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重度癌痛的临床观察

2017-05-11 17:32骆嘉华刘振海李增辉崦淑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癌痛

骆嘉华 刘振海 李增辉 崦淑莉

[摘要]目的:观察吗啡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严重癌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吗啡肌肉注射,观察组则给予吗啡足三里穴位注射,30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一个疗程,疗程结束时,采用NRS评分评价疗效,并使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NF-a,PGE-2,5-HT和组胺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Kamofsky评分、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相关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吗啡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重度癌痛效果较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癌痛;足三里穴位注射;嗎啡

癌症患者在癌症发病的晚期几乎都会承受癌痛的折磨,癌痛同时也是导致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直接原因之一,往往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其人际关系产生严重的影响。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全球数量庞大的癌症患者中,有80%的晚期癌症患者具有严重的癌痛症状,而我国是癌症发病率较高的国家,是癌症患者数量较大的几个国家之一,而癌痛却没有引起相关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三阶梯止痛法”能够基本满足控制一般癌痛的需要,但是由于其使用的阿片类止痛药物有很大的疗效缺陷导致尚有40%的癌痛无法有效的控制。因此,寻找更加有效地改善癌症患者癌痛症状,缓解癌痛带给患者的巨大痛苦需要得到从事癌症相关治疗、研究工作人员的足够重视,并且也是其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吗啡足三里穴注射治疗癌症患者重度癌痛,现将研究的相关情况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住院治疗的重度癌痛癌症患者112例,均为IV期恶性肿瘤患者,并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56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3例,平均年龄为(54±17.1)岁,平均病程为(13±5.3)个月,平均Kamofsky评分为(58.5±21.45);观察组56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8例,平均年龄为(56±18.3)岁,平均病程为(16±6.2)个月,平均Kamofsky评分为(56.7±18.49)。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分期、癌症类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均属自愿并签署了《临床研究患者知情同意书》。

1.2纳入标准 ①诊断为Ⅳ期恶性肿瘤患者;②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评级为三级,数字评估法评分为7~10分,即重度癌痛;③除癌疼外,无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并对疼痛区域具有判断力,无精神、智力障碍;④诊断前12h内未使用任何镇痛药物;⑤无严重原发性心血管、肝肾脏以及血液系统疾病。

1.3排除标准 ①吗啡过敏性患者;②其他医源性、病源性引发的剧烈疼痛患者;③妊娠、哺乳期妇女;④不能忍受穴位注射治疗的患者。

2.治疗方法、疗效评价及指标检测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吗啡注射剂治疗(生产厂家: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mg/mL,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1022436),患者疼痛时,肌内注射给药,每次10mg;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盐酸吗啡注射剂足三里穴注射治疗,患者疼痛时,将患者双侧足部三里穴位处酒精消毒处理后,将针头快速垂直插入穴位处,得气后回抽无血液回流,当患者有酸重、麻胀感后将一半的药液缓慢注射入穴位,出针后再次消毒注射处,并以同样的方法将另一半的药液注射至另一侧足三里穴位。30d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一个疗程。

2.2疗效判定 根据《临床癌症疼痛治疗学》及相关文献,采用NRS评分法以及Kamofsky评分法制定以下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治疗后癌痛完全消失,NRS评分为0,Kamofsky评分I>90;②有效:治疗后癌痛显著减轻,NRS评分≤3,90>Kamofsky评分≥80;③无效:治疗后癌痛尚无明显改善,NRS评分>3,Kamofsky评分<80。总有效率计算公式为:(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3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患者5mL静脉血液。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TNF-a,PGE-2,5-HT和组胺的水平。其中,当血清TNF-a浓度≥0.12ng/L时,被视作异常;当血清PGE-2浓度≤45.1pg/mL时,被视作异常;当血清5-HT浓度≥80.0ug/L时,被视作异常;当血清组胺浓度≥22.0ug/L时,被视作异常。

2.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剂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问比较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认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P<0.01时,认为两组之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治疗前后两组Kamofsky评分对比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Kamofsky评分均显著增高(对照组:t=5.385,P<0.01;观察组:t=6.645,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Kamofsky评分较增高(t=2.235,P<0.05)。观察组患者的Kamofsky评分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3.2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65,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疼痛及炎症相关生化指标水平检测结果对比 两组患者相关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a,PGE-2,5-HT和组胺的水平均异常率均在90%以上;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异常例数均有所下降,与对照比较,观察组血清中TNF-a,PGE-2,5-HT和组胺水平异常的患者显著减少(TNF-a:x2=5.224,P<0.05;PGE-2:x2=3.964,P<0.05;5-HT:x2=4.622,P<0.05;组胺:x2=5.073,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疼痛及炎症相关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3。

4.讨论

穴位注射疗法是将腧穴的的功效与药物的作用相结合,是现代医学所常用的药物注射法与中医学针刺法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全新疗法。足三里有很好的调节气血,增强免疫力,缓急止痛的作用,再配合使用吗啡,吗啡中医于胃肠平滑肌,共同调节痛觉神经。因此在起到快速镇痛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提高食欲、降低忧郁和焦躁、增强身体的抵抗力。5-HT在外周神经系统中是一种痛觉神经递质,其血清浓度水平一般与患者癌症疼痛具有正相关关系;此外,癌细胞等病变细胞释放的组胺也是导致癌痛的重要重要物质,因此本研究中检测了患者血清中5-HT和组胺的浓度水平。另一方面,目前一般认为炎症反应在癌症发病过程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也是导致癌症诸多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故本研究也检测了患者血清中的炎症相关指标TNF-a和PGE-2。

本研究通过吗啡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符合重度癌痛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吗啡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探讨吗啡足三里注射治疗重度癌痛是否具有优于肌肉注射的治疗优势。研究结果显示,吗啡足三里注射治疗重度癌痛时能显著改善患者Kamofsky评分,且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吗啡肌肉注射疗法,并能有效改善重度癌痛癌症患者血清疼痛及炎症相关生化指标水平。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癌痛
医院肿瘤科癌痛治疗规范性评价与改进效果研究
芳香类中药在癌痛中医外治处方中的应用规律
基层医院医生对癌痛认知状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四川省40所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管理中应用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