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而不失积极的心态做好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

2017-05-10 04:23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实干常态供给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省此次入围的三个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区给我省各地提供了转型升级发展的宝贵经验和启示。为梳理这些经验和启示,破除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疑惑和焦虑,记者走访了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霍伟东教授。

记者: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回落,而省委提出我省经济增速要高于全国平均速度,面对经济发展的压力,我们怎样破解“速度焦虑”?

霍伟东:破解“速度焦虑”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下的速度调整问题。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在此背景下,去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得以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成果来之不易。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秉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不唯GDP增速马首是瞻,但更要综合施策,使经济增速位于合理区间。从这三个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尽管四川经济的需求面和供给面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与挑战,但我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因此,完成省委制定的“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有把握的。我省的党员干部要保持“平常心”,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以天府新区为中心,继续推进城市群建设,以交通通道和开放口岸建设为重要抓手,推进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镇化,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

记者: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但先进生产力的产生、扩张有难度,落后生产力萎缩、退出也有难度,如何破解“结构胶着”?

霍伟东:现在的问题是四川省在“老动力”上面临挑战,即经济运行去杠杆、工业去产能、楼市去库存、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补供给侧和人力资源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补”的痛苦过程。而短期内,四川省的新动力尚未培育好,表现为:新旧供给结构处于失衡状态,增量供给不足、存量供给过剩,新兴行业产能严重不足、传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尴尬局面。

破解“结构胶着”的关键是平衡好“老动力”与“新动力”的关系。不妨从供给和需求的模式回答。具体通过改革优化劳动力、资本、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质量,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政府简政放权、降低企业成本,给企业松绑,给企业减负,激发微观经济活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开展“双创”行动,开拓新理念,挖掘新动力,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培育经济增长的“乘数因子”,以新产业的“几何式增长”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分类有序地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处置“僵尸企业”,妥善处理社会稳定和结构性改革的关系。

记者: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少数党员干部持犹疑、观望、猜测的态度,以致于消极不作为,坐等过去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日子再次到来。那么,如何破解“改革漂浮”,真刀真枪改革攻坚,不折不扣抓出成效?如何破解“心态犹疑”,引导干部群众摆脱迷惘失落、焦虑不安、消极无为等精神状态,做到保持定力、科学作为?

霍伟东:用实干之“铁”,祛漂浮之“疾”。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努力破解克服“改革漂浮”,切实在改革攻坚过程中做到真抓实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调“三严三实”,增强党员的纪律观念,让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狠抓实干,以知难而进的勇气完成各项任务。同时,着力规范权力运行、优化决策流程,简化内部运转、改进会风文风、提高办事效率,做到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要实,作风建设和改革攻坚才能出成效。破解“心态犹疑”的关键是要抓好绩效考核,重点通过对出成效的党员干部实施奖励来激励其他干部积极参与到改革攻坚实干建设中来;建议推进机制和动态管理、严格奖惩机制,用任务分解倒逼责任落实、用考核排名传导压力;深入开展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工作,鼓励党员干部及时调整心态,尽快学会在“新常态”下开展工作,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实干常态供给
Creating an Atmosphere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智珠二则
数读2019政府工作报告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供给侧”何以流行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