解毒敛疮等功效[3]。巨大的食药用价值为荞麦产业拓宽了发展空间。

1.5 种植情况

1.5.1 区域分布 毕节市种植的荞麦分苦荞和甜荞两种,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威宁、赫章、纳雍、七星关、织金等县(区),其他县区零星种植。由于种植历史、生态环境及栽培方式的不同,全市基本形成了东部海拔1 100m以下的地区,以常规甜荞品种为主,8月下旬播种,11月中下旬收获的一年一熟甜荞种植区,但分布较为零星;中西部海拔1 100m~2 000m的地区,以“黔苦2”、“黔苦4”、“黑苦荞”及常规苦荞、常规甜荞品种为主,7—8月播种,10—12月收获的一年一熟苦荞、甜荞种植区;西部海拔2 000m以上的地区,以“黔苦2号”、“黔苦3号”、“黔苦4号”、“黔苦5号”等苦荞品种及“红花甜荞”、“白花甜荞”、“丰甜1号”等甜荞品种为主的一年3熟种植区:春荞: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8月收获;夏荞:6月中、下旬播种,9月收获;秋荞: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11月收获的苦荞、甜荞种植区,形成全市10个县区皆有荞麦种植的生产格局。

1.5.2 面积及产量 全市耕地面积1 034 400hm2,大于25°的坡耕地占17.5%,占耕地面积91.63%的旱作土地大部分都可以种植特色粮食荞麦,毕节市荞麦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16 506.67hm2,发展到2015年的26 308.67hm2,增长了59.38%,而扩大种植面积的空间仍然较大;总产从2010年的29 557.07t发展到2015年的50 359.45t,增长70.38%;平均单产水平从2010年的1 865.85kg/hm2发展到2015年的1 994.25kg/hm2,增长了6.88%,而由威宁县农科所自主选育的黔苦5号最高单产已达4 500kg/hm2,说明特色粮食荞麦生产还有很大的增产空间。

1.5.3 良种推广情况 多年来,毕节市特色粮食荞麦良种推广成效明显:2010-2015年“黑苦荞”在织金的推广面积年均733.33~1 000hm2;“黔苦2号”、“黔苦4号”在纳雍的推广面积从2010年的2 533.33hm2增加到2015年的的4 000hm2;“黔苦2号”、“黔苦3号”、“黔苦4号”、“黔苦5号”、“红花甜荞”、“白花甜荞”、“丰甜1号”在威宁的推广面积从2010年的7 200hm2上升到2015年的10 200hm2,其中:苦蕎品种推广面积从2010年的6 666.67hm2发展到2015年的9 400hm2、甜荞品种推广面积从2010年的533.33hm2发展到2015年的800hm2。

1.6 企业情况

1.6.1 生产加工 目前,全市已有14家荞麦生产加工企业,资产总额达 17 991.3万元、年加工能力达35 550t、年产值达19 196.2万元、实现税金585.16万元。其中:1家获得国家级合作社、国家级示范加工单位及市级龙头企业称号;3家获得省级龙头企业称号;4家获得市(县)级龙头企业称号。

1.6.2 品牌建设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及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市荞麦加工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加工的产品有:荞醋、荞酒、荞茶、荞酥、荞饼干等16个品种;注册有:“茗荞芗”、“马摆大山”、“黔丰牌”等20个品牌商标,其中“黔丰牌”被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企业订单生产从2010年的626.67hm2发展到2015年的2 066.67hm2;无公害食品认证从2010年的无到2015年发展800hm2。单产水平均逐年提高。

1.6.3 市场拓展 2015年全市荞制品年销售数量达14 278.72t,其中以批发为主体销售5 950.16t、以超市为载体销售6 981.76t、以电商为平台销售901.3t、连锁店销售1.5t、以其他方式销售444t;主销省内市场11 054.66t,拓展省外市场销售3 224.06t;销售金额达24 272.00万元。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传统粮食种植模式观念影响,认为荞麦属小杂粮,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人工点播、撒播种植现象依然存在,规模化及规范化种植水平不高,产量较低;二是农业生产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三是产业化开发滞后,多以原粮或粗加工产品出售,精深加工产品少,加工企业行业不全,规模小,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四是从事特色粮食荞麦生产、加工、销售的人才匮乏,市场开发不够,商品量少。

3 发展潜力分析

一是特殊的地形及气候条件适宜特色粮食荞麦产业发展。毕节市具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生态环境好,气候湿润,空气清新,环境无污染,生产的特色粮食荞麦色泽超好、口感舒适、品质优良,具有天然的无公害农产品特性;二是资源丰富适宜特色粮食荞麦产业发展。毕节市耕地资源广阔,荞麦种植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良种的科研开发、推广及产品加工基础扎实,具有扩大播面、提高单产及延长产业链的较大潜力;三是食药用价值高,经济效益好适宜特色粮食荞麦产业发展。营养均衡性好、医疗保健性强、安全卫生性高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特色粮食荞麦及其制品消费市场越来越大,市场开拓从自产自销发展到现在的省内及省外周边市场;特色粮食荞麦价格一直攀升,从20世纪80年代的300.00元/t上升到2015年的3 600.00元/t,1hm2纯收6 180.00元,经济效益已超过玉米等粮食作物。

4 对策建议

4.1 加大荞麦产业政策扶持,高度重视荞麦生产发展 应把特色粮食荞麦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来抓,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出台特色粮食荞麦良种补贴、种粮补贴、种植业保险等的相关政策措施,配套相应经费支持,提高农民种植荞麦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实施标准化种植,实现高产稳产;农业部门应加强荞麦种植技术的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品种资源,积极探索并推广荞麦高产示范栽培技术新模式,实施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真正把荞麦生产作为一项特色粮食产业来发展。

4.2 实施人才强产战略,加快荞麦产业发展 积极引进生产、加工、销售等多方人才,按照“产加销、贸工农、产学研一体化”的思路,坚持以政府推动为主导,以人才引领为动力,以农民、企业为主体,以市场运作为手段,用新型工业化理念和市场机制,大力推进荞麦育种与质量控制,建立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创建、加工化增值等工程;着力加强技术革旧创新,开拓新优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掌握市场行情,拓宽销售渠道等体系建设,推进特色粮食荞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企业兴旺,确保农民增收。

4.3 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加快荞麦产业发展 一是培育和引进特色粮食荞麦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加工企业更新、改造现有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流程,扩宽加工品名行业,扩大精深加工企业规模,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增添精深产品目录,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联结农户发展特色粮食荞麦生产;二是发展壮大企业订单生产。以“无公害”、“绿色”、“有机”特色粮食荞麦生产为载体,以“量大”、“优质”、“名响”为目标,以延长荞麦产业链条,增加荞麦产品附加值为突破口,建立特色粮食荞麦生产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特色粮食荞麦产业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黄海燕.苦荞黄酮与皂苷的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

[2]谭玉荣,陶兵兵,关郁芳,等.苦荞类黄酮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食品工业科技,2012(18).

[3]黄海燕.苦荞黄酮与皂苷的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发展形势问题及对策
关于平罗县家庭农场的发展形势的分析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