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光头,光头现在已经成了我的一个标志了。但是在很多年以前,我也曾经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在小的时候,我的发质特别好,就是很服帖、很柔顺的那种,我有一个习惯动作,就是用一只手捋一下头发,很自然地就把发型捋成一个三七开的小分头。当时我有一个绰号就是“小分头”。
结果到我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在洗头发时,一抓自己的头发,就开始一大把一大把地往下掉。
我当时非常惶恐,赶紧去问我爸爸:“是不是你的秃顶遗传给我了?”我爸说:“我开始秃顶是45岁以后的事情,你才20岁怎么就开始秃了?”我有一个好朋友对我说:“徐峥,你不要着急,我告诉你一个秘方,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你抹生姜。”还有一个朋友说:“告诉你一个家传秘方,你不要跟别人说,你抹生姜。”我心想,这是什么“秘方”啊,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从此以后,我就跟着家人踏上了求医问药的“囧途”。去了很多医院,探访了很多医生,最后终于得到了一个集大成的处方和生发水,每天拿着生姜往头皮上抹,抹到头皮发红、发热,几乎都要被搓烂了,还要用毛笔蘸上生发水继续往上抹。每次我在宿舍里面要开始治疗头发了,生姜和生发水的味道就开始往外飘,宿舍楼道里面就有人拍着脸盆喊了:“徐峥开始治头发了啊!”
然后大家就围过来,我特别紧张,不小心就把生发水打翻了。这时,同学就在旁边说:“你说桌子上会不会长毛呢?”另一个同学就说了:“你看看他的头就知道了,效果也不怎么样。”又一个同学说:“要不然你去植发吧,你脑袋后面有头发,把后面的头皮切下来盖到头顶上去,做完手术之后头发像长草一样就长出来了。”这时候又有同学问:“那脑袋后面怎么办呢?”
我从小就非常想成为一名演员,我热爱舞台。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我长得比较呆萌、乖巧,被老师选出来,在儿童独幕剧里面演一个古代的“富二代”——一个地主的儿子。因为那个角色演得很出色,所以,我被中国福利会少年宫选去当戏剧组的组长。
初中的时候我又考到了青年宫艺术剧院,也进入了戏剧组。当时我就想,我现在离自己的演员梦近在咫尺啊!结果高考填志愿的时候突然就有人阻止我了,说:“徐峥,你这个形象就不要考戏剧学院了。你长了一张娃娃脸,跟小孩似的,你只能演小孩,跑个龙套。而且你的嗓音也不适合,因为它像还没发育好一样,我们搞话剧的人,讲究的是能把声音‘打到剧场的最后一排,还要反弹回来,震得自己的耳朵嗡嗡作响。”
我是不认同这种观点的,我知道做演员不能仅仅靠长相,还要靠气质和实力,我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实力派的演员。所以我没有放过任何一次演出的机会。因为当时我认识一个导演,所以就在影视剧当中出演了很多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说路人甲、小混混、尸体之类的。我还加入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业余剧团,白天上课,晚上骑着自行车到剧场,出演在场上待30秒钟的“重要”角色。
经过我的努力,我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上海戏剧学院,梦想的光芒正在照进我的现实。可是,现实也在吞噬我的梦想。虽然我每天都抹生发水,但是我的发际线还是一点一点地包抄上去,我脑袋中间的头发就像一个突出来的小舌头在嘲讽我。当时我真是自卑到了极点,出门永远戴着帽子。有一个同学对我说:“徐峥,你不要戴帽子,戴帽子对头发不好,你要勇敢地把帽子摘下来。”我就勇敢地把我的帽子摘下来,他一看说:“算了,你还是戴上吧。”
就在这种自卑的阴影当中,我煎熬了很多年,掉头发的状况日趋严重,“农村”已经没有办法包围“城市”了,中间的头顶变成了一座秃岛。终于,在一个圣诞节的早晨我下定决心,我要给自己剃一个光头。
当我对着镜子看到了一颗闪亮的光头时,我发现自己变年轻了。我好像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一个全新的我,我感觉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那么精神过。那个让我煎熬了那么久、折磨了我那么久的头发的问题,不就是用半个小时、花5毛钱剃一个光头就能解决的事吗?我从那个时候开始懂得,我必须接受全部的自己,才能真正面对我的问题。
等我开始演员生涯以后,我才发现秃顶对一个演员来说实在是太微不足道的阻力了,因为根本就没有人找你演戏,不管你是不是秃顶。但是我并没有气馁,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一直告诉我说:“总有一天会有一个机会来找你的。”终于,那个机会来了,有一天一个制片人来找我,他也是一个光头。他说:“我看过你演的舞台剧,我想找你演一部戏。”我问:“什么戏?”他说:“《猪八戒》。”我问:“我演谁?”他说:“猪八戒。”我相信这部戏大家都看过,就是《春光灿烂猪八戒》。
就是因为这部戏,我变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演员。但你们不知道的是,这种家喻户晓将我带上了另外一条“囧途”,我从一个秃顶变成了“猪八戒”。我记得那个时候电视剧还在播放,我在我家楼下的小饭馆里吃面,突然冲过来一群中学生指着我的鼻子说:“看,他就是猪八戒。”
我当时真是面红耳赤,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但这只是噩梦的开始,从此以后在各种公共场合,不管是在广场上还是马路边,不管是在地铁里还是厕所里,我都会被别人指出来:“快看,猪八戒,猪八戒。”
我想,怎么会这样呢?我心里明明知道,观众是因为接受我塑造的角色、喜欢这个角色才这样称呼我的。但我心里还是不舒服,难道这就是我做演员要付出的代价吗?我怎么就变成猪八戒了呢?那個时候我用很长的时间思考一些问题: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我是努力想改变自己、让自己满意呢,还是努力向别人证明自己?还是我在期待别人把我看成谁?别人眼中的那个人是真正的我自己吗?对我来说,承认我演的角色当中小丑的一面,就像有勇气承认我自己生命当中的缺点和不足一样,而这种时候只有坦然地接受,不断更新,变成更好的自己,这个过程才能真正带给我成就感。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能接受自己创作的角色呢?我为什么不享受别人对我的称呼呢?我为什么不努力地、用力地去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呢?
当你能够接受别人的眼光和看法的时候,就意味着别人的态度不能够左右你。在一个又一个角色的出演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一个成功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演员的成功,我渐渐开始关心整个剧本的逻辑。我开始关心其他的角色,关心服装,关心道具,而且开始关心镜头语言的逻辑。每拍一部戏就会获得很多的经验和心得。有一天我在想,我要不要拍一部属于我自己的电影呢?在我拍出《泰囧》之后,叫我“猪八戒”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家开始叫我徐导、徐导演。
这个称呼倒是可以满足我的一部分虚荣心,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不会再因为他人的界定而影响我对自己的判断了。今天,我可以笑着跟大家调侃我的过去,但是在当初,我真的是非常非常煎熬。我很感谢我的这颗光头,让我在20岁的时候就开始一点一点明白这个道理,可以让我走到今天,让大家认识一个作为演员的我,也让大家认识一个作为普通人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