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来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身体健康在人们心中越来越重要,社会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不断增加,一种包含多元化内容的大众体育新格局已经逐渐形成。如何正确认识大众体育与高校体育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协调发展,是当前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大众体育和高校体育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大众体育;高校体育;关系;特征
一、大众体育与高校体育之间的关系
要想正确认识大众体育与高校体育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要从大众体育和高校体育的基本概念著手。这是进行之后所有分析的基础。从本质上来讲,高校体育是属于学校体育范围内的,是一种在高等学校中进行的体育。大众体育则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体育,主要包括企业、单位、学校等社会群体。因为学校体育本身具有的特点,我们常常将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当成两种独立的两个体系。其实,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从体育锻炼本质上来讲,学校体育也应当属于大众体育范围之内。这与学校体育作为一种学科,具有特殊的领域范围不矛盾。只是重点关注大众体育与学校体育层次概念上的区别。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大众体育的基本概念包括了学校体育概念的外延,大众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存在一种逻辑上的种属关系。因此,学校体育必然会受到大众体育的某些限制,学校体育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会对大众体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大众体育与学校体育概念和关系的了解,能够帮助理顺高校体育与大众体育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分析新时期高校体育的发展前景时,就要结合大众体育的发展趋势,并分析社会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
二、新时期我国大众体育的主要类型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大众体育呈现出多元化迅猛发展的趋势。通过对当前时代大众体育进行分析,大致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种类型的大众体育。
(一)健身型
健身型大众体育活动是按照参与者目的的角度划分的。参与者参加大众体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身体健康水平,并不存在其余的功利思想,也不追求较大的运动量,只是将体育活动当作是生活当中的一种习惯。根据自身身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一切都以提升身体素质为主。
(二)娱乐型
娱乐型的大众体育与健身型大众体育不同,参与者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身心愉悦的体验,缓解生活上的压力,调节情绪。在现代社会当中,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各个岗位对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长期处于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状况当中。这种生活状况会给人们带来较大的生活压力,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就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威胁。人们为了缓解生活压力、调节情绪,就选择了娱乐型大众体育活动;来维持身心健康。
(三)职业型
职业性大众体育指的是以夺标为主要目的的高水平竞技体育活动。在一些竞技体育比赛存在的前提下,许多以培养职业竞技运动能力的体育活动应运而生。
三、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特征
从我国当前的体育教育来看,学校体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对于学校体育的重视,主要目的就在于提升我国国民身心健康,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体育型人才。高校教育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如何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人才是高校体育教学当前的首要任务。以下就从大众体育与高校体育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高校体育的重要特征。
(一)培养学生的健康体育运动意识
当前世界各国评价一个国家大众体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就是体育人口占据全国人口的百分率。高校体育是培养体育人口的重要场所,因此,要想提升国家大众体育水平,就要充分关注高校体育。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的在校生一共有600多万,每年涌向社会的毕业生将近100万人。高校体育承担着培养国家体育人口,提升大众体育水平的重任。在高校体育的不断培养下,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一定的健身意识和运动习惯。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还能够不断增强国家的大众体育水平。因此,高校体育就要从培养学生运动健身意识出发,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各大高校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做好策划工作,对在校学生的体育爱好和习惯进行深入调查,采取更加符合学生习惯的体育教育方式。在体育课堂上,要注重提升学生体育知识水平,不断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
(二)注重高校体育的资源投入
在高校体育当中,高新技术和先进仪器的导入会使得体育教学更加科学化。体育场馆的建设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运动机会。在高校体育教育的支持下,高校学生,尤其是体育系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至少能够在1~2个体育项目上做出好的成绩。这样一来,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就能够运用高校体育的作用,在大众体育当中呈现出突出的体育运动才能,从而打开大众体育的发展前景。
对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关系的理解,是实现高校体育与大众体育共同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的情况下,学校体育的发展应当充分结合大众体育的特征,不断丰富学校体育教学的项目,并注重开发那些不方便成为体育课堂内容,但是具有较大健身价值项目的不断开发。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对于我国体育运动水平也有较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体育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J].吕健,黄春梅.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6(09)47-52.
[2]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分析[J].王宁涛.才智.2015(11)58.
[3]广东省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及压力现状调查[J].李丽,徐文生,夏冬,林立威,张思丽.嘉应学院学报.2013(08)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