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忠营
摘 要:该文介绍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了有机农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作用及研究现状,从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建立有机农业种植生态补偿机制、拓宽有机食品销售渠道、加强有机认证机构的管理等4个方面对发展有机农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有机农业;面源污染;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087-03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analyzes the important role and research statu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puts forward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agriculture from four aspects,including policy support and financial support,the establishment of organic agricultur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broadening the organic food sales channels and strengthening the organic certification agency management.
Key words:Organic agriculture;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Suggestions
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水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可以影响气候变化、大气平流层臭氧消耗及对流层臭氧的积累,造成主要流域和近海水域水体富营养化,农业面源污染已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1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农村环境恶化趋势明显,农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2012—2014年农药每年平均使用31.1万t(折百),较2009—2011年增长了9.2%。2013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5 912万t(折纯),1hm2均施用量328.5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倍。我国还存在着有机肥利用率低的现状,目前,全国有机肥资源总养分约7 000多万t,实际利用率还不到40%,其中,畜禽粪便利用率仅50%左右,畜禽粪便对农村河流污染严重,是河流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秸秆还田率仅为35%左右,秸秆焚烧对大气污染造成严重影响。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因此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农村环境安全,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2 有机农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业面源污染高度重视,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强调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力度。2016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出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在全国范围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要求各地制定化肥、农药零增长工作方案,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2017年中央1号文《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扩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范围。
有机农业作为一种生态农业形式,比较注重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体系的建立,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化肥、农药以及作物生长调节剂,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用生物、生态的防治措施代替单纯依靠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有机农业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比较安全的农产品,保障人们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发展有机农业是实现农业环境与经济同步发展的需要。
3 有机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有機农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较少,但从现有研究发现,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有机农业有利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高土壤环境质量,并产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另一种是在不同有机农业种植系统中,有氮、磷流失量增加的风险,从而未减少污染程度。
黄惠英[1]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获取数据,对有关北京市有机农业及其产业化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请有关专家对3种不同模式的有机农业所产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影响3种效益的不同指标赋值,结合评分表和问卷数据,用层次分析法分析3种效益在综合效益中的比重、重要性系数以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有机农业产业化产生的生态、社会、经济3种效益中,生态效益比重最大,其次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各项指标表明,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促进作用,并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
刘世梁等[2]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全过程分析有机产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明确了各环节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根据不同产业类型,对有机产业链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比较了有机与常规农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有机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影响程度为68%,常规农业生产为50%,体现出有机农业具有明显的生态环境优势。
卢东[3]以有机农业的生产基地作为研究内容,分析比较了有机与常规农业生产体系的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生物学指标和水质指标差异性。研究表明,相比较常规农业,有机农业生产通过施用有机肥和绿肥,可以改善土壤孔隙度和通透性,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的自然含水量和吸湿水含量。有机农业通过生产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利用,如豆科植物作物轮作、秸秆还田等措施,可以提高土壤氮磷钾与有机质的含量,提高氮磷钾转化效率。同时研究发现,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可以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席运官等通过对比有机和常规稻田排水污染情况研究,发现有机水稻生产有利于降低排水中的氮含量,也可以减少总磷浓度,但有一定的磷积累风险[4]。也有研究发现,有机农业生产中,如果技术使用得不正确,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面源污染风险,如Vagstad等认为有机氮是农业生产中氮素流失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种植系统中受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判断有机农业可以降低氮素流失[5]。
4 发展有机农业的几点建议
4.1 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 政府应大力支持有机农业发展,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一是建议县级以上政府制定有机农业种植规划,重点规划本地区有机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适宜于本地区种植的特色产品,如丘陵山区可发展有机中草药和有机茶等,打造有机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二是支持和推动有机农产品深加工,发展规模化产业经营,扶持一批有机食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发挥这些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其它有机农业企业发展。三是加强从事有机农业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批有机农业生产带头人,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四是增加财政投入和财政支持力度,我国在政策上没有针对有机农业的专门补贴,财政支持主要由各省自行解决,国家和地方应充分发挥农业专项资金的作用,对有机农业项目予以重点扶持。
4.2 建立有机农业种植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是当前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一项重要方法。刘尊梅认为农业生态补偿是指在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及恢复其功能和作用的过程中,受益者对农业生态保护者提供的物资、专业知巧和技能等各种形式的补偿[6]。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证农民的生态种植方式能够获得相应的生态环境补贴,对少施化肥农药、增施有机肥、节水灌溉等措施纳入农业补贴的范围,这样既可以提高农民种植有机农业积极性,又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补偿按补偿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两大类。有机农业生态补偿在补偿方式上,更依托政府补偿,因为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但种植成本增加,政府应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买单。赵桂慎等[7]以北京市密云水库库区为例,在生态敏感区内种植有机板栗,研究表明密云库区有机板栗生态补偿标准为1.064 37万元/hm2。有机板栗生产的额外成本占生态补偿额度构成的56.37%,比例最大,这也是阻碍当地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有机板栗相对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较低的环境成本,有效保障了水库的水环境安全。政府为保障地方环境安全,尤其是保障生态敏感区生态安全,应加快建立有机农业种植生态补偿机制。
4.3 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增加有机科研的资金投入,科研院所、有机农业相关机构和生产企业应加强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加强相关研究项目的联合,促进有机农业产学研结合,延长有机农业产业链。加强有机农业中的生物防治、生物肥料、除草核心技术以及有机产品深加工技术联合攻关,增强科技转化力。同时开展种植技术创新,突破现代有机农业种植技术,向新型有机农业发展。
4.4 加强有机认证机构的管理 2014年9月22日首次印发的《中国有机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到2013年年末,全国共有272.2万hm2土地已经获得有机认证,有机产品生产企业7 894家、6 628个有机生产基地和3 910个有机加工厂,有机产品涉及植物类、畜禽类(动物类)、水产品及加工类4类,发放有机认证证书达1万张,有机认证机构25家,这些数据显示我国有机农业正在快速发展。在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有机农业生产全过程监督,规范有机产品认证过程。强化有机认证标签的规范使用,有关部门要增加市场抽查力度,禁止在市场流通标签信息不全面、不准确的有机产品,提高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认可度。从国际角度分析,相关机构在制定有机农业标准体系时,要与国际标准接轨,以便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国内有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国有机产品出口规模。
4.5 拓宽有机食品销售渠道 在农产品交易市场设立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立有机产品销售网络平台,拓宽网络销售覆盖范围,积极开拓欧美等海外市场。建立包括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为中心的大数据平台及有机产品销售平台,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同时实现有机生产企业、网络销售平台以及有机产品生产、包装、物流、储存和检验监督的有效结合,建立和完善营销体系,做到有机商品产业链全过程管控。
参考文献
[1]黄惠英.中国有机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2]刘世梁;尹艺洁;安南南等.有机产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全过程分析与评价体系框架构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07).
[3]卢东.有机农业典型案例生态环境效益的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3.
[4]席運官,陈瑞冰,徐欣等.有机与常规稻田排水污染比较研究 [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
[5]Vagstad N.,Eggestad H.O.,Bechmann M.,et al.Nitrogen transformation in agricultural soils[J].Ambio,1997(26).
[6]刘尊梅.中国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路径选择与制化保障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7]赵桂慎,李彩恋,彭澎等.有机板栗生态补偿标准及其估算——以北京市密云水库库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
(责编:吴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