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
[提要] 职业教育是新生代农民工获得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稳定就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充分调研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实情况基础上,分析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从市民化视角提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策略。
关键词: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
课题项目:2016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项目:“市民化视角下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研究”(编号:JRS-2016-1077)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2日
一、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
为了解现阶段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实际状况,课题组选取河北省三个城市:秦皇岛、石家庄及沧州作为样本开展实地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等调查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80份,行业涉及建筑、制造、餐饮及其他服务业,共回收有效问卷446份。
(一)就业信息获取途径。获取有效的就业信息是实现就业的前提条件。根据问卷的统计情况,通过亲属、老乡、朋友等关系获得就业信息的占55.2%,通过劳务市场及中介机构的占20.8%,通过招工广告的占8.3%,自主就业的占4.7%,通过网上检索招聘信息的占8.8%,其他占2.2%。因此,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在获得就业信息方面相对较单一,以稳妥可靠为主,尤其是刚从农村出来没有过打工经验的年轻农民工,一般都是通过熟人介绍。新生代农民工在辨别一些劳务市场中介机构提供的就业信息时分析能力差,害怕上当受骗,顾虑较多。同时,有丰富经验的新生代农民工中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较以前有所提高;利用互联网获取就业信息的新生代农民工比重有较大提高。
(二)就业岗位。统计结果显示,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企业,大多从事苦、脏、累、险而技术含量较低的职业或工种。从行业分布上来看,集中在建筑、矿山、机械制造、餐饮、纺织等行业,其中建筑业占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的25.2%,矿山采掘业占18.5%,机械制造业占15.7%,餐饮业占6.3%,纺织业占5.5%,其他行业占28.8%,所在企业的性质大多是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在这些行业中,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岗位也大都是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低、工资低、条件艰苦等一线体力工作岗位。比如,建筑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如泥瓦工、钢筋切割工等需要少量技术,加工制造业如纺织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和从事餐饮等服务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其技术含量十分有限。这说明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岗位依然是技术含量低、准入门槛不高的行业,这些行业的特点以及对劳动者的数量质量要求与农民工自身情况相吻合。
(三)职业福利和保障。调查显示,河北省农民工享有劳动报酬权的占97.65%,休息休假权的占76.86%,劳动安全保护权的占50.20%,最低工资及生活保障权的占38.43%,参与社会保险权的占58.43%,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的占0.82%。在调查问卷当中,与雇主或單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新生代农民工比重为42%。其中,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新生代农民工比重为15.7%;签订一年以下劳动合同的比重为5.6%;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的比重为25.2%;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比重为53.5%。同时,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日工作时间在8~12个小时之间,一般一周只允许休息2~4天,90%的农民工周工作时间大于44个小时,而且劳动强度较大,特别是建筑工人。个别企业的农民工只有每月的工资收入,几乎没有任何福利待遇,有的企业为每位农民工投保了商业团体保险,在涉及劳动纠纷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意识较差。
(四)就业稳定性。新生代农民工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多数是临时工、季节工、承包工、劳务工、小时工、派遣工等稳定性差,流动性大的工作,很难适应高速发展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选择职业的意愿为:51.6%的人选择保安,50.4%的人选择建筑工,46.5%的人选择搬运工,其他选择还有快递员44.5%、装修工43.0%、服务员40.4%、送外卖38.1%、安装工38.5%、摆摊34.3%、售货员32.9%、美容美发30.7%等。这些行业流动性非常大,所以他们会经常处于“就业—失业—就业—失业”的状态中。缺少稳定性,自然就缺少对城市的归属感,从而影响了城市管理的稳定。
二、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
(一)制度因素。首先,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是农村劳动力难以实现彻底转移的主要障碍。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土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农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的权利,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归农村集体所有,迫使农民只能在本村村民的范围内进行房屋的买卖。这些规定使得土地无法自由流动,农民对农业和土地的依赖会影响农民非农就业的稳定性,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会放缓;其次,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享受平等的就业制度。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但与城市产业工人相比,他们享受不到应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福利待遇,不能同工同酬同权,处于城市里的社会底层。而且常常面临着就业市场工资待遇不高、就业环境不好、缺乏职业上升机会、劳动安全无保障等问题;最后,户籍制度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认同和社会稳定。受户籍制度制约,新生代农民工难以真正地融入城市。农民工在很多方面享受不平等的权力,无法获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机会和社会地位,甚至基本的安全感缺乏,他们投身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被抑制,甚至因心理因素引发犯罪率上升,影响了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的进程。
(二)经济因素。农民转变为市民要支付的货币成本较高,主要的成本有制度约束成本、就业成本、生活成本、交通成本、教育成本、住房成本等,这些成本约束了农民变为市民。进城农民的低工资水平,普遍无法承受较高的城市定居成本,这些成本的约束放慢了农民工转变为市民的脚步。
(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因素。新生代农民工源于农业和农村的素质条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政治法制观念,与城市居民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存在着安于现状、视野不够开阔、参与意识和维权意识不足、法制观念相对淡薄等问题,整体素质不高。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的需要,企业越来越需要高技术的劳动力,对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并不能满足用工单位的要求。自身素质低下使他们在城市找到较好工作的几率很低,这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的基本内因。
三、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策略
(一)加强制度建设,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首先,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稳定进城农民工的土地经营权,实行土地市场化,改革土地补偿制度,逐渐完善土地征用程序,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乡间自由流动的前提条件;其次,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消除城乡壁垒,让长期在城市工作、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逐步建立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使新生代农民工能够享有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机会和待遇;最后,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完善市场机制,打破城乡就业壁垒,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取消针对农民工的限制性制度安排。
加大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免费职业培训制度。将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划归流入地政府的职教体系中,将其纳入财政预算范围,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为辅、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提高政府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制定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提供配套的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关职业培训政策。
(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结构相协调。在制定城市产业升级发展规划和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分布和职业转换能力,在政策层面上能够保证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结构优化协调进行。在稳定就业的基础上,重点扶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行业和企业,为这些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升级提供综合配套支持体系;统筹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性行业协调发展,通过市场培育和政策支持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创办符合城市产业中长期发展要求的中小企业,同时积极引导从事制造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向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有序转移。
(三)根据需求安排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既要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和兴趣,又要把握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在培训模式的选择上,实行灵活的弹性学分制,做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允许新生代农民工以弹性学制、半工半读的学习方式逐步取得毕业证书和技能证书。同时,培训机构要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办法,尽量安排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时间,为他们顺利完成职业培训和文化学习提供帮助。
(四)開展培养现代市民为取向的素养教育。职业教育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手段,所以其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和核心技能这两个维度。城市新市民必须具备的观念意识和综合素养不应该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中缺位,而这些内容恰好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从“农民工”向“现代市民”转化时所面临的素质瓶颈。因此,必须拓宽职业教育的内容,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城市生活常识和法律法规教育,多方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素养。对于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只有对其思维方式、生活观念、行为习惯进行引导与教育,才能培育他们的市民意识、主体意识、法治意识,并最终能够形成与市民沟通与合作共事的能力,能够全面适应城市这一新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皮江红.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内容——市民化视角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
[2]薛维佳,刘英侠.基于城市化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路径研究[J].职业时空,2013.2.
[3]詹华山.市民化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5.
[4]孟宪生,关凤利.市民化视角下统筹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转型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