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2年,你能住进奇幻的太空之城
如果能活到2312年,成为一个太空人,你想住进什么样的城市?比如,整座城市被一层天幕裹住,靠隐形架构支撑,天幕下是摩天高楼、梯形建筑和农场……地球上安置37部太空电梯,承担与外太空的交通物流,保证居民的日常生活。
未来太空城市设想图
生命不应只在地球驻足。虽然人们对类地行星的神往与遐想已逾千年,但一直到近未来的科幻世界里,想象的触角才足够灵敏准确地捕捉到信息技术之新变,并挣脱地心引力,在对未来的无际狂想之中,构筑出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城市形态。
其中有一个在外行星地表上建造的类地城市,又名特瑞拉,就是一个全新的城市形态,完全超乎你的想象。
这个城市形态出自科幻大师金·斯坦利·鲁宾逊的《2312》(2012年),它的演变至少经历了从太空飞船到永久居处再到特瑞拉的三阶进化。
其实鲁宾逊早在“火星三部曲”中,就已经提供了对火星进行地形改造的如教科书般缜密的操作指南。
以《红火星》(1995年)中的尼科西亚城为例,整座城市被一层天幕裹住,一如《楚门的世界》里的桃源岛摄影棚,天幕颜色和天空一样,支撑架构是隐形的,看起来与火星外部环境并无区别。天幕底下依次是摩天高楼、梯形建筑和绿植农场,整个地理结构呈由高往低的长三角形,西面最高,七条大道由此向山下延伸,路中间是建筑,设计者为大道之间的联络留出了通路。城市的边缘是齐腰的城墙,在金属墙顶上,有四层透明塑胶电压薄膜,能利用风能发电,内层是辐射线拦阻层。
而这个城市的雏形,则是小说中第一批火星拓荒者所搭乘的太空飞船“战神号”。这艘太空飞船,前半部分是科考队的活动舱房,数量达500间之多,健身房、实验室、农场、森林公园等应有尽有。
因为是用太空梭的外部油箱组成的,所以这艘太空飞船在外观上看起来像数个甜甜圈,中间有一个中央车轴,人可以通过爬行辐管从车轴到舱房。
此外,整个太空舱内部模拟0.38G的假重力环境,像诺亚方舟一般搭载了部分动植物,天花板是蓝天的颜色,内部色调模拟地球四季应时而变。
这艘飞船作为唯一的类地集成物资,在着陆火星后就被分解为新的生产资料,用来制作永久居处。小说中把这些居处描述为用沙土堆起来的四方形碉堡,一个一个散落在火星表层,最终连接为伟大的火星特瑞拉。
如果说鲁宾逊在2026年的红火星上绘制了一张未来城市简谱,那么到了2312年,他创造出来的近地行星和卫星特瑞拉帝国则几乎就是史诗级的殖民狂想曲了。
在小说中,城市形态及独特的生物群落成为奇观。
比如行星特瑞拉如水星上的终结者城,它是一座被太阳追赶的城市,由于过于靠近太阳,水星总是近距离地暴露在耀斑的炽热烘烤下,白日直射处温度高达427℃。因此整座城市既以太阳能作为动力,又必须与灼人的日冕拉开距离,不得不以水星自转的速度向西不断滑行。巨大的防护罩像气泡一般裹挟着整座城市,支撑城市运动的是其底部二十条巨大的悬浮轨道,环绕水星表面一周,这使得滑行中的城市宛如黑色大海中的一只孤帆。
与水星特瑞拉相反,处在内太阳系方向的无光特瑞拉则处于极度的黑暗之中,加之行星的引力极小,人们被剥夺了视觉,漂浮在纯净而彻底地黑暗中,如同重回母体。
而卫星特瑞拉在太空中穿梭,担当人类星际航行的工具,实际上就是扩大版的太空船。比如魏格纳号,它的内部空间长20千米宽5千米,被设计成一个环形空间,林地和草原在头顶合围成一个拱门,像一张卷起来的地图。
在特瑞拉上,人类以碱基对为单位创造生命,从人造细菌不断拓展为更复杂的生物形式,最后发展为类地的、甚至是全新的生物群系,如此,特瑞拉变成了人造生物群落的天堂。
比如魏格纳号的特色在于全新的大草原阿森松体系,出现了地球上从未有过的生物,又如更新世号,大量冰河时代的大型跛足动物也被人工复制出来了。
除此之外,诸多单一艺术家博物馆散落在城郊,它们是地球人类艺术瑰宝的储藏室。
到了2312年,太空人的宇宙生活将极为便利。
从小的方面看,宇航服的功能被最大化地开发出来,除了可以根据外部环境智能地调控温度,以适应人体需要外,它还收集汗液和其他体液,净化为可食用水,腰带也是可食用的,能够为漫长的太空旅行提供养分,还设置了专门排便的小包,封口后投掷到地面,由清洁机器人负责处理。人的吃喝拉撒都能在宇航服中完成,未来城市将成为宅男宅女的天堂。
而从大的方面看,未来城市所有数据统计、交易、调配都用一个量子计算机程序进行全面记录和统筹,人们不再需要担忧面包和房子问题,合作社经济模式能够保障生活物资,市场只存在于边缘经济范畴。
人们解放了双手,延长了寿命,可以更加自由无碍地尝试不同的城市生活、性别乃至人生。比如通过激素干预来改变性别结构,从而有效地延长寿命。双性同体人具有男女双重属性,可以是男性体魄,同时又具有生育能力。
比如相应地,家庭被而由合作社制的“托儿所”代劳。而承担小孩的抚养和教育义务的,是托儿所里根据数据配对而结合的青年人。
总之,地球成了真正的殖民者,也是对外星进行类地球化改造的唯一受益者。地球提供食物,而从殖民地索取金属、挥发物以及其他有用的知识。
地球与太空之间的交通运输除了太空飞船、卫星特瑞拉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太空电梯。
实际上太空电梯的设定早在1979年阿瑟·克拉克的《天堂的喷泉》里就已经出现了。
克拉克设计了一套从地球到宇宙的缆车模式,把碳纤维缆索锁定在位于10000公里高处的地球轨道上,人们乘坐特殊的缆车或升降机进入宇宙空间。
但在《2312》里,鲁宾逊显然提供了更多的细节和可能性。在《2312》中,地球上已经安置了37部太空电梯,它们承担了地球和外太空主要的交通物流。下行载有食物、金属、工业品、气体和人,上行则装满了人、工业品、动物、蔬菜和土壤等。
电梯运行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重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能,它的顶端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港口,可供星际航行短暂中转,电梯内部结构极其复杂,由于上行下行耗时大约需要五天之久,因此内部配置了大型酒店供旅客休息,在其中一些展厅甚至还有音乐演出和其他娱乐休闲活动。另外,在某些开放区域,通过透明的地板还可以俯瞰逐渐清晰或模糊的地貌。
实际上,这一设想早已被NASA列为行动项目,不同的是,由于技术的限制,现阶段的目标功能是将宇航员送入距地球约3.6万公里的一座空间站。而随着人类太空探索步伐的加快,未来城市的星际航行,太空电梯绝对是不二之选。
我们活不到2312年。然而正如一个世纪前的人们几乎无法想像现今的生活一样,我们也难以设想,三个世纪后,2312年的人类是否真的把科幻奇观过成了日常。
(《科技日报》2017.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