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恩施生态品牌走永续发展之路
——浅谈湖北恩施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开发

2017-05-10 09:06孙万心
民族大家庭 2017年2期
关键词:恩施州恩施村寨

文/孙万心

树恩施生态品牌走永续发展之路
——浅谈湖北恩施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开发

文/孙万心

按照国家民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实施以来,全州8个县(市)分期分批打造和建设了近百个具有恩施地域民族风情的特色村寨,其中20个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为恩施州新农村和特色村寨建设中的民族窗口和示范亮点。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保护为先,落脚点是促其发展。当前,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给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开发平台。本文拟从恩施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开发的视角,分析其开发建设的价值、方法和措施,探索如何更好地推动其保护与发展,形成符合地方实际并具有恩施风情的乡村旅游特色村寨。

恩施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有资源

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生态。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界处,神秘的北纬30°线上。西连重庆市黔江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南面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东北端与神农架林区相连,东面与湖北省宜昌市为邻。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恩施州是由北部大巴山脉的南缘分支——巫山山脉,东南部和中部属苗岭分支——武陵山脉,西部大娄山山脉的北延部分——齐跃山脉等三大主要山脉组成的山地。全州地势是三山鼎立,呈现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高,逐渐向中、南倾斜而相对低下的状态,因而有北四县和南四县之说。恩施州全境森林覆盖率近70%。全州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45条;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清江、酉水、沿渡河、溇水、唐岩河、郁江、忠建河(又名贡水河)、马水河、野三河,这些河流千百年来滋润和养育着恩施的山林、田土、村寨和民众。全州近百个已经授牌或正在建设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就分布在恩施这块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上,虽然北面和南面因地理气候小的差异外,这些特色村寨都共同享拥着——四季分明的气候,自然原始的生态,优美舒适的环境和民族多彩的文化,且都具备着鄂西南不可多得的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和条件。

特色浓郁的人文历史。恩施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八百里清江流淌和传诵着恩施千百年的人文故事。在全州境内的每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历史、人物和文化;一个村名或地名都蕴含有传说或故事,如巴东的神龙溪;利川的大水井、鱼木寨;恩施的大龙潭、梭布垭;宣恩的庆阳坝、清水塘;咸丰的唐崖、黄金洞等等。走进恩施每一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都会被那里的人文历史深深吸引。

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恩施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主要特征就是以民族人口、传统文化、村落特色等为条件申报和打造的,每个特色村寨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如北四县的民间歌舞主要以龙船调、黄四姐、女儿会、撒叶儿嗬等为代表;南四县的民间歌舞主要以摆手舞、高腔山歌、耍耍、八宝铜铃、板凳龙等为代表;民俗节庆活动是大同小异,如社日、祝米酒、过月半、女儿会、过小年等;饮食菜肴上除有苗族、侗族、白族、羌族人集中居住的村寨有些不同外,其他均是以土家族生活饮食习惯为主,如腊肉、油茶汤、合渣、油豆腐、酸菜、炸广椒等;居住房屋基本是以土家族的干栏式(木质)吊脚楼、纤子楼、一字房等建筑为主,有上百几十户聚住的村寨或院落,更多的是十余户或几户或单家独户分散式居住。

恩施州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要在保护为先的原则下有效利用和传承发展。

乡村旅游开发的创新思路和方法措施

乡村旅游是当前旅游发展新热点,是最具潜力与活力的旅游板块之一。当前,乡村旅游已超越农家乐形式,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个性化休闲时代到来,乡村旅游产品进入创意化、精致化发展新阶段。

寻找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的结合点。近年来,恩施州各县市在打造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基本做法是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主要在改善交通、居住环境、房屋改造、产业发展及通讯条件等着手规划和建设,同时在对待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等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努力,其中各县市对有条件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尝试着乡村旅游景区的开发,并取得一定成果。如:巴东县以峡谷山水、纤夫文化打造的神龙溪;利川市以土家传奇、自然风光打造的鱼木寨;恩施市以侗族风情、茶园风光打造的枫香坡;建始县以自然山水、原始生态打造的石门河;咸丰县以自然村落、羌族文化打造的麻柳溪;宣恩县以贡茶基地、历史文化打造的伍家台;鹤峰县以原始生态山水打造的董家河;来凤县以古杨梅、土家村落打造的杨梅古寨等。然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要打造成为符合乡村旅游标准、特色明显且游客认可的旅游景区或景点,还要在同质化竞争、取得差异化优势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更需要不断寻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结合点,共同规划、协调发展,以全村、全镇、全县范围来做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为避免各个村镇实行诸如“一村一品”、“一户一业态”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深挖潜力,精心设计,打造精品,使乡村旅游呈现出特色化、精品化的特点。

因地制宜打磨优势旅游资源。恩施州的自然人文条件,很适应当下“全域旅游”之新理念和战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从乡村旅游的视觉上看,都具备着一定的旅游资源,有的以自然山水见长,有的以传统民居见长,有的以特色产业见长,有的以田园风光见长,开发乡村旅游前景看好。但是,如果从外来游客的眼光来看,走进恩施州感觉自然环境、山水生态、人文氛围都差别不大。从旅游的标准来看,交通通畅、吃住条件、游乐项目、景区档次、旅游服务等各方面都还有较大差距。可见因地制宜全新打磨优势旅游资源势在必行。

根据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身条件规划乡村旅游。俗话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据村寨地理、生态、文化的实际情况,以乡村旅游开发的标准进行规划和打造。特别需要着重从与别处不同的地方入手,做大、做强、做精。如:山美就大做山的文章;水好就以水来谋划景色;产业突出就围绕产业打造看点;文化厚重就创立文化品牌等等。

树立乡村旅游到乡村生活的新理念。恩施州这块最适宜人类生活的地域,又地处武汉、宜昌和重庆这些大中城市之间,做大做好能吸引城市人到恩施来乡村生活的乡村旅游项目,商机是很大的也是可行的,其中重要的是做好乡村民宿的文章,在完备吃住必要的硬件设施外,主要让城市来的游客能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文化和民宿主人的热情。

培养、引进、健全乡村旅游服务队伍。乡村旅游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了可看、可玩、可游的景区或景点之外,还需一支乡村旅游服务队伍。旅游业对于村寨的干部和群众是陌生的事物,游客来了怎么接待?如何为他们服务?这些都需要有相应的培训,也需要引进旅游内行人员来带领和引导当地群众做旅游服务,同时配套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服务管理机构、服务队伍、旅游公约、收费标准等。

实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开发双赢发展

近年来,恩施州先后在条件较成熟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开发乡村旅游,成功打造建设了“建始石门河”“宣恩伍家台”“来凤杨梅古寨”等国家4A级乡村旅游景区,取得了初步成果和经验,从中得出结论:恩施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走乡村旅游之路可行且前景看好。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开发思路、发展定位、规划设计和政策保障等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保护与发展和开发建设中认真对待并加以完善。

用“全域旅游”理念统筹规划。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实行区域旅游等综合资源有机整合,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恩施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同拥有着天蓝、山绿、水清的旅游资源,在进行乡村旅游开发中,需要一个统筹规划和设计。一是以全州、县市、乡镇实行全局式规划,有重点的布局乡村旅游景区,不可一拥而上,都来做乡村旅游,避免造成景观雷同和资源破坏;二是对确定开发乡村旅游的特色村寨,运用“全域旅游”之理念,全村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最具特色的山水、生态、文化、食宿、产品等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三是不断对旅游质量的提升,村民旅游意识、服务素质的提升,追求旅游在人们新财富创造中的价值,努力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打造建设成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

树“恩施生态”品牌打造精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址,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恩施州的自然生态是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资源,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更是生态优势突出,在进行旅游开发中,需要树立“恩施生态”品牌意识,一要保护好自然良好生态环境,确保山林植被、水源河流、村庄形态等不被人为的损坏和改变。二要在农业或工业项目的实施中,服从乡村旅游规划而开展,如实施小河流域治理项目,修筑河堤时要与村寨环境相协调,不能建高堤改河道。三要在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中,需要有精品意识和理念,如民居改造、旅游道路、人文景观、服务设施等。

走“永续发展”之路实现双赢。“必须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遵循党的十八大指明的发展方向,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和乡旅游开发中,必须按照这个要求和理念,去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整个项目开发和建设打造的实践中。一是对少数特色村寨的保护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保障和政策规定及村规民约;二是对乡村旅游的开发——有中长期的科学规划,有可操作性强的建设蓝本,有一定保障的资金投入;三是对参与其中的干部群众有职业道德、综合素质、旅游服务、言行仪表等多方面的要求和培训及引导。

总之,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是一种手段和形式,最终目的是要通过结合乡村旅游开发等多种渠道,建成美丽乡村实现双赢,走向“永续发展”之路,让恩施州各族群众奔向共同致富、幸福美满的小康社会。

(作者单位:湖北宣恩县民宗局)

责任编辑:祥子

猜你喜欢
恩施州恩施村寨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恩施州开展校园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专项治理
简约欧式9.4.4全景声影院 湖北恩施红星美凯龙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飞檐走壁
锅巴粥
无蚊村寨丁屋岭
恩施新农人:农业互联网创业七年走过的弯路
村寨——海坪彝寨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