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地流转研究述评:20年文献回顾与展望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

2017-05-11 09:15黄建伟刘文可陈美球翁贞林
中国土地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共词农地土地

黄建伟,刘文可,陈美球,翁贞林

(1.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2.江西农业大学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5;3.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现代农业及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5;4.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中国农地流转研究述评:20年文献回顾与展望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

黄建伟1,2,3,刘文可2,3,4,陈美球2,3,翁贞林2,3

(1.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2.江西农业大学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5;3.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现代农业及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5;4.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农地流转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方法:从知网期刊数据库中提取近20年以“农地流转”为关键词的研究文献,经数据处理后形成共词矩阵,进一步生成共词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绘制共词网络图谱并进行密度分析、中心性分析以及凝聚子群分析等。研究结果:中国农地流转领域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研究深度不够,整体性、系统性不强,研究方法创新不足,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研究结论:以政府权能为切入点研究中国农地流转应成为未来的研究导向之一,考察和分析农地流转中的政府权能,不仅有助于弥补当前中国农地流转研究视角和切入点方面的缺陷,还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政府权能理论。

土地制度;农地流转;综述;共词现象;共词网络;社会网络分析;政府权能

自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细碎化程度严重,集约化经营受阻,迫切需要对农地进行有序流转来破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障碍。中央历年发布的“一号文件”多数提及农地流转或土地确权,学界因此对农地流转的研究深度也不断扩展[1]。本文试从文献分析广泛采用的共词网络入手,构建共词矩阵进行社会网络分析,以此梳理出中国农地流转领域研究之重点,揭示其未来发展之趋势。

1 研究方法

关键词是指在某些情境及诠释中重要且相关的词语[2],在文献中作为检索的标识,也用于反映论文主题概念。若某些关键词存在于同一类文献中,表现为共词现象,则可以研究其成对的统计学规律,揭示出这些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分析其背后所代表的相关主题之间的关联,以及其背景学科内部的知识结构等[3]。近年来,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知识管理与数据挖掘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将社会学、人类学、统计学视角下研究社会行动者、各行动者间关系[4]以及社会网络结构所具有的宏观力场[5]的方法借鉴于共词研究。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看,各关键词网络构成了一个共词网络,关键词是否同时出现及同时出现的频次决定了该关键词在网络中的地位以及承担的角色,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其牵涉的问题是否为研究热点。因此,关键词网络分析对于了解一个研究主题的成熟度、知识结构、研究规模等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分析,本文遵循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研究:

(1)文献检索。考虑到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及代表性,笔者在CNKI期刊数据库选择高级检索,确定“土地流转”或“农地流转”为检索词,检索项为“关键词”,时间范围为“1996—2015年”,来源类别为“CSSCI”,选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将检索得到的文献做去重与合并处理,最终保留文献689篇。

(2)数据提取。为避免文献中关键词命名不规范等问题,本文使用如下处理方式:①合并基本同义或属于同一研究范畴的关键词,如将“农地流转”、“土地流转”、“农用地流转”“农地自由流转”等合并为“农地流转”,将“农地制度”、“制度缺陷”、“制度变迁”等合并为“土地制度”等;②删去无益于研究或不存在领域专指的词汇,如“分析”、“建议”、“影响”等;③对关键词词频进行统计。

(3)数据预处理。本文采用Donohue高频词与低频词界分公式[6]计算高频词阀值:

式(1)中,I表示词频为1的关键词个数,T为划分高频词与低频次的界限。根据Donohue公式计算出高频词与低频词分界词频数,以此来突出研究重点。之后用所选高频关键词构建N阶矩阵。最后,对原始矩阵进行二值化处理,保存后用于数据分析。

(4)使用UCINET进行矩阵分析,绘制社会网络图谱,分析网络密度、中心性与凝聚子群。

2 结果与分析

对689篇样本文献关键词进行提取、归类与词频计算处理后,采用Notepad 统计关键词词对出现的次数,使用UCINET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其分析结果如下。

2.1 描述性统计

2.1.1 词频统计情况 689篇文献经合并处理后共有关键词379个,删去无益于研究的词后,发现词频为1的关键词共计54个。根据Donohue公式求得T = 9.88。因此,删去词频10以下的关键词,最终得到关键词54个。初步发现,除关键词“农地流转”外,学者较多关注于土地制度、经营权、农地产权等,词频数约为90;从政府视角、农户行为及权益保障视角研究关注度较低,词频数约为26。另外在统计中还发现,国内学者对中介组织、确权登记部门、土地财政、土地细碎化等关注度较低,词频均为4左右。

2.1.2 研究学科分布情况 通过对样本期刊类型的统计发现,689篇文献刊登于196家期刊,其中48.9%刊载于经济与管理类期刊,总计65家刊物,发文量337篇;排在第二位的是社会学类期刊,占总发文量的24.2%;其他发文分散于大学学报、人文哲学、工程科技与基础科学等期刊中。由此本文认为农地流转研究属于应用型交叉领域,涉及多学科、多视角,但从经济与管理学视角研究农地流转问题占据主导地位,对流转领域中的技术革新与人文视角研究略有欠缺。

2.1.3 作者分布情况 通过对样本文献作者及发文量的统计,发现农地流转领域核心作者群已具有一定规模,共计977人。本文选取发文量位居前20位作者进行分析(表1),结果如下:发文量前20位作者中,除陈成文[7-10]、常伟[11-14]、钟涨宝[15-19]三人从社会学视角探究农地流转问题外,发文量较高的学者,如孔祥智[20-23]、刘同山[24-27]、张安录[28-30]、黄贤金[31-35]等12位学者均以土地经济与管理为论文主题;土地制度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如罗必良[36-39]、洪名勇[40-42]、张换兆[43-45]均从制度视角开展讨论,以上研究对象与当前受土地制度制约的土地经营模式产出效率相对较低,土地改革进入深水区不无关系[46]。

表1 作者发文量统计Tab.1 The dispatch statistics of authors

2.1.4 研究分析方法情况 本文以“为例”、“调研”、“实证”、“案例”、“实践”、“模型”、“评价”为索引词,对689篇文献的题目进行筛选,提取出每年实证与定量分析的文献。从文献数量及总趋势来看,20年来实证分析文章比例增长近3倍,实证研究方法运用率呈上升趋势。从资料收集方法上看,该领域不断引进参与式或非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社会学调查方法。从资料处理方式来看,逐渐引入了实地调查定性分析、文献计量分析以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等。本研究认为,定量和实证研究的增多一方面表明学科同行对该研究方法的更加依赖和重视,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该类方法可能被滥用,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的风险也在加大,而真正混合使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并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深度研究并不多见。

2.2 网络图

使用UCINET将共词矩阵绘制成关键词网络图谱如图1所示,该图直观地反映了共词网络的整体特征。从图1可知,所选取的关键词组成一个整体网络,并无孤点存在,这表明农地流转领域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图中54个关键词用圆点标记,圆点之间的双箭头直线表示两点之间存在关系,即存在共词现象。圆点越大,其度数中心度就越大。图1中“农地流转”、“农户”、“土地制度”、“农地产权”等一些点较大,周围关系丰富,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而另外一些处于网络边缘的点,例如“服务组织”、“政府”、“流转价格”、“权益保障”、“农地集中”等,关系相对较少,在网络图中显得比较孤立。由此反应出在农地流转研究中,哪些领域是研究重点,或已有较多研究发展比较成熟,哪些领域还处于“荒芜”地段而有待“开发”。

图1 关键词网络图谱Fig.1 The network chart of key words

2.3 网络密度

为获得网络图整体状况的定量描述,需做密度测量。密度描述了一个图中各个点间关联的紧密程度,是社会网络分析常用测度之一[47],该测度的取值范围为[0,1],数值越大,点间关联越紧密,该网络对其中行动者的态度、行为等产生的影响可能越大[4]。用于共词网络,表示其中关键词所指代的研究子领域交叉影响力更强。经计算图1的网络密度为0.2159,这意味着在规模为54的关系网络中,理论上最多存在1431个关系①[n k ]==,n为网络规模,k为关键词分组规模,本文中k = 2。,但实际上只存在约308个关系。显然54个关键词大多未建立联系,网络密度较低,这说明农地流转领域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不强,研究深度不够。

2.4 中心性

在社会网络研究中,中心性是用来评价一个人重要与否,衡量其职务、地位的优越性或特权性,以及社会声望的重要标志等[5]。将这样的基本思路用于文献管理与数据挖掘,那么网络图谱中的各关键词就表示此关键词在网络中的地位以及承担的角色,体现出某研究领域的关注度与交叉影响力。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节点中心性分为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三种。为凸显研究重点,本文剔除索引关键词“农地流转”,仅将UCINET计算得到的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度数中心度数值绘制成图2进行分析。

2.4.1 度数中心度 度数中心度是用于衡量团体网络中中心人物的重要指标,表示一个人直接关系数量的总和,这样的人在社会学意义上就是最有社会地位的人,在组织行为学上表示最有权力的人[5]。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网络中某点的度数中心度,就可以用网络中与该点有直接联系的点的数量来衡量。如土地制度的度数中心度是36,表示它与网络中其他36个关键词成对出现在某些期刊论文的关键词当中。由图2可知,“农户”、“土地制度”、“流转市场”、“经营权”、“农地产权”等关键词的度数中心度高于其他各点。这些关键词所代表的研究领域在共词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与其他点联系紧密,在网络中的交流过程也比较活跃,是主题研究中的热点或重点。

2.4.2 接近中心度 接近中心度是以点间距来计算一个节点的中心程度,某点越是与其他点接近,该点在传递信息时越少依赖其他点,传递信息就越加容易,因而越可能居于网络中心。接近中心度的数值计算用该点与图中所有其他点的捷径距离之和表示。在本文中它表示网络中某个关键词与其它关键词共现的机率大小,接近中心度越小越容易与其他词出现在某一文献中。经计算发现,“农户”、“土地制度”、“农地产权”、“流转市场”以及“规模经营”等关键词的接近中心度值较小,这些关键词能以最短的路径到达其他点,在网络中处于比较核心的位置。另一方面,“权益保障”、“农地集中”、“服务组织”和“流转价格”等关键词的接近中心度较大,需要依靠网络中其他点来传递信息。因此该词处于网络的边缘位置,与其他词同时出现在同一文献中的概率较低,受关注度较低。

2.4.3 中间中心度 若某行动者处于多个交往路径上,可认为此人居于重要地位,因为“处于这种位置的人可以通过控制或者曲解信息的传递而影响群体”[48]。用于数据分析,如果一个点处于许多其他点对的捷径上,可认为该点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起到桥梁的作用[4],可能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在本文中是测量网络中某个关键词影响其他关键词共同出现在一篇期刊论文中的能力大小的指标。“土地制度”、“农户”的中间中心度数值仍远大于其他关键词。另外,经计算“农地流转”中间中心度较之“土地制度”、“农户”更高,达36.37。正是由于这三个关键词的桥梁作用,共词网络才相互连接,没有离散。此外,计算结果显示,多达34个关键词中间中心度趋近于0,共占关键词总数的62.9%,说明网络中的信息流动极大程度依赖于“农地流转”、“农户”、“土地制度”、“农地产权”等少数几个关键词,信息流动不完整。

2.5 凝聚子群研究

群体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内容。社会心理学从群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角度出发,把个体看成是群体中的行动者,他接受群体的观念、影响、规范和价值观等[4]。将这样的思想引入社会网络研究中,可认为群体内部又可以分化出一些子群,又称为小圈子,在此子群中的行动者之间具有相对较强、直接、紧密、经常或者积极的关系[49]。关键词网络的子群是指网络中的某几个词同时作为某些文献的关键词,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较强。本文选取n-派系和凝聚子群密度两种方法对图1的小团体现象进行分析。

图2 共词网络度数中心度Fig.2 Degree centrality

2.5.1 n-派系分析 n-派系分析是指子群内任意两人之间距离均小于等于n,用于共词分析是指矩阵经二值化处理后,任意两关键词之间距离小于等于n。为更好体现子群分类,分析时n取1,最小规模取7,将图1可分割为27个子群。

从结果来看,27个子群规模均为7,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农地流转研究领域已经具有一定整体性和系统性。另外,多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在多个子群内,如农地流转、土地制度等,成为各个子群连接的“桥梁”;而有些词只是出现在少数子群中,如农村金融、宅基地、农民工、政府等,这是由于网络中每两个关键词距离不同而导致的结果。

n-派系分析图的生成依赖于数据间的客观联系,展现出农地流转研究领域内相互交错的关联结构,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研究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派系分析图可以发现:“农户”、“土地制度”、“经营权”(编号为20、1、2)位于n-派系分析图的最左边,这些内容是当前农地流转研究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36个关键词处于树状图的右侧,最后才与网络聚合在一起,这也说明了研究的深入程度与系统性不够。另外,从树状图的聚类效果看,该图直观的体现出这些研究内容相互关联的紧密程度不同。

2.5.2 凝聚子群密度 凝聚子群密度是用于衡量一个网络中子群的密集程度,若子群密度大于整体密度,就容易出现主群内严重的结盟、独裁领导、密室会议等现象。凝聚子群密度的取值范围为[-1,+1]。该值越大,则整体网络内派系林立的程度越大;反之,则派系林立的程度越小;该值越接近0,表明关系越趋向于随机分布,看不出派系林立的情形[50]。当然,在共词网络分析时更愿意看到派系林立的现象,这说明研究领域之间相互衔接性较强,研究更为深入。图1网络的凝聚子群的密度值为0.174,小于网络密度0.2159,较为接近于0,即该网络关系趋向于随机分布。这反映了图1中关键词所指代的内容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紧凑的派系,研究状态还比较松散,研究内容间的关系不是非常紧密,但不可否认从整体网络来看研究已经具有一定规模。

图3 n-派系分析图Fig.3 N-clique analysis diagram

3 结论与建议

3.1 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对农地流转领域期刊文献关键词的提取、归类、统计后形成共词矩阵,从而进一步生成共词网络。结合描述性统计与密度测度、中心性分析及凝聚子群研究等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中国农地流转问题已有一定的研究规模,但目前只形成了关系相对松散的研究网络;(2)实证研究的比例近年有所上升,但整体而言研究方法相对单一,规范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比重过高;(3)研究视角多元,但农业经济管理的视角占主导,政府管理如政府权能等视角关注不足;(4)农地流转中的土地制度、经营权、流转市场成为研究的重点,但对因农地流转引起的社会保障问题及流转服务组织特别是政府的权能等问题关注不够,处于研究领域的边缘位置。

3.2 研究建议

为突出研究重点并降低研究难度,笔者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考虑到样本容量与代表性,选取“CSSCI”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文献,却不可避免的陷入以下困境:基金项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重复性,以此为样本,导致分析难以反映前沿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完全体现出中国农地流转领域的研究重点。因此下一步研究将扩大样本容量,增加测量网络节点数量以及细化关键词领域。虽然共词网络分析只提供了一组并不全面的统计数据,但若不借助这个工具性的研究方法,在浩瀚的文献资料中要找到中国农地流转研究的规律和主要特征则是一项耗时极长、工作量极大的研究任务。另外,为弥补样本选取和共词网络分析方法的不足,本研究对近三年的有关文献用定性的方法在整体进行了梳理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发现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问题、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变迁问题、农户分化与农村金融问题、土地流转意愿与诱因以及流转行为问题均成为近期农地流转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

另外,通过共词网络分析可以发现从政府视角研究农地流转问题较少,特别是以政府权能为切入点探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基层政府权能问题更是凤毛麟角。政府权能理论是研究政府的权力、职能和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政治学理论。这种理论旨在探讨各类政府是在怎样的权力与职能关系中规律地运作,并释放出推动社会发展的特定能量(能力)的[51]。政府权能理论在中国农地流转研究中有极大的应用空间。如前文所述,当前学界主要从农业经济管理视角重点研究农地流转中土地制度、经营权和流转市场等方面的问题。不可否认,以上问题是研究农地流转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但笔者认为,以上重要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职能的合理配置和权力的科学行使,甚至可以认为政府权能是决定农地流转政策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性因素。2007—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及土地确权或农地流转问题,但从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来看,作为农地流转前提的土地确权工作并未取得预期成效,一些地方政府强行要求限期完成的土地确权工作遇到了很多障碍[52],农地依法有序流转工作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甚至出现了不少农户农地流转失败的案例[53]。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基层政府没有处理好权力、职能和能力这三者的关系,政府职能和政府权力的数量有余而质量不足,所以没有“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大能量”[54]的作用。

政府权能实际上是政府权力、政府职能、政府能力的综合实现状态,在结果上体现为政府权威[51]。政府权威的大小,直接影响农地流转政策的成败。基于当前中国农地流转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了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有行政学和政治学学科背景和研究基础的学者,不妨尝试从政府管理的视角重点研究农地流转中的政府权能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建议使用“混合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需要选用合适的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建议重点研究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农地流转中的权能,可以考虑在东、中、西部地区各选择好、中、差三类若干典型案例使用“剖麻雀”和“蹲点观察”的方法深入系统地考察地方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在农地流转中与政府权能相关的问题。

(References):

[1] 黄建伟,刘文可,陈美球. 农地流转:演进逻辑、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基于文献分析[J] .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5(4):381 - 389.

[2] R. Williams. 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M]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1985.

[3] 李纲,李轶. 一种基于关键词加权的共词分析方法[J] . 情报科学,2011,(3):321 - 322.

[4] 刘军. 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软件实用指南[M] . 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1 - 2,11,97,100,108.

[5] 罗家德. 社会网分析讲义[M]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5,188 - 190.

[6] 孙清兰. 高频、低频词的界分及词频估计方法[J] . 情报科学,1992,(2):28 - 32.

[7] 陈成文,鲁艳.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意识的变迁——来自湖南省三个社区的实证研究[J] . 农业经济问题,2006,(5):29 -33,79.

[8] 陈成文,罗忠勇. 土地流转:一个农村阶层结构再构过程[J]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35(4):5 - 10.

[9] 陈成文. 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选择[J] . 湖南社会科学,2012,(2):92 - 99.

[10] 陈成文,谭日辉. 土地流转对农村阶层冲突的影响研究[J] . 甘肃社会科学,2008,(5):24 - 28.

[11] 常伟. 强关系的价值——基于安徽农地流转的实证研究[J] .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11):98 - 103.

[12] 常伟. 农地大规模流转期限认知行为研究——基于安徽省1010个样本农户的实证分析[J] . 农村经济,2015,(2):37 - 41.

[13] 常伟,李梦. 农地大规模流转中的风险及其防范化解[J] . 湖南社会科学,2015,(5):83 - 87.

[14] 常伟. 留守农民种田行为研究——基于安徽的实证分析[J]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6):192 - 197.

[15] 钟涨宝,汪萍. 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分析——湖北、浙江等地的农户问卷调查[J] . 中国农村观察,2003,(6):55 - 64,81.

[16] 钟涨宝,陈小伍,王绪朗. 有限理性与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选择[J]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6):113 - 118.

[17] 钟涨宝,狄金华. 土地流转中女性的地位与权益[J] . 妇女研究论丛,2005,(1):14 - 18.

[18] 钟涨宝,狄金华. 中介组织在土地流转中的地位与作用[J] . 农村经济,2005,(3):35 - 37.

[19] 狄金华,钟涨宝. 土地流转中农村女性权益状况的实证分析——以河北省米村和湖北省石村为例[J] . 中国农村观察,2012,(3):18 - 25,95 - 96.

[20] 孔祥智. “长久不变”和土地流转[J]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0(1):8 - 11.

[21] 徐珍源,孔祥智. 转出土地流转期限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转出农户收益与风险视角[J] . 农业技术经济,2010,(7):30 -40.

[22] 高强,孔祥智. 国外及中国台湾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与服务经验借鉴[J] . 世界农业,2014,(1):172 - 176,184.

[23] 楼栋,孙晓明,孔祥智. 土地流转合作社发展探析——河北省三家土地流转合作社调查报告[J] . 农村经济,2013,(4):7 - 11.

[24] 刘同山,牛立腾. 农户分化、土地退出意愿与农民的选择偏好[J]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6):114 - 120.

[25] 孔祥智,刘同山. 论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历史、挑战与选择[J] . 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4):78 - 133.

[26] 刘同山,孔祥智. 土地规模经营的实现形式及其比较[J] . 现代管理科学,2013,(6):3 - 5.

[27] 刘同山,孔祥智. 十个一号文件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J] . 现代管理科学,2013,(8):3 - 5.

[28] 韩啸,张安录,朱巧娴,等. 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增长、农户最优经营规模研究——以湖北、江西山地丘陵区为例[J] .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373.

[29] 曹瑞芬,张安录. 中部地区农地流转经济效益分析——基于湖北省27个村313户农户的调查[J] .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9):66 - 72.

[30] 陈莹,张安录. 农地转用过程中农民的认知与福利变化分析——基于武汉市城乡结合部农户与村级问卷调查[J] . 中国农村观察,2007,(7):11 - 21,37,81.

[31] 黄贤金.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流转对城乡发展的影响[J] . 现代城市研究,2010,(4):15 - 18.

[32] 涂军平,黄贤金. 区域农地流转与农产品商品化关系分析——以江苏省宝应县农户调查为例[J] . 中国农村经济,2007,(2):35 - 39.

[33] 谭丹,黄贤金. 区域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以江苏省宝应县为例[J] . 中国土地科学,2007,21(6):64 -68.

[34] 胡初枝,黄贤金,张力军. 农户农地流转的福利经济效果分析——基于农户调查的分析[J] . 经济问题探索,2008,(1):184 -186.

[35] 吕晓,黄贤金,钟太洋,等. 中国农地细碎化问题研究进展[J] . 自然资源学报,2011,4(3):530 - 540.

[36] 何一鸣,罗必良. 农地流转、交易费用与产权管制:理论范式与博弈分析[J] . 农村经济,2012,(1):7 - 12.

[37] 罗必良,汪沙,李尚蒲. 交易费用、农户认知与农地流转——来自广东省的农户问卷调查[J] . 农业技术经济,2012,(1):11 -21.

[38] 钟文晶,罗必良. 禀赋效应、产权强度与农地流转抑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J] . 农业经济问题,2013,(3):6 - 16,110.

[39] 邹宝玲,罗必良,钟文晶. 农地流转的契约期限选择——威廉姆森分析范式及其实证[J] . 农业经济问题,2016,(2):25 - 32,110.

[40] 洪名勇,龚丽娟. 农地流转口头契约自我履约机制的实证研究[J] . 农业经济问题,2015,(8):13 - 20,110.

[41] 钱龙,洪名勇,刘洪. 差序格局视角下的农地流转契约选择[J]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47 - 54.

[42] 洪名勇. 信任博弈与农地流转口头契约履约机制研究[J] . 商业研究,2013,(1):151 - 155.

[43] 肖绮芳,张换兆. 基于现行产权制度的农地流转经济绩效分析[J]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3):53 - 58.

[44] 肖绮芳,张换兆. 日本城市化、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关联分析[J] . 亚太经济,2008,(3):64 - 68.

[45] 王家庭,张换兆.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变迁及制度创新[J] . 农村经济,2011,(3):31 - 35.

[46] 陈美球,李志朋,龚绍林,等. 我国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研究:述评与展望[J] .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5,14(1):1 - 7.[47] 约翰·科斯特. 社会网络分析法[M] .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58.

[48] Freeman L C. Centrality in Social Networks: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J] . Social Networks,1979,(1):215 - 239.

[49] Wasserman, S. Faust,K.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249.

[50] 裴雷,马费成. 社会网络分析在情报学中的应用和发展[J] . 图书馆论坛,2006,26(6):40 - 45.

[51] 施雪华. 政府权能理论[M] .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 - 2.

[52] Mei-qiu CHEN, Tai-yang ZHONG, Bing-juan ZHOU, et al. Empirical research on farm households’ attitude and behaviour for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ring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hina[J] .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0,56(9):409 - 420.

[53] 夏淑芳,陈美球. 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中市场与政府的协同:理论与实证[J] . 中国土地科学,2016,30(5):29 - 35.

[54] 崔浩. 政府权能场域论[M] .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56.

(本文责编:戴晴)

Rural Land Transfer in China: Review on the 20 Years’ Literature and Its Prospects: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HUANG Jian-wei1,2,3, LIU Wen-ke2,3,4, CHEN Mei-qiu2,3, WENG Zhen-lin2,3
(1.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s and Economics, Nanjing 210046, China; 2. Research Center on Rural Land Resources Use and Protection,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3. Jiangx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Nanchang 330045, China; 4. College of Humanity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The research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eal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future trends for the field of rural land transfer. 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that we extracted research literatures with key word is “rural land transfer” from CNKI journal database. After data processing, we constructed co-word matrix and then established co-word network. The technologies of co-word map drawing, density analysis, centrality analysis, agglomeration subgroup analysis and other technologies were employed to do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on the field of ruralland transfer already has a certain scale but the research depth is limited. The existing research is not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enough. And the limitations of research methods innovation and the single research perspectives have also been found. It is concluded that studying rural land transfer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competence could become one of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B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government competence during the rural land transfer, it will not only help to fill the contemporary research gaps concerning perspectives and entry points in the field of rural land transfer, but also help to enrich and develop the theory of government competence.

land institution; rural land transfer; review;co-words phenomenon; co-words network; 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 government competence

F301.1

A

1001-8158(2017)03-0080-09

10.11994/zgtdkx.20170315.133205

2016-10-24;

2017-01-16

江西现代农业及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项目(XDNYB03);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创新团队“农户行为与农业资源利用保护创新团队”年度计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年度研究招标项目(JD15107)阶段性成果。

黄建伟(1977-),男,江西南康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治理与农村土地政策。E-mail: 323101916@qq.com

猜你喜欢
共词农地土地
我爱这土地
农地细碎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突变检测与共词分析的深阅读新兴趋势分析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图书馆与档案馆信息公开研究重点及趋势比较研究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基于Matlab的共词矩阵构造
当前农地产权与流转制度改革研究
基于GEPHI的共词可视化分析:以文献计量学作者合作关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