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把学生生活融入数学课堂

2017-05-10 01:45韦宇
未来英才 2017年4期
关键词:老和尚玻璃儿童

韦宇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可见,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

现实生活的日新月异,千变万化与教材的相对滞后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共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实实在在地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又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情景引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材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也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于儿童的生活实际去创设问题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例如:我在进行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假如你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孩子们听说要自己当设计师,兴趣一下子就来了,但又苦于无从下手,这样就调动起了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二、对一些新知识的理解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

好的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易于感受。在新课的进行中,数学中的一些知识比较抽象,这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的童真、童心出发,把握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业。

如:教學“循环小数”,先要让学生理解 “循环”的意思,我念了一首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很会讲故事,他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很会讲故事,他说??”说到这里,同学们都笑了,有的同学还朗声接下去:“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我故作惊讶:“你们怎么知道老师下面要说的话呀?”就这样,在师生的共同研讨中学生体会了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理解了什么叫“循环”,为学习循环小数作了准备。

三、形式多样的作业可以贴近生活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对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而喜欢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童趣的作业。

如:复习“计量单位”知识后可布置改错题《小东的日记》:

2003年2月29日星期七

今天清晨9点钟,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用了10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200吨的早饭。我背起了2克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0千米以外的学校跑去,速度达每小时10米。路上碰见了体重45克的小胖阿明。来到教室,我拿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2米厚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

学生们看到这则日记都忍不住笑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数据都是不合实际的,老师借机让他们改正错误,加深对计量单位的认识。

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进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把数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就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老师的一块玻璃台板不小心被压破成两部分(如右图),如果要照原样配一块,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曾经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但他们从没有仔细考虑过。这时候他们的思索被激活了,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经过观察思考,有的学生认为把两块都带去,有的学生得出带第二块去,实际上具备了长方形的几个要素,等于带走了完整的玻璃台板。但是,有的学生提出,他会用绳子测量一下玻璃的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然后把绳子带玻璃商店,配回一块原样的玻璃,比带一块碎玻璃方便得多。还有的学生说直接量出玻璃的长与宽,记住长与宽的数据?..学生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老师紧接着问:“那么你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哪种方法更方便快捷?”这样,就让学生体验到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课堂知识拓展深化于生活实践中,能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学习应是儿童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地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真正去关注儿童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也就是用一个整体浸入儿童生活的视野,去充分关注儿童的整个生活的、精神的和科学的世界,将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索,认识和掌握数学。数学教学只有接通数学知识的生活源泉,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折射出人性的美丽。

猜你喜欢
老和尚玻璃儿童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不比谁大谁小
不比谁大谁小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老和尚的佛珠
我不是玻璃熊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