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刚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改的主要目标,也是困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对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也是一个挑战,特别是老教师思想守旧、缺乏创新意识,这样就成了制约他们从事新一轮课改的天然障碍,下面我作为一名基层老教研员以《图形旋转》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结合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图形旋转》一课的特点,我采用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环节中突出体现学生能力培养。
一、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件演示生活中风车、电风扇扇页的转动和时钟指针转动及荡秋千等的转动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转动的本质是绕着某一点,按某一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从动态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二、在新知识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利用幻灯片和几何画板展示:点绕旋转中心按某个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线段绕某个点按某个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三角形绕定点按某个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出旋转的定义,为了检验学生能否用数学语言描述点线面的旋转,能否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旋转的定义,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
(1)我们把荡秋千游戏抽象为点的旋转,小孩脚看成一点, 由位置A到位置B,它可以是点A绕着哪个点沿着什么方向?转动了多少度?
(2)当我们把汽车的雨刮器看作是一条线段,那么从图中可以看出线段AB是怎样运动的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3)当我们把旋转的基本图形变为三角形,同学们认真观察,你能描述这个三角形是怎样旋转的吗?
(4)怎样的图形变换就是图形的旋转呢?
(5)总结归纳旋转的定义,介绍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由于学生的空间观念淡薄,由点到线再到面,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逐步树立几何直观,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图形,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己总结概括旋转的定义,体会到自己是数学课堂的主人,感受探究新知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在归纳新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1)首先利用游戏做图形的旋转,找几个学生在前边按老师口令做游戏,学生根据老师口令会按不同的方向旋转;
(2)欣赏由于旋转中心不同、旋转角度不同而形成的图案,学生借助多媒体可以欣赏一些生活中的旋转图片,让他们找旋转中心、旋转角。
通过游戏及欣赏图片,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旋转三要素,既深化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鉴赏由于旋转中心不同,旋转角度不同,旋转方向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图案,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感悟到旋转三要素的神奇力量,从而产生自己去创造美的欲望,为性质的探究埋下伏笔。这样设计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四、在巩固训练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此环节,我设计以下几道题目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1)已知线段AB和点O,画出AB绕点O逆时针旋转100°后的图形。
(2)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的任意一點,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如图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苗圃,由正方形的花坛和两块直角三角形的草皮组成,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斜边长分别为3米和6米,你能求出草皮的面积吗?与你的同伴交流。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他们会有喜悦,有疑惑,有自主探究也有合作交流,还有动手操作,多种感受并存,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艰辛,更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要有倾听,有点播;在学生疑惑时有指导,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我这样设计是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旋转作图,并及时巩固旋转的性质,设置形式多样的练习。既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得到了及时的巩固,又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在课堂小结过程中培养学生内化能力
课堂小结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完成知识内化最有的效方法。因此我让学生自主小结,交流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感受,数学思想的感悟,学习方法的体会等;畅所欲言谈谈他们的收获和困惑,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打下基础;然后让学生观察欣赏老师出示的多媒体总结内容,学生可以查缺补漏,使知识内化的更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