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涛
(广州芭蕾艺术文化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520)
芭蕾舞表演中演员对于角色的塑造
——以芭蕾舞剧《吉赛尔》为例
胡 涛
(广州芭蕾艺术文化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520)
对于古典芭蕾,要求芭蕾舞演员以身体为媒介对一段舞蹈、一个故事进行诠释,或者在故事中就一个角色进行立体化塑造。芭蕾作为纯肢体表达的形式,魅力就在于人体动作的表现力所能塑造出的形象比单纯的语言更具有立体感和生命力,这便需要芭蕾舞演员在稳定的舞蹈技术之上掌握高超的表演技巧。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认识(感受)——构思(体验)——表现(体现)三部曲,演员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同样属于艺术创作的一种。本文以芭蕾舞剧《吉赛尔》为例,从认识角色——体验角色——融入角色三个层次论述作为芭蕾舞演员,如何准确且深刻的塑造人物形象。
角色塑造 《吉赛尔》 表演
舞蹈演员在塑造形象的表演创作过程中,第一件事情必然是先要了解角色、认识角色,这样才能扮演角色。而对于角色的了解和认识,通常情况下是通过编导对于剧目的讲解和演员对于剧情的分析获得,作为一名合格的芭蕾舞演员,能正确、准确的“读懂”剧情是成为舞剧演员塑造形象的基础条件,在了解了所要塑造角色的形象、性格、特征后,才能表演出形象准确且有魅力生动的舞蹈。所以对于每一个舞蹈演员来说,除了具有专业的舞蹈基本功和技能以外,更应该提高自己的是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文学的基本素养。在掌握对于剧情人物的把握能力之上,还应该博采众长其他艺术类型,尤其是具有舞台表演形式的艺术门类修养,例如:歌剧、话剧、戏剧等。这些艺术表演形式与舞蹈表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在“表演”的共性当中凸显出不同表现形式的个性。通过加强自身的文化及艺术修养,才能做到正确清晰的认识角色、了解角色。
对于芭蕾舞演员,尤其是舞剧演员而言,在苦练舞蹈技术之外,同样需要积累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读懂并深入感悟所要表演角色的性格特征,只有准确把握好角色的人物性格,才能演好这个角色,使舞剧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凡是有成就、有作为的舞剧演员,都非常注意从自我分析剧情人物入手,研究人物的性格,在他们创作的艺术形象中,无不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对于舞剧《吉赛尔》而言,需要认真研读此剧的剧情结构,从细节入手分析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第一幕中,村民们摘完葡萄路过吉赛尔的家,在向吉赛尔道别时,这样写道:“吉赛尔特别热爱跳舞,她请求姑娘们留下来,一起跳舞,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阿尔贝特,她热爱舞蹈胜过任何事情,她那生动而有魅力的舞步,很快被伙伴们模仿起来”[1]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吉赛尔是一个多么热爱跳舞的姑娘,又是一个多么痴情的姑娘啊! 这一细节就为吉赛尔这个人物定下了纯朴善良、热爱跳舞、忠贞不二的基调。由此可见,演员通过对人物的仔细分析,可以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行为举止以及心理活动中获得,它是人物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方法所体现出的内在情绪,这样的情绪也是人物性格体现的一部分,所以认识人物角色是建立人物形象最基础的环节。
我们常说“生活是艺术的第一源泉”。[2]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演员,要学会从生活中主动体验所要塑造的人物角色。通过上述第一步对舞剧剧情人物进行研究分析之后,能从主观上感同身受角色所处在的环境,所经历的事情,以及周围与之相关的人物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掌握这些停留在自己主观想象的人物角色后,更应该放在客观现实的生活中进行实际体验,这样才能更客观更准确更实际的完成所要塑造的人物角色形象。
当演员在现实生活中,以剧情的人物形象代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可以真真切切体会到所塑造角色的真情实感,通过体验,把对此角色的认知进行现实和理性的分析,进行不断重复的情感理解,从而在行为上进行“记忆”和“提升”,也是不断自我完善角色的过程。在体验角色中,不断打破自己对角色的第一印象,以生活实际去演绎人物角色会使得产生的效果更贴切、更真实。在实际体验中不断打破、建立、再打破的过程,就是在主动感受中不断完善角色的过程,是“体验”、“认知”、再“体验”、再“认知”的循环反复中建立形象的过程。对于所塑造的人物呈现出是对是错、或深或浅,都是需要通过日积月累、永无止境的体验磨练出来的。
就芭蕾舞剧《吉赛尔》而言,之所以说吉赛尔这个角色是“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正是因为她不仅需要女主角拥有日积月累、高超炫丽的舞蹈技巧,还需要由内到外、细腻传神的表演技术,真正做到是用芭蕾这个肢体表现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一个生动魅力的人物,而这个又是很多女演员所欠缺的。只有通过真实的生活体验,把握好人物性格并投入到角色里去,才能塑造出真实且鲜活的人物独特风格。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主角玛格丽特·巴比里,在成功扮演吉赛尔这个角色后向观众讲述个人经验时,引用了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一句话“不要去扮演角色,你必须就是角色本人。”这句话更是很好诠释了在塑造角色之时,一定要去当这个角色,把角色附着于演员这个身份之上进行切实的角色体验,这样你才能真正的是这个角色本人。舞台表演艺术是门崇高的艺术,表演艺术的中心点就是演员将自我化为剧中的人物,通过现实的客观体验,用演员的艺术功力,再根据已体验过的实际经验,[3]这才有能力对剧中人物角色进行把握,才能准确的去塑造角色。
1、演员对角色的内在感知
在一部舞剧中的人物角色的性格通常包含了情感、意志、人性与气质等个性特征,[4]可以说,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融入到剧中角色的性格中,也是重新创造舞台上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的过程,与其他艺术家一样,舞蹈演员在塑造角色形象时也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创作,这样的艺术创作是演员在角色的内在感知中完成的。
演员在融入所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舞台布景、灯光、音乐等客观环境氛围,假设演员本身就是舞剧中的人物进行内在感知,感知剧中角色的思想与态度,充分审视在表演过程中自己与剧中人物之间的差距,从而不断依据剧中的人物性格和剧情的发展不断进行在表演时舞蹈语汇、动律动作甚至技术技巧的调整。例如在舞剧《吉赛尔》当中,从欢快、纯真无邪的村庄少女,到最后疯狂中歇斯底里死去的女人,这样具有戏剧化变化的人物性格变化,需要演员充分的理解舞剧中吉赛尔性格突变的原因和过程,进而更深刻的感知吉赛尔这一角色性格的变化,这样才能真正的融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如果演员没有准确融入到吉赛尔的性格中,在表演这段戏时就会掌握不好分寸,就容易把内心脆弱而失去理智的吉赛尔演成了一个疯子,这样不仅损害了吉赛尔在舞剧中的整体形象,同时也与第二幕中吉赛尔的所作所为形成矛盾。所以说如果想使得整个角色更真切、更立体、更丰满,我们的舞蹈演员就需要通过充分体验到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外化到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2、从自我出发的个性化舞蹈表达
在充分理解、体验、融入到所要塑造的角色之后,便需要舞蹈演员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开始对人物角色进行“二度创作”,这样的二度创作其实也是舞蹈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个性化表达。演员的二度创作与编导,甚至舞美设计一样,表现在艺术形式的创作上。
《吉赛尔》的第一位扮演者格里西在塑造吉赛尔形象时给人留下了隽永的回味,被公认为是既有塔利奥妮之轻盈,又有艾尔斯勒之热情的一个“活生生的浪漫主义芭蕾之魂”。[5]这就是因为格里西在表演吉赛尔角色时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思考,她在掌握人物性格基调的基础上开始探索自己表演“吉赛尔”这一角色的多种可能性,从自身优势条件出发,对舞剧中的角色进行个性化的动作表达。例如在第一幕中,她把纯朴可爱、俏皮害羞、善良的乡村姑娘演绎得活灵活现"十分到位"不做作不刻板,从她的动作和神态中可以看到细腻独特、充满灵气的表演风格。正是因为她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深刻感知后进行了更独到的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和表达,才使得她在表演第一幕时,剧情能够因为角色性格的突然转变大起大落,催人泪下。如果演员只是一味的模仿他人,没有丝毫切身的对角色感悟的二度创作,毫无创造力,就会把这段震撼人心的高潮戏表演得生硬呆板、刻意卖弄,这样的演员连自己都感动不了,更何况感动观众呢?
在对《吉赛尔》芭蕾舞剧的编导简·科拉利的访谈中,他这样强调:“演员的创作关键在于把角色和自己塑造在一起,在自己这块创造材料里培育出角色特有的自我感觉来,而不仅仅是角色本身。”由此可见,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时,除了最基础的对人物本身性格的准确把握外,还要找到演员自身与角色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出发,挖掘演员自身的表演潜能,突出演员自身的个性化表达。因此,演员仅仅做到准确把握住人物形象的动作语言和情感内涵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自身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对作品再次创作,赋予角色以灵魂,给予人物以生命,闪现出个性的光彩。这样,一部经典的艺术作品才会不断地注入与现实生活产生共鸣的新鲜元素,才能使其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1〕邱爽.芭蕾舞剧《吉赛尔》文学剧本特色探析[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4(1):P87-90;
〔2〕彭吉象.艺术概论新编[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3〕张居国.用心去塑造人物[J].文化艺术研究;2006(5):P62;
〔4〕刘永建.论舞蹈剧目中人物性格的塑造[J].北方音乐,2014(8):P124-125;
〔5〕欧阳周.世界近代后期艺术史[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6〕曹静雯.浅谈演员在舞剧中对人物性格把握的重要性——芭蕾舞剧《吉赛尔》赏析[J].科教文汇旬刊,2012(26):P165。
胡涛(1983--),男,本科,研究方向:舞蹈艺术表演专业。现任广州芭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资深独舞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