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打造途径探讨

2017-05-10 12:46袁哨丽
未来英才 2017年4期
关键词:打造高中地理生活化

袁哨丽

摘要:生活化教学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途径,对于帮助学生积累地理知识,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地理感觉,提升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的身心特点,灵活地设计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强化生活与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地理学科的热爱之情,进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打造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学校课程应以现存的社会生活情境为主要内容,而不是由学科知识组成的文理科目。教育就是学生生活本身,学生的课堂生活就是学生的成长。学生具有的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学生生活,就是学生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陶行知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地理教学基本理念中“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旨在倡导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一、科学设计情境,打造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平台

美国教育家哈?曼曾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所以教师在设计生活化学习高中地理的活动情境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内在关联创设情境,按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基本思路,在重点突破“难点、错点、易忘点”的前提下,通过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生活化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要注意针对不同的主题、结构、主旨、特色,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将课堂大胆地放手给学生,组织形式多样而内容实在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欲望,提升师生合作效果,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教学做好心理准备。例如在学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课时,笔者设置了“我是环保局局长”的环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轮流充当“环保局局长”,以荒漠化为“施政主题”,选取特定的区域为分析样本,就荒漠化的危害、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对策进行政策答辩。在全部展示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点评,选出“最称职的环保局局长”。通过这样的活动,每个学生在展示自身个性思考的激励下,积极学习知识,联系生活场景,为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提出地理问题,提炼生活

在感受生活事例的基础上,学生对新的地理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一知识需求,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工业区位条件”时,首先提出案例“首钢搬迁”:首钢集团将其钢铁冶炼部分全部从北京迁到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在那里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钢铁联合企业;现在的首钢集团距天安门只有17公里,地处城市西部上风向;曹妃甸地处河北省唐山市西北,距北京约225公里,距唐山市85公里,甸头向前延伸500米,水深达25米,甸前深槽水深36米,是渤海最深点,被誉为“钻石级港址”。同学们看完这则案例,纷纷提出疑问,我适时地引导学生查阅有关地图,创设问题情境来组织学习。如:“当年首钢选址北京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新首钢迁址曹妃甸,主导区位因素有无变化?你还发现哪些因素促成了首钢搬迁曹妃甸?首钢搬走后,10平方公里的首钢原址用来做什么?有人建议用来开发房产,有人建议发展金融、信息、休闲娱乐,建成综合服务中心,试用你学过的知识,向规划部门提出你的建议??”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学生很容易找出影响工业区位的条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問题的能力。

三、进行课堂活动,理解生活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以思维为核心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通过活动形成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高一下学期地理科目主要学习人文地理部分,在讲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的时候,提前让学生准备一篇作文《身边城市的变化》,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读给大家听。在课上让学生注意记录所听到的信息。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精心地做了准备,积极发言,有的说:身边的人越来越多了,超市购物越来越挤了,市场越来越多了,马路越来越宽了,汽车越来越多了,商场越来越多了,城市越来越大了,小区越来越多了,高楼越来越多了??这节课的内容由于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学生反响强烈,积极参与,教师仅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优化反馈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生活化教学的热情

良好的评价体系,能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有任务感也有压力感、成就感,迅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生活化教学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上,从而提高生活化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发挥地理知识的现实功用外,还应通过建立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逐步养成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生活化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努力学习中收获成就感,为提升参与生活化教学的长效性奠定心理基础。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设计起了“小状元”答题榜。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前,都会将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情景化处理,将其设计为若干个以生活实例为背景的特殊地理习题,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学生完成一定的内容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再根据总积分数量的多少,颁发“状元”、“榜眼”、“探花”、“举人”等不同的荣誉。学生对这种具有浓厚中国味的激励方式非常感兴趣,参与生活化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将原本略显枯燥乏味的生活化教学转变为兴致勃勃的学习游戏。在“你争我夺”、“你学我思”、“你记我练”的过程中,学生在高效率的学习中收获了参与的欢乐,体验到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成就感,激发了地理学习兴趣,锻炼了地理学习技能。

总之,高中地理生活化课堂的打造方式多种多样。只要结合生活,抓住实效和时效做文章,自然就能够因人、因文、因时地加以变通和创造,为学生地理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万年.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9(3).

猜你喜欢
打造高中地理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搭建发展成长平台 打造高绩效团队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