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岩清
五月,春风里已然有了夏意。晚樱褪去了红,芭蕉新展了绿。且品鱼脍之鲜,欣欣然送春归去。
“脍”意指鱼生。在我国古人眼中它代表着尊贵与美味。我们的老祖宗从先秦时起,就注意到了食物与时令的复杂关系。食脍时,“春用葱,秋用芥”。这里的“芥”是用芥菜种子磨制而成的黄芥末,而非后来日本人用山葵现磨现吃的绿芥末,或者用辣根调制的可长期储存的青芥。
生姜等调味料可令鱼脍更加鲜美。曹操独爱吴淞江鲈鱼。有一次他在宴客时,派人现场打捞并片制生鱼,还“恨无蜀中生姜”。这位老饕也很喜欢以鳣鱼作酢,将洗净的生鱼片与盐、米饭作为馅料,用荷叶包裹,有时还会加上茱萸、橘皮,很像是原始的寿司。
《齐民要术》中曾记载过一道“金齑玉脍”。用蒜、姜、橘、白梅、熟粟黃、粳米饭、盐、酱等制成酱料,作为鱼肉的蘸料。隋炀帝下江南时曾品尝过,赞其“东南佳味也”。八九月下霜季节,选鲜活鲈鱼,宰杀后取精肉细切成丝,挤净水分后散置盘内。另取鲜花与鱼脍拌匀。霜后鲈鱼,肉白如雪,蘸料金黄,引人食欲。
宋朝人最会吃。《东京梦华录》里除了“细抹生羊脍”“鱼鳔二色脍”“红丝水晶脍”“鲜虾蹄子脍”“香螺脍”“水母脍”“沙鱼脍”“鲫鱼脍”“三珍脍”,还有一道名菜“旋切鱼脍”。这道菜的特色是:“临水斫脍,以荐芳樽”。钓上鲜活的螺蛳青鱼,取肉切丝,配以香菜、韭黄、生菜摆放入盘。再将姜汁、萝卜汁、香醋、胡椒面、榆仁酱、盐、少许糖制成调味汁,用来佐味。这菜妙在现钓、现做、现吃,颇得宋人崇尚的享乐之真谛。现今豫菜里有一道“银丝鱼脍”,保留了北宋鱼脍的部分做法。以活鲤鱼为主料,萝卜、生菜、香菜为辅料。将切成细丝的鱼肉用开水汆烫,兑料蘸食。瓣瓣鱼肉似银丝、如菊花,脆嫩、爽滑,可令食客感到异香绽放。
不知何时,食鱼脍之风东传到日本。而我国,只有沿海一些地区如今仍保留着吃生鱼片的习俗。潮汕人惯会生食。将现宰的鱼放在通风处,让鱼肉被风吹至富有弹性,便可以切片了。讲究的是“红肌白理,薄如蝉翼,轻可吹起”。佐料甜咸皆备。甜的是三渗酱、梅膏酱,另备一碟生切萝卜丝或杨桃片。咸的是豆腐拌小磨香油。
广东人的“捞鱼生”配料繁多,多达十几种,包括炸米粉丝、炸芋丝、炸麻花、京葱白、姜丝、萝卜丝、尖椒丝、指天椒、榄角碎、酸藠头、生蒜片、花生、芝麻、白砂糖、白醋、花生油、盐、胡椒粉等等。此外,程序也很繁复,冬季是先放鱼肉再放配料,令鱼肉饱吸滋味;夏季则是先拌匀配料再放鱼肉,以保持鱼肉的新鲜。不同季节,就连配料放入的次序、比例也各有不同。
鱼脍之鲜,该配上水酒一杯,慢饮慢品。鲜香甘甜间,肋下便生了风,几欲乘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