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2017-05-10 09:54赵亚萍
关键词:学习意识心理

赵亚萍

摘要:本文从学生的学习情感入手分别在学习方面、情感方面、个性心理方面、自我意识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及择业等方面展开论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和改善教育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氛围,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等方面切实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心理;情感;意识

众所周知,在學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及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教育对象的独特性,探索独有特色的实践模式。就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个人的建设性意见,以求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

一、学习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1.学习方面的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一部分中职生进入学校后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长期目标,造成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生活,得过且过。

(二)学习动机单纯.一部分中职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学习兴趣提不起,学习动机趋于实用化,学习专业课的劲头足,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政治课学习没有积极性,认为学这些课将来没有用白白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

(三)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好.一部分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有效地学习,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上不去,进而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等。

(四)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能正确分析成败的归因。

(五)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一部分中职生读不进书,在家瞒父母,在校骗老师,对学习产生恐惧,考试不合格,心理有压力,又不愿意俯下身子好好读书,久明显厌学情绪。

2.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情感

(一)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弱.处于青年初期的中职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容易出现极端的愤怒、悲观。

(二)冷漠,对人对事漠不关心.中职生的冷漠是多次遭遇严重挫折之后的一种习惯性的退缩反应。不少情感冷漠的中职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的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

(三)耐挫力弱.当今社会是文凭和能力双重效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中职生群体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些中职生稍遇挫折,就觉得受不了,产生“活着没有意思”的消极心理。出走、打架、斗殴、自残等现象在中职学校并不少见,这说明中职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弱。

(四)情感压抑,情绪消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重点学校才是进了大学的门,才有前途和出息,进入中职学校,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领到一张红牌,被判定“下场”或没出息。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中职生的心理压力增大,常常有身心疲惫感,觉得自己活得真累。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或家庭关系不和睦的中职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不善于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

3.个性心理问题

(一)理想淡薄和缺乏追求.不少中职生在进入中职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生活中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一些中职生抱着混世度日的心态打发人生,自愿堕落,听天由命。

(二)社会适应能力弱.现在的中职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长辈的过分关爱,他们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

(三)人格尊严不被重视.由于初中阶段学习不理想,不少中职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中职生的存在,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没追求”、“不学习”等代名词。他们是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学生,是家长眼中“没希望”的孩子,是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是现实社会中“被毁的”一代的代表。

(四)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从当前中职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懦、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中职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4.自我意识心理问题

(一)自卑自贱心理严重.部分中职生由于长期处在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常常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

(二)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一些中职生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进入职业学校后仍然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但现实情况正相反,许多独生子女中职生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

(三)自私自利心理普遍.在中职学校中,有一部分独生子女,他们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但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

5.人际交往心理方面的问题

他们的人际交往心理问题,也主要表现在对社会交往不积极、异性交往的行为偏差、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父母之间的关系、网络交往成为主流。

6.择业心理问题

(一)择业依赖退缩心理.虽然现在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但许多中职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二)择业紧张焦虑心理.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为许多职校生的一大“心病”。一些中职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害怕“毕业就是下岗”,有的中职生甚至为此寝食不安。

(三)择业思维定势心理.一些中职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希望找到有社会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就业岗位。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职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其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综合起来就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三方面原因,要让学生能成为阳光一族,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改进工作。

二、改革改善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借鉴和运用“双元制”教学模式,把“产教结合、校企合一”落到实处.“双元对学生的理论培训讲究广而浅,专业技能要求熟而精,使学生毕业后具备“一广三强”的特点,即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和应变能力强,具有明显的复合型人才特征。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三点一线”的做法。

(二)采用和推广“分层次教学实验”,把因材施教、凸显个性落到实处.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改变了过去那种统一计划、统一模式、统一管理、统一要求的“一刀切”教学方式,划分不同群体进行组合,采用不同手段、方法进行教学。主要是按学习目标进行教学、按照学习基础进行重點学科分层教学;按学习水平在班内进行分层教学。通过分层次教学使中职生减少了精神压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2.加强和改善教育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强化中心意识,走内涵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质量监控,加强教研、科研,创建名牌专业、名牌学校,切实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益,让进入中职学校的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达到“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乐业者成其业。”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德高为师,行高为范。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认为没有升学硬指标,就可放松业务学习和自身修养的提高,降低对工作质量的追求。

(三)加强德育工作,切实提升中职生的道德水准.现代教育研究成果表明,德育和智育呈正相关。一是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创造良好氛围,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

院校要形成良好的氛围,创造清新明快的教学环境,形成优良的校风、队风,学风,既能反映院校的特色,也是稳定学生心理环境的因素。

同时,学生管理者还应该多和学生家长沟通,使家长重视子女身心健康,使学生不愿意和院校管理者沟通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和家长沟通,解决心理问题。再次,院校应多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锻炼坚忍不拔的品格,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学习意识心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