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掘文本之源滋养“语用”之根

2017-05-11 17:02赵志铭
新教师 2016年2期
关键词:奇书奇人瑞恩

赵志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说,“语用”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根基。教师要在“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型过程中,充分挖掘文本的“语用”之源,并借此为切入点,发展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紧扣语言特色点——在品读中发展学生语言的感悟力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自己的语言特色,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有效载体。这些教材中的“例子”无论在语言风格、句式运用方面,还是在修辞手法、表现方式上都各有千秋。紧扣课文的语言特色点,引导学生品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进而促进语感的培养。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丑小鸭》这篇课文,作者用叠词来描写丑小鸭的样子:“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在教学中,出示“毛灰的”“嘴巴大的”“身子瘦的”几个词语,引导学生在与原句的反复比较、品读过程中,感知课文运用叠词形象地刻画了丑小鸭的形象,从而领略到叠词在文本描写中的巧妙之处。再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林中乐队》课文第二段一连用了“吱吱”“嗡嗡”“呱呱”“吱吱嘎嘎”“咕噜咕噜”等诸多象声词来描摹林中动物的叫声。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朗读原句之后,去掉这些象声词再让学生读一读,在比较中发现象声词之妙,再让学生现场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充分感受象声词的运用能让所要描写的动物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大大增加文本内容趣味性和形象性。有道是“学文如聚沙”。语言学习是一个无序的、日积月累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并紧扣文本语言的特色点,运用比较、省略、增删、更改等方法让学生品读感知,不断强化阅读认识,积淀“语用”知识,丰富语感。

二、再现语言空白点——在想象中激活语言的拓展力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这是讲中国画留白会给人带来无限遐想和魅力。文学作品中也不乏作者“用意十分,下笔三分”的绝妙之处。作者往往因为表达的需要而省略课文中的一些情节,留下悬念,形成空白。教师应充分重视文本空白点,创设语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补白”,重现蕴含于文本的“言外之意”,激活学生的语言拓展力。

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瑞恩的井》一课,作者在描述瑞恩为实现“帮非洲孩子打一口井”的梦想而努力筹款时,采用以点带面的写法,只简单描述了瑞恩“为地板吸尘”“擦窗子”“捡松球”“勤学习”四个事例,而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了读者。教学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师:瑞恩只做过这四件事吗?没写出来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想象。会读书的孩子眼前一定会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请用下面句式把你想象的内容说一说。“当(谁)在(干什么)的时候,瑞恩却(在干什么)。”生:“当人们沉浸在甜蜜梦乡的时候,瑞恩却在冰冷的大街上捡拾废品挣点零钱。”生:“当邻居小朋友在乐滋滋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瑞恩迎着寒风在四处叫卖着报纸。”……教学中,教师以敏锐的“语用”意识,巧设句式,让学生通过想象丰富课文略写的情节。在拓展想象与交流分享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一方面体会一个六岁孩子的“筹款”之苦,另一方面又真切感受小主人公的美好善心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学生既得言又得意。

三、捕捉语言关联点——在重组中发展语言的表达力

文章总是以一定的内容和语言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前后语言片段的语序总是紧密关联着,语意上也存在着承接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这些“关联点”,引导学生了解语言之间的内部联系,进而感知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重组或变序等形式,训练学生的个性表达能力。

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的开头是:“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他把游历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这段话是按“奇人一奇事一奇书”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教学中,在学生基本读懂这段话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打乱文本记叙顺序,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重组表达。有的学生这样表达:“《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千古奇书。作者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徐霞客。这位奇人用双脚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游览了许多名山大川,经历了许多奇人异事。他把自己游历的观察和研究都记录在这部奇书里。”也有的学生这样说:“你可知道?明朝末年有这样一位奇人,只用一双脚就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游览了许多名山大川,经历了许多奇人异事。他把自己的游历的观察和研究写成了一部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这书的作者就是奇人徐霞客。”还有学生说:“有这样一部奇书,它记录了一位只用双脚就走遍半个中国大陆的奇人。这位奇人就是明朝末年的徐霞客。书中详细记录了他的游历观察和研究情况,也记录了许多名山大川和奇人异事。这部书就是——《徐霞客游记》。”……本片段教学中,教师把“例子”的作用运用得十分巧妙。从学生精彩的表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语言重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四、凸显读寫结合点——在迁移中习得语言的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中,读写是紧密相连的。挖掘文本读写结合点,从阅读迁移到习作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真正落实语文学科本质的重要抓手。这就要求教师们要花大力气,开掘潜在于文本之中的语言要素,进行一课一得的、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

如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扫一室”与“扫天下”》中的这段话:“屋子里又脏又乱,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笔者先让学生自主发现这段话写作上的一些秘密。学生读懂了本段话在总写书房又脏又乱之后,再按一定的顺序,先写桌子上,再写地上,接着写墙壁上,最后写空中来具体说明屋子脏乱到什么程度。笔者指出,这在写作上叫“言之有序”,再要求学生说说作者按这样的顺序具体写了哪些事物。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笔者又点明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言之有物”,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这两种方法,根据课文内容以“陈蕃听了薛勤的劝告,把屋子整理得干干净净”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发现隐含于文本中的“语用知识点”——构段特点,通过现学现用的语言实践,在阅读与写作指导之间建立起有效“链接”,让学生从阅读中习得语言,发展语言。

猜你喜欢
奇书奇人瑞恩
我们班的俗世奇人
治愈不开心
奇书骏马佳山水
推荐书目《俗世奇人》
第二十七回 多行善事误会消 获赠奇书乐逍遥
第二十七回 多行善事误会消 获赠奇书乐逍遥
“俗班奇人”——舞王李
瑞恩·高斯林 他很性感!更有才华!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民国报界奇人黄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