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惊涛骇浪中,执掌一方苍穹

2017-05-11 07:13马格淇
珠江水运 2017年8期
关键词:德雷克海盗西班牙

马格淇

掌船舵于汪洋里求生,执船队于巨浪中纵横。在人类与海洋接触的过程中,他们是冲锋在前的勇士。在踏寻远方金银财宝的征途上,他们是野心昭昭的冒险家。在航程中,他们不经意间开辟出了一条又一条远洋航线,用自己的足迹连接起那些彼此熟悉或者陌生的遠方。以至于时光流逝,他们所留下的痕迹,依旧历久弥新。碧波万里涛声去,空留骄子驭舟影......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了江湖,但江湖一直流传着他们的传说。

弗朗西斯·德雷克:民众的英雄

1579年9月26日,英国朴茨茅斯港,当地民众蜂拥在港口,看着远方的海平面上,一支舰队缓缓靠港。当旗舰“金鹿号”抵达港口,当看到那个众人期盼已久的身影站立在船头时,拥挤的民众口中一直高呼着“弗朗西斯·德雷克”,当这个被称为“民众的英雄”的人站立在船头向着疯狂的人群挥舞手臂,这场欢迎英雄归国的狂欢进入了高潮。

这一刻是极具历史意义的,随着这支舰队抵达朴茨茅斯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就此诞生,他同时也是人类历史真正意义上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此前,前辈麦哲伦在菲律宾被当地土著所杀,其船队继承遗志回到了西班牙,完成首次全球航行)。其自身也完成了从海盗到航海家的完美逆袭,并且在两年后得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亲自授予的皇家爵士头衔,荣登贵族行列。或许那时那刻,他要感谢的,除却自己的坚毅勇敢之外,还有那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

“生当其时”的幸运儿

1540年,弗朗西斯·德雷克出生于英国德文郡一个贫民家庭,其出生的年代,正是大航海时代风头正兴的十五十六世纪。彼时的欧洲,捷足先登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在南北美洲以及亚非建立起了殖民体系,通过掠夺和贸易使得国家财富急剧膨胀,同时其海上力量亦所向披靡,堪称当时的欧洲最强。迟来一步的英法等国看着此刻海面上清一色的西班牙葡萄牙舰队,碍于实力亦是敢怒不敢言。但随着其国家经济水平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巨大需要,打破当前利益形势,获取发展机会和空间成为了这些后进海洋国家的首要目标。而在此时出生的德雷克,成为了英国冲向大海的最锋利刺刀。

鉴于当时英国正规的海上军事力量薄弱,为了完成英国冲出重围,“拥抱大西洋”的目标任务,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开始寻求与大西洋的海盗力量进行合作。为海盗的船只发放英国皇室的授权证书,并以国家名义准许这些海盗船只在海上对其余国家(主要是西班牙)船舶进行劫掠,之后按比例向皇室上交劫掠收成。英国采用这种方式,将这些游离于政府之外的武装力量最大限度地收拢到政府的控制之中。因此这种背后有国家支持的海盗船被称为“私掠船”,同时也是后进的海洋国家在当时所能采取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方式。

大航海时代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着各种机遇的伟大年代,而此刻国家又处在这种强大利好的氛围之中,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促动下,德雷克得到了快速的成长。

风头一时无两的海盗船长

在整个国家都处在向海洋进展的狂热追求时,“大器晚成”的德雷克在其27岁时才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探险航行。随后,对航海依旧懵懵懂懂的德雷克跟随其表兄开始从事黑奴贸易。二人率领五艘贩奴船前往墨西哥,却因为海洋上常有的风暴气候而导致船只受损。起初当地的西班牙总督允许这支出师不利的船队停靠港口并予以维修帮助,随后却突然变卦逮捕杀人,除却德雷克兄弟二人逃出生天外,其余的英国船员全部被处死。德雷克与西班牙的梁子就此结下,此后德雷克的人生全都围绕着对西班牙的报复式进攻展开。

1572年,已经32岁的德雷克重新出发,组织起了一支小型舰队并获得了英国皇室授予的“私掠船”资格后,他向着当年黑奴贸易时差点丢掉性命的加勒比海扬帆远航,在南美沿海飘荡了数月后,德雷克发现了途径此地的西班牙船队,报复心切的德雷克随即向这支武装力量并不强大的商船队进行了劫掠。德雷克用真实行动告诉了所有后进的海洋国家,强盛的西班牙并不是不可以被侵犯的。正因此举,当船队回到英国后,德雷克首次受到了英国女王的接见。

五年后,德雷克再次从英国出发,在换上新旗舰“金鹿号”后直奔美洲,沿途对西班牙的商船开启了无差别的劫掠。其直接后果便是把被西班牙人视为“内海”的大西洋秩序搅乱,导致“后院起火”。但当西班牙人反应过来,组织海军力量开始对德雷克的海盗舰队围追堵截时,德雷克早已率领船队逃亡南大西洋。而正是在逃亡过程中,德雷克发现了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即今天以其名字命名的德雷克海峡。德雷克的发现影响了世界航海史300多年,从此以后,德雷克海峡成为了许多船舶进出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一直到1914年巴拿马运河的通航。

在逃避西班牙舰队的路上偶然发现海峡后,德雷克索性向着广袤的太平洋发起了征程。在舰队穿行过大西洋与太平洋的交界时,这个曾经一无所有的海盗似乎在那一瞬间继承了麦哲伦的遗愿,一颗“环球航行”的梦想种子在德雷克心中逐渐酝酿并最终爆发。

1577年至1579年两年时间内,德雷克横穿太平洋,抵达马里亚纳群岛,穿过北回归线,绕过非洲好望角,最终沿着东大西洋沿岸回到了故乡英国。在这一趟因躲避西班牙而偶然开启的环球航行之中,德雷克不仅通过劫掠沿途西班牙的商船变得腰缠万贯,既填饱了自己的腰包,也充实了皇室的国库,同时还为英国开辟了大西洋及太平洋上的诸多航线,打破了西班牙在大海上的垄断地位。德雷克也就此摆脱了“私掠船”海盗的身份,在获得皇家爵士头衔后,登堂入室,进入英国议会参政,随后还成为了朴茨茅斯的市长。

如果德雷克就此撤下风帆,回到陆地,开始他的政治生涯。那英国便只能拥有一个伟大的航海家,英雄也不过人民欢呼一时的口号。而之所以德雷克这一名字能以大篇幅记载在英国历史中,烙印在英国海军文化里,都在于德雷克随后做出的选择,而这个选择近乎拯救了整个英国。

一直在路上的海军中将

1587年,因海洋利益而早已剑拔弩张的英西两国终于爆发战争。当时的西班牙舰队号称“无敌舰队”,相比于英国的小船小舰,西班牙的巨舰利炮可谓是碾压级的存在。当壮观的“无敌舰队”陈兵于英国沿岸,彼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看着自身仅有三四十艘战舰的海军与坐拥数百艘强大军舰的敌人,近乎绝望到一度想要举旗投降。在关键时刻,德雷克率领25艘海盗舰队绕到西班牙的大后方,在加的斯港外击沉了西班牙的补给舰,又冲进港区进一步破坏停留在港区内的西班牙船只,随后陆陆续续沿着西班牙的海岸线对其展开了“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致使已经蓄势待发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只能尽数撤回,导致整个战争拖延了整整一年。

次年七月,西班牙“无敌舰队”再次在英吉利海面上布阵,而此时英军打头阵的,正是已经加入英国海军序列的德雷克舰队。此战中,德雷克派出了经改造后加大火力的小型军舰,并充分发挥了其优良的机动性,奇迹般地战胜并击溃了不可一世的无敌舰队。使得英国在西班牙的重重包围中重获生机。此战之后,德雷克被任命为英国皇家海军中将,成为一众海盗出身的冒险家中成就最为杰出的一位,这也是其航海生涯的最高峰。

或许,“生于陆地,死于海洋”是这位在大海中度过了大半数岁月的风云人物最好的归宿。1596年,德雷克中将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因痢疾病逝于巴拿马。

从籍籍无名的海盗到位极人臣的皇家爵士,他和同时代所有竞相出海的海盗和商人没有区别:无利不起早;天下熙熙,为利来,为利往。但他是幸运的,他出生在一个国家需要海盗的特殊时代,而时代亦给予了他最为宽广的舞台。他所有先天或后天的才能都能在那个特定的背景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收获最为丰厚的回报。以至于他劫掠商船的斑斑劣迹和与英国女王之间的花边传闻,都在其荣耀功勋的覆盖下,成为普罗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汪大渊:麻那里与罗娑斯的最终回想

马可波罗的一本游记,让欧洲各国对遥远的中国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而当时极其强盛的元朝因其游牧民族的本性,对外部世界保留着最大程度的开放和包容,让外国人跋山涉水前往中国成为可能。有元一朝,福建泉州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口,包括马可波罗在内的无数外国商人通过泉州进入并了解到大千中国,同时亦有无数的中国商人及冒险家通过泉州港前往世界各地展开贸易和远航,其中一部分人更是在不经意间,便在彼时许多人类曾经陌生的地方留下足迹,汪大渊便是其中之一。

相比于德雷克一生大气磅礴的史诗般远洋历程,出生于内陆南昌的汪大渊究其一生在史册上留下的航海记录只有区区两次。但其仅有的两次出海却耗时漫长,收获颇丰。其远洋航程的丰富程度令其几乎成为元朝最为杰出的航海家之一。

正因元朝对外极其开放的历史因素,青年的汪大渊便随着大流“飘荡”到了当时举世闻名的泉州港。在见到了琳琅满目的外国商品以及形形色色的各地人种后,不甘平凡的汪大渊20岁便登上了远洋商船,随着那一批批逐利的商人开启了对海洋的探知。

汪大渊第一次航行历时五年,途中历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后返回泉州。其沿途所到达的国家和地区数以百计,极大丰富了其自身的见识眼界。为其第二次独立开展远洋航行打下了牢固基础。

二度杨帆终成《岛夷志略》

在回到泉州三年之后,汪大渊开启了他的第二次远洋航行。相较于其第一次航行,第二次远洋的距离和时间都有所缩短。在游历南洋群岛后,航行又历经了印度洋西面的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莫桑比克海峡及澳大利亚各地,于两年后返回泉州。在泉州地方官员的盛情邀请,以及有感于这两次航行的所见所闻之下,汪大渊开始进行《岛夷志》的撰写,将数年来在大海上漂泊的经历,在多个国家地区见识到的风土人情,用笔墨洋洋洒洒的一一记录下来。但作品成书后并没有受到官方或坊间追捧,而仅仅是收录在泉州地方史册的附录之中。

在返回家乡南昌后,汪大渊开始对《岛夷志》进行精简删编,在剔除了一部分内容后,汇编成了如今大家看到的《岛夷志略》并开始印刷发行。自此,汪大渊其人及其丰富的远洋历程才逐渐被大家所知。而其“完整版”的《岛夷志》则在元末的兵火战乱中散落,明朝建立之后,《岛夷志》已经完全失传。

当今史学界公认,《岛夷志略》在内容上确实是远远比不上其“完整版”《岛夷志》的。但即便如此,《岛夷志略》的记述依旧相当丰富,书中共计纪略100余条,其中90余条都是依照汪大渊亲身经历所写,书中涉及国家和地区共约220余个,跨越亚,非,大洋三个大洲的广阔地區,对所到之地特别是有海外华侨居住的地方都有相对详尽的描写,在《岛夷志略》成书的数百年内,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版本予以流传,不仅当时的国人通过这本读物了解到外部的大千世界,而且它还成为了明朝郑和七下南洋的指南之一,成为世界各国相互促进了解交流的书籍,为世界历史地理的发展延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消失与成谜

汪大渊的《岛夷志略》流传至今,其中最引人遐想的便是其对澳大利亚的描写。汪大渊在到达当时的澳大利亚之后,将这片宽阔的岛屿称之为罗娑斯,其登陆的地方被称为麻那里。而据对《岛夷志略》的考究,麻那里应该就是今天的澳大利亚达尔文港。汪大渊认为这片岛屿已经是世界上最南端的一片岛屿,故亦称其为“绝岛”。在《岛夷志略》中记载的澳大利亚人如下:

有的男女异形,不织不衣,以鸟羽掩身,食无烟火,惟有茹毛饮血,巢居穴处而已。有的穿五色绡短衫,以朋加刺布为独幅裙系之。

其描写的澳大利亚人之特征,与今天澳大利亚原住民毛利人有多处相似。依照这样的论断,中国民间航海家汪大渊对于澳大利亚的发现和较为详尽的描写,比后来将澳大利亚开拓为殖民地的英国库克船长要早了四百余年。

当然,最为令人遗憾的是,汪大渊在《岛夷志略》完成之后便消失于史书记载之中,就连其何时去世都不见于史书之上,以至于其后是否还有再进行远洋航行都已不得而知。其留下的,除了一本内容详尽的《岛夷志略》之外,一无所存。也因为其谜一般的身世,为汪大渊本人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他仿佛是我国航海史上一位匆匆而来的宾客,在留下两度航行的记录、一本游记后,匆匆而去。

船行大海,不会留下任何印记。但鲜活的历史会烙印在用文字记载的书册之中。翻开《岛夷志略》,能够看到犹如繁花琉璃般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也能看到早期国人寻找世界,探索海洋,开启历史帷幕的种种艰辛历程。中国的海洋文明正如汪大渊的神秘一生,它并没有离我们而去,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其隔绝开来。在这段漫长时光中,我们逐渐丢失了那曾经的辉煌和灿烂,但是在海权意识逐渐增强的当下,海洋强国梦再一次把我们唤醒,我们更应该去回望那些本土的杰出航海家,从故人的身影中找回海洋文明的核心精神!

猜你喜欢
德雷克海盗西班牙
蓝色电光之后
宽阔的德雷克海峡
西班牙(三)
海盗
“海盗”变身暴走狂
我才不想当海盗
满眼“怒”红西班牙奔牛节开跑
德雷克海峡
关于海盗,你知道多少
西班牙国庆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