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丹
摘要:“全面二孩”政策至今,有了二宝的家长喜忧参半,面对家庭的二孩环境,无论是长子还是幼子心理健康的路程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障碍。尤其是长子,孩子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因此二孩家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笔者将二孩家庭案例作为切入点,分析和总结了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建议。
关键词:二孩;家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家,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一辈子的课堂,如果说一个老师不好,影响孩子的一门学科;一个学校不好,影响孩子的一个学段;那么,一个家庭教育不好,则会影响孩子一生。孩子的性格、品行、爱好、习惯和心态等的形成是受家庭潜移默化影响的。从80年代初,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到“单独二胎”、“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30多年,身为80后父母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处的切身经历,对多子女家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缺乏经验。而“全面二孩”政策也带来了更多幼儿将承担非独生子女的角色,面对家庭的二孩环境,无论是长子还是幼子心理健康的路程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障碍。孩子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因此对于如何解决由生二孩所带来的家庭格局的变化和幼儿心理变化的产生等也就成了单独(双独)父母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两个孩子的教育处理不当,将导致孩子之间感情淡薄,甚至产生隔阂。[1]所以本文对于二孩带来的家庭问题与矛盾进行了案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家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对二孩家庭的父母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所启示。
案例1:当了哥哥,乐乐却变小了
“昨天家里吃面条,早就会自己吃的老大吵着要我喂,我在喂弟弟根本顾不上他,4岁的老大不依不饶。”实在心烦的妈妈偶尔会训斥一顿乐老大。
“上中班的乐乐上一个月当了哥哥,看妈妈一天到晚照顾老二,没办法像往常一样接送他,晚上也无法陪他睡觉。孩子很失落,结果把对妈妈的这份依恋,转移到了奶奶身上,缠着奶奶要奶奶陪上学。”于是妈妈觉得有奶奶带着乐乐了,对乐乐的生活学习全权放手。可是久之,在父母身边,乐乐觉得弟弟才是小王子,她无法像弟弟一样跟爸妈撒娇。他一度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他们才是一家人。于是,琦琦从叽叽喳喳,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案例2:我的愿望是回到没有妹妹的时候
卢女士两年前生了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孩,一家人很喜欢。但让卢妈妈烦恼的是,老大和老二碰到一块就是“鸡飞狗跳”,“女儿经常仗着家人宠爱,对哥哥大呼小叫。”
有一次,两人又吵上了,哥哥气急了,一把将妹妹推倒,妹妹干脆就趴到地上,大哭大叫。心疼女儿的卢女士不分青红皂白把儿子训斥一顿,儿子委屈地哭起来。
今年元旦,妈妈问:“儿子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结果孩子出人意料地说:“我希望回到小时候,回到没有妹妹的时候,那样我就能得到爸爸妈妈的爱了。”听到儿子这一番话,卢妈妈又惊又痛,“我们忽略了儿子的感受!”
案例3:逼母堕胎
44岁的肖女士和丈夫努力一年之后,终于如愿怀上二胎,但是13岁的女儿雯雯(化名)百般不愿意,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相威胁。在女儿尝试用刀片割手腕后,怀孕13周零5天的肖女士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止了妊娠。
案例4:杀死老二
2014年7月,东莞市一位14岁的女孩亲手杀死了9岁多的妹妹;同年8月10日,西安市一位14岁的少年亲手杀死了自己1岁多的妹妹。
这些令人担忧甚至触目惊心的案例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二胎政策下大孩心理状态和变化的关注!尤其是有“二孩”的父母或有计划要“二孩”的家长,都迫切需要了解独生子女变成非独生子女的幼儿心理变化并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现在很多父母对家庭幼儿的教育有偏颇导致其心理产生负面的变化。
一、亲“小”疏“大”导致幼儿“行为倒退”
如果您是案例2中的父母,亲耳听到儿子说出这样的新年愿望时,相信您的眼睛也会湿润。孩子越小越可爱,这是很多家长的观点,也因此很多家长便开始“偏心”疼爱小的。但是,孩子的世界却没有大小之分,孩子的世界很敏感也很脆弱。有没有被关注,有没有被忽视和冷落,这对孩子们来说比天还大。尤其是两个孩子的家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孩子需要认同、需要关爱、需要亲近的时候千万不能“厚此薄彼”。案例1中,乐乐的“行为倒退”其实是他心理寻求父母关注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孩子需要“不是永远,但至少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在我最重要”的心理营养时,能成为爸爸妈妈的焦点。虽然乐乐成了老大,但其实他仍然很小,同时,面对一个新的‘竞争对手,他难免会产生焦虑、不安和担心,这就需要家长更珍视乐乐的存在。保护‘哥哥,其实也在保护‘弟弟,让弟弟从小就有分享意识,兄弟情谊。
作为老大,如果他们每次玩玩具、吃零食时,总被父母一再警告要“让着小的”。这样的次数多了,老大就放弃了争取,都先让给老二,只有老二不要的,他才能要。甚至在吃饭时,老大也会一声不吭,快速吃完、离开。因为在孩子心里,他已认为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不是很重要了。常常家长没有标准的“礼让”要求,让老大承担起过多的责任和心理压力,这无形将老大划在了爸妈和弟妹的圈子之外,造成了孩子的主见和个性的缺失。[2]谦让诚然是一种美德,但在孩子心智还没成熟到可以坦然地谦让时,事情不该是让着“小”的,而该是尊重“对”的。因为走向社会,没有人会因为你小就允许你犯错误,也没有人会因为你小就让着你。家庭教育的关键是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事情是讲对错、讲原则的”。所以,建议父母优先护好老大的情绪。
二、老人代行某个孩子的抚养权导致幼儿心理缺陷
案例1中乐乐妈妈将乐乐的抚养权全权交给乐乐奶奶,久而久之造成了乐乐的失衡心理。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父母,由于工作的关系,自己不能专职带着孩子。所以有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有的孩子能和爸爸妈妈住一起,但是白天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据有关调查,已步入学龄前阶段的再生育兒童在“类隔代”成长环境中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包括:心理代沟、经济缺口、教养观缺失且落后、情感沟通欠缺、高期望值等等,家庭教育形势不容乐观。[3]
心理学家说:“母乳喂养能够去除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人工喂养容易造成孩子敏感和焦虑。”让老人代行抚养权必然就剥夺了孩子的这份安全感,爸爸妈妈的爱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有时候沉默寡言不是一种性格,而是渴望关注的一种方式和避免出错的一种自我保护。[4]
所以,建议父母多花点心思亲自带孩子。
三、相互比较导致孩子自卑心理
二孩出生以后,如果大孩表现不好,特别闹时,家长千万不能说“你看弟弟(妹妹)比你乖多了”“你一点都没弟弟(妹妹)好”之类的话。这种相互比较的策略则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伤害。家长一定要就事论事,公平公正,不可无端迁怒一方。要反思自己孩子为什么这么闹,找到原因。同时,对待两个孩子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二孩”的到来,减少对“大孩”的陪伴和照顾,要让“大孩”真实感受到父母的爱没有变化。[5] 养育孩子没有标准答案,很大一部分开始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能否给孩子好的教育和陪伴。”二胎"家庭父母应该警惕比较心理,要给予孩子"退行"空间,留出与第一胎孩子的独处时间。要淡然面对争吵,把纷争变为发展社会性的正能量。[6]
四、“践踏”孩子的“努力”导致幼儿失去生活正能量
案例:电影《那些回不去的时光》中琦琦去市里参加数学竞赛拿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奖状,她觉得比金子都珍贵。爸爸把奖状贴到墙上,边贴边鼓励她继续用功。琦琦的心里有很多激动和期待,她喜欢此时的爸爸,他眼睛一直看着琦琦。可是第二天起床后却发现,妹妹把奖状用蜡笔涂得五颜六色,琦琦的名字全被涂掉。琦琦和妹妹打了起来。看到妹妹哭得伤心,爸爸妈妈却没再责怪她反而责怪琦琦:“不就是一张奖状嘛,至于动手打人?”琦琦把奖状撕得粉碎,反正没有人在乎,自己又何必在乎?琦琦爸妈的话实际上已经“践踏”了孩子的“努力”。孩子在學校得到一句表扬、一个小红花都会高兴地向父母“炫耀”,只为看到父母因自己而发出的赞美和笑容,更何况是一张难能可贵的奖状。那不仅仅是一个荣誉,而是这段时间努力的结果。那份努力,应当成为父母眼中关注 (哪怕是一时) 的焦点。然而,这种“践踏”和“宠爱”却将一个孩子推向了黑暗的边缘,使另一个孩子也变得更加娇蛮霸道。多孩的家庭幼儿心理教育真的是需要家长费一些心思的。要认识到多孩教育的容易有失公平,更需要家长学会“换位思考”,
用孩子的心态来考虑孩子的事情,而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和处事法则来要求孩子。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是需要家长呵护和关爱的。多孩的家庭幼儿的心理教育需要家长以公平为尺,用爱心和耐心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结语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三十多年来,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独生子女家庭比例逐年升高,独生子女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一个家庭一个孩的信念深入人心,“独生子女”已经形成了人们普遍接受的社会文化背景。但是,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目前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而是人口老龄化、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等问题。新的计划生育政策“全面二孩”对独生子女社会背景下的家庭关系,尤其对拟生育二孩家庭的大孩的心理带来重大影响,很多独生子女幼儿本人对父母再要一个弟弟或妹妹都表示强烈反对,而出现同胞竞争障碍。老大和老二同胞关系受性别、户口所在地等诸多因素影响,并与抑郁、社交焦虑具有相关性,头胎儿童抑郁得分高,应该针对不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家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改善头胎和二胎儿童同胞关系,预防同胞竞争障碍、抑郁、社交焦虑的发生,并且更加关注头胎的心理状态,防止抑郁发生。[7]
“二孩时代”,家庭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繁多,但由于二孩的到来给大孩带来的心理负面变化,根据孩子认知程度进行有效的理解式沟通、甚至可以发挥父母与大宝双合力的榜样与支持作用、找到两个孩子之间的平衡点。[8]在“二孩教育”中,与其说应该教育孩子,还不如说首先应该教育父母或者父母进行自我教育,务使自己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构建一个接纳、体谅、平等、公正的环境,为孩子的未来,为整个家庭的幸福保驾护航。[9]同时,还原原生态家庭的生机,需要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一分为二而是复制一份同等的爱,爱的太平才不会失衡,孩子的心理才能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昕奕. 二孩家庭的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J]. 好家长,2017,(17):26.
[2]张天舒. 爱的天平不能倾斜[J]. 山西教育(幼教),2017,(04):1.
[3]刘云. “5.12”重灾区再生育家庭教育中“类似隔代”教育问题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4]赵春燕,丁国荣. 透过“罗琦琦”看二胎时代的家庭教育误区[J]. 生活教育,2014,(16):114-115.
[5]沈建平. 2+2家庭:年轻的家长,你准备好了吗[J]. 教育家,2017,(16):81.
[6]麻建玲. “二胎时代”的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J]. 新课程(上),2015,(04):186-187.
[7]张雪丽. “单独二胎”新计生政策下儿童同胞关系及相关因素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
[8]钱蒙娜. 二胎政策下,别忘了重视你与孩子的关系[J]. 赤子(上中旬),2016,(24):63.
[9]蔡辰梅. 父母先成长 水到则渠成[J]. 河北教育(德育版),2016,(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