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峰
(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安徽淮北235000)
高三复习课更应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
——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
赵剑峰
(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安徽淮北235000)
教学目标,设计,达成,高三复习,美国联邦政府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它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或对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时其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变化的说明。①李如密:《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中国教育学刊》1997年第5期。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②王彩霞:《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探究——以人民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第1页。科学地确立、编制教学目标,并分解落实于课堂教学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直接、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③唐春良:《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制、达成与评价》,《教学与管理》2000年第11期。高三复习课因为目标直指高考,本应更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但是,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解读教材内容、优化教学环节、钻研高考试题、传授解题技巧等方面,忽视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比较薄弱,当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也不容乐观。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高三复习教学的水平,就必须回到源头,重视教学目标的作用,研究教学目标设计与达成的方法。即在教学设计中,首先明确目标,以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标准与出发点,然后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视教学为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手段。通过它,教学材料得以选择,教学内容得以成形,学习指导过程得以发展,评价工作得以准备。④叶海龙:《逆向教学设计简论》,《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4期。
本文试以一节高三复习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为例,从五个方面谈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的认识。
学生现在在哪里?换句话说,就是上课之前的学情分析。我们一直强调说教学要吃透两头,一头是教材,一头是学生,教材的分析,教师们通常都能做得得心应手,但学生的分析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我们现在最缺乏、最需要的教学知识是关于“学生”的知识,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等,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应该满足他们什么,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教与学之间潜藏的断层与错位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点,而不是无视学生学习需求的个体差异,不管你要不要,只用教师自己的“一套”办法,去主宰“多个”活生生的生命。“‘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态度和学习结果作为主要的评价内容,以此来衡量课堂教学效果。”①翟霄宇:《基于标准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问题研究》,温州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第29~30页。因此,高三复习教学首先应当重视学情分析,把学情分析作为提高复习课效率的重要前提。
1.可以通过习题测试摸清学情
例1:某班课前测试结果及分析
(1)(2015年上海卷第15题)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阐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原则的政治纲领是
A.《权利法案》B.《王位继承法》
C.《独立宣言》D.《人权宣言》
答案:C
难度系数:0.412
选项分布:A-31%、B-0.7%、C-41.2%、D-27.1%
(2)(2015年广东卷第20题)“这份文献在当时是极其进步的,对西方君主制和共和制都适用。”下列文献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大抗议书》B.《权利法案》
C.1787年美国宪法D.《人权宣言》
答案:D
难度系数:0.358
选项分布:A-3.3%、B-34.1%、C-26.8%、D-35.8%
(3)(2009年全国卷第21题)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答案:D
难度系数:0.352
选项分布:A-5.6%、B-55.6%、C-3.7%、D-35.2%
通过习题测试以及测试后的分析,尤其是对于选项分布的分析,可以探知学生学习的软肋、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学生的知识误区和理解陷阱,便于未雨绸缪,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并组织教学。
2.可以通过“问题单”了解学情
课前预习时,要求每位学生自主提出三个以上有困惑的问题,提交个人问题单;小组讨论,形成本课小组问题单;课代表汇总后交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结合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要求及个人的教学经验,形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选取史料,设计问题,直接指向学生困惑问题的解决。
例2:有学生困惑:邦联就一无是处吗?邦联只是一个“丑角”吗?这是我们原来教学时过分简单的二元对立式的分析给学生造成的困惑。这一困惑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价值,我们可以贴着学生的困惑设计课堂教学问题,以便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困惑。
问题一: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好不容易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所以对于英国的政体会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感”。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排斥的是英国政体中的什么弊端呢?为此,他们进行了怎样的制度设计?
问题二:在当时的美国人看来,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反抗中央权力为主的战争。既然如此,绝不能在赶走英王之后,再建立一个集权的中央政府。怎么办?国家最高权力多大才合适?邦联制矫枉过正了,怎么办?联邦制就是中央集权吗?如何在州权和中央权力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
通过问题探究,学生们认识到:邦联是战时联盟的延续和独立的产物,是特定时代人权理想的顶层设计,是独立邦国搭建而成的松散联盟。追根溯源,澄清认识,有利于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
这里只是借助一个例子,指明一种方法。“学”是“教”的根据,学习者“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样”,是教师设计、实施、检验“教什么、怎样教、教得怎样”的主要依据。我们过多地把精力用在自己教的设计上,而忽略甚至淡忘了教是为学服务的。我们应当在上课前,通过习题测试、问题搜集等各种手段,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把学生的问题把握到位,了然于胸,以此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核心重难点。正如吴非老师所说:“你试着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如果你能用学生的眼光揣摩自己的教学,可能就会感到新奇了。”①吴非:《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25页。就不会让高三复习教学变得重复拖沓,索然无味了!
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上课之前首先要确立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也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测量与评估的依据。正如布卢姆所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②季炳杰:《刍议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第2期。在高三复习教学中,教师往往依然把兴奋点集中在教学资源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以自己所谓的经验和感觉设定目标,再有序地完成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考虑最多的是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课堂上出彩,教学目标早已迷失在教学的过程中,甚至会出现教学内容偏离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明显偏离课程内容等这些看起来比较低级的错误。
1.依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
因为课程标准代表着国家、民族和整个社会的教育价值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必须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的一切行为,不管教师的,还是学生的,都得以课程标准要求为依归。但是,在目前的高三复习教学中,轻课程标准、重教材的倾向依然非常严重,不少教师课程标准意识淡薄,甚至设计教学目标时都不看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有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的即使看了课标,也未能把握其精髓。③赵剑峰:《刍议历史课堂上的教学目标》,《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年第8期。
例3:笔者认为,学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如果不敢触碰“共和”的概念,解读不透“联邦制”,未能清晰地梳理出从1620年《五月花号公约》到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发展脉络,就难以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为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必修一)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选修二)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中关于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规定,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必然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
2.针对学生错误的前概念设计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学生在学习之前,在其脑海里已形成了对一些事物或某些现象的观点和看法,这就是所谓的前概念。这些前概念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模糊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而那些错误的前概念恰恰是最难改变的。④孔云峰:《认识学生前概念,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科学教育》2011年第1期。错误的前概念能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探究意识,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基于学生错误前概念的教学才是最接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利用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前概念,将会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探究的活力。不要害怕学生出现错误,更不要回避学生的错误,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暴露出错误的前概念,把它作为产生和孕育科学概念的“生长点”,并据此采取相应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行概念转变教学,形成新的科学概念。
例4:美国是总统共和制,那么,到底什么是共和制?英国是共和制吗?
我们平时为了方便学生记忆,还专门编了顺口溜:“共和就是非君主。”英国有君主,所以我们通常认为英国绝对不可能是共和制。那么,到底什么是共和制?英国是共和制吗?要弄清共和的概念,首先必须了解理想型的共和有以下三条基本准绳:(1)公。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这意味着共和政体应是公平、公正的整体,能够实现正义的政体。(2)共。国家权力是公有物,国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业。(3)和。即用和平的方式参与和处理政治事务和政治纠纷。①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自由主义思想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105~106页。“与共和制对立的是专制君主制,而不是君主立宪制,后者属于共和制的一种;君主立宪制与议会制、总统制的区别,只是共和制内部的区别。”②王加丰:《西方历史上的共和制与共和思想》,《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年第1期。英国就是一个“特殊的”有君主的共和国。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英国通过立宪,具备了“天下为公、共同治理、和平参与”的共和制的核心特点,实现了实质上的共和主义理想。英国是典型的共和制国家!
类似的问题还有: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与后来的邦联、联邦有什么关系?1787年宪法仅仅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吗?分权制衡仅仅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吗?
高三复习教学为什么要特别关注错误的前概念,因为集体误读处往往成为高考命题最集中的区域之一,2013年全国卷“胡佛反危机”题就是一个极为明显的例证。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课前对学生的错误前概念有所把握,我们要让进我们课堂的学生和出我们课堂的学生有所不同,尤其是对于错误概念的理解不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高高三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每节复习课之前,都要先确立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起点在哪里,要达到的目标在哪里。“当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和内容有比较清晰的认知时,他就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预判,并选择合适的路径向目标靠拢,一步步逼近目标的过程,也让学生和教师对学习的进程有了更多的期待。”③常生龙:《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24页。
其实,“怎么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过程与方法”,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达成教学目标。“教”与“学”之间往往有鸿沟存在,学生已经懂的,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学生似懂非懂的,教师没有关注;学生不懂的,教师没时间处理。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把课堂上有价值的内容,由教师自己理解的、懂得的、明白的,转化为本来不怎么理解、不怎么懂得、不怎么明白的学习者也理解了、懂得了、明白了,跨越种种教学“鸿沟”,帮助学生实现高品质的学习,顺利实现“教学转化”,提升复习效果。教师在高三复习教学中的主要使命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当是提供史料,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师生互动,探究研讨,在学生的起点和目标之间搭建起桥梁。
1.史料选取要更经典
我们选取的史料和高考有什么差距?不够经典,不够有代表性;对史料的挖掘不够,对信息的提取不够;依托史料设计的问题开放性不够。
例5:本课史料的选用,可否回到原点,用经典史料串联历史?是否可以沿着以下的思路选取史料:《美国宪法的基督教背景:开国先父的信仰和选择》—《五月花号公约》—《常识》—“无代表,不纳税”(《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独立宣言》(《1776:美国的诞生》)—《邦联条例》—《1787年宪法》(《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1791年《权利法案》及其他宪法修正案(《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20世纪60年代三个民权法案(《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美国历史上的经典案例(《34座里程碑:造就美国的34次判决》)。
2.问题要问到点子上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④〔美〕爱因斯坦·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年,第62页。我们不能仅仅跟着感觉走,感觉有时会误导我们。我们应当贴着学生的困惑提问题,我们一定不要把问题嚼得太烂,没有任何思维含量的问题谁会感兴趣?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例6:白宫不是宫,而是“白屋”
图1:被称为“阜阳白宫”的颍泉区政府大楼
图2:美国国会大厦
图3:美国白宫
面对白宫,我们为什么会想当然?为什么很多中国人会把美国的“国会大厦”误认为是“白宫”?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呢?原来,在美国法律词汇的汉译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文化扭曲现象,比如将White House翻译为“白宫”,将State翻译为“州”,将The Secretary of State翻译为“国务卿”,将President翻译为“总统”和“校长”,等等。这些翻译不符合美国法律的原意,对中国人产生了不良心理暗示,应当纠正。①刘大生:《美国法律词汇汉译过程中的文化扭曲》,“第九届世界法律与语言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http://article.chinalawinfo. com/ArticleHtml/Article_26473.shtml。
高三复习教学最让人痛苦的是平庸,让人有味同嚼蜡的感觉。因此,在高三复习教学中,更应当提供新材料,拓展新视角,升华新内涵,更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教师自身的视角出发来思考和设计教学过程,更应当使过程真实有效,更应当具有思维的力度,更应当把学生引向深入,让学生的思考能时时“超前跨一步”,举一反三,以便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似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②陶行知:《教学合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5页。
预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课堂的逻辑起点,对整个课堂教学具有统领和指导的作用。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又是课堂教学目标最后的终点,具有检验的作用。③赵宁:《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第1页。但是在高三复习教学中,教师考虑得最多的往往还是课堂教学本身的精彩程度,至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教师很少考虑,而把这个问题交给课后作业,让学生自行解决。所以才会产生“课堂听听很激动,课后做做不会动”的现象。④周千红、魏巍:《基于学习目标达成的化学教学设计》,《化学教学》2012年第6期。但高三是直奔高考而去的,每节复习课的效率至关重要。目标、教学与评价之间不一致,使得教学没有清晰的目标引导,容易成为教师的个人主观随意或盲目的牺牲品,评价的诊断作用和促进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因此,高三复习教学要特别关注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1.评价目标前置化
如果教师不能确保目标在教学中一定实现,教学目标实际是没有价值的,它容易造成教学忽略目标的存在,导致教学的低效。与传统备课将测验评价作为教学最后步骤相反,“评价目标前置化”要求评价设计要先于教学活动设计,“先确定目标达成的证据,进而判断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和目标的距离,再根据证据的需要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成为发现证据的过程”。①②叶海龙:《逆向教学设计简论》,《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4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就可以根据所发现的证据判断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而检验自身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②叶海龙:《逆向教学设计简论》,《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4期。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指向性,突出评价的作用。帮助教师带着问题思考怎样通过评价来促进教学,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避免教学出现偏离目标的现象。③陈志刚、翟霄宇:《多角度认识教学目标——基于标准的历史教学设计的要求》,《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年第8期。
例7:关于“共和制”的评价目标,首先应当知道共和制的基本含义,其次应当了解共和制的历史沿革尤其是近代的变化,第三应当理解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差异,第四应当认识到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必然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
2.评价目标练习化
“评价目标练习化”是从学习结果的检验设计出发,便于教师拟定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实施性强,不会写出背离教学目标的测试题,也不会写出与教学重点缺乏联系的测试题。测试题是教学目标在评价上的具体表现,测试题设计好之后,教师再根据测试题逆推教学目标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步骤。④陈志刚、翟霄宇:《多角度认识教学目标——基于标准的历史教学设计的要求》,《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年第8期。这样,教学目标不再停留于模糊的语言表述,而表现为透明度高、操作性强、可在课堂教学中直接运用的练习行为,通过当堂检测,限时反馈,及时纠偏,引导学生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不断逼近教学目标。
“评价不是手电筒,不是棍子,而是路标,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指明方向,寻找课堂教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增值途径。”⑤蒋建洲:《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25页。恰当而精确的评价一直是高三复习教学的短板,高三复习教学不仅要重视评价的诊断功能,还要进一步放大评价的引领作用。
未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何补救?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必须达到的预期结果,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客观标准。教学结束前可参照教学目标全面检查和评价教学效果,对于不能达标的部分内容,从教学双方进行归因与分析,通过补偿训练,提高目标达成的合格率,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提高学习要求,通过补充训练,提高目标达成的优秀率,这样促进不同类型的学生圆满、充分、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⑥唐春良:《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制、达成与评价》,《教学与管理》2000年第11期。
1.有的放矢,定向爆破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⑦肖锋:《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69页。评价有导向、反馈、强化、训练、排序、奖惩、试误、矫正、改进等多种功能,其中“改进”是其最重要的功能。因此,评价后的反思、反思后的改进更关键、更重要。
首先,有的放矢,通过测试后试题“难度系数”的梳理,找出本节课全体学生最困惑、最难以理解的几个问题,深入挖掘“难度系数”背后隐含的信息。然后进行二次备课,专项解决。
其次,定向爆破,精心选择和学生易错题相关、相似、范围进一步扩大、难度进一步增加的题组(约六道选择题)进行集中轰炸,彻底解决习题背后隐藏的历史概念、阶段特征、知识结构等问题。加固“防御工事”,扩大“防御范围”,彻底消除隐患。
2.因材施教,单个辅导
班级授课制的弊端是容易忽略个体的差异性,难以兼顾到每一个个体不同的发展特征和发展阶段。因此,高三复习教学还必须因材施教,单个辅导。针对单个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辅导,弥补班级授课制的短板,提高复习教学的达成度。
任何改正,都是进步。训练后试卷的分析讲评和矫正改进,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优化训练效果、实现教学目标非常重要的一步。
高三复习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一根“红线”,每一个教学要素和环节都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优化组合、协调运作,形成课堂教学特有的动态结构。①张康之:《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唐春良:《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制、达成与评价》,《教学与管理》2000年第11期。高三复习教学是一个目标、教学与评价合而为一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基于教师自身经验或教科书的课程实施,转向“把目标当做一节课的灵魂,所有教学活动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指向测试评价方案。”②马维林:《论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培育》,《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年第1期。陈志刚、翟霄宇:《多角度认识教学目标——基于标准的历史教学设计的要求》,《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年第8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三复习课更应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
G63
B
0457-6241(2017)05-0032-07
赵剑峰,中学特级教师,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历史教师。
【责任编辑:李婷轩】
2017-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