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体力活动建成环境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2017-05-10 12:46刘向东洪思征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连通性体力异质性

刘向东 张 锋 洪思征

(萍乡学院 体育学院,江西 萍乡 337055)

中老年人体力活动建成环境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刘向东 张 锋1洪思征2

(萍乡学院 体育学院,江西 萍乡 337055)

目的 系统评价建成环境诸要素与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EBSCOhost、Science Direct、Sports Discus、Springer Link、PubMed和Web of Science各数据库,检索期限均从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查找关于建成环境与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相关性的研究,应用Combie横断面研究评价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stata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14篇文献,共24 775名调查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交通安全性(OR=1.54,95%CI:1.14~1.93)、目的地可达性(OR=1.34,95%CI:1.15~1.53)、环境安全性(OR=1.32,95%CI:1.03~1.61)、美学感知(OR=1.19,95%CI:1.02~1.36)、公园绿地(OR=1.16,95%CI:1.04~1.29)、居住密度(OR=1.16,95%CI:1.005~1.318)和土地混合使用率(OR=1.15,95%CI:1.00~1.31),建成环境因素与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之间具有相关性;而街道连通性(OR=1.06,95%CI:0.91~1.22)和人行道质量(OR=0.88,95%CI:0.69~1.06)与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之间没有关系。结论 建成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均能促进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它们的重要性依次为交通安全性、目的地可达性、环境安全性、美学感知、公园绿地面积、居住密度和土地混合使用率;街道连通性、人行道质量对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没有产生影响。建议政府规划部门可以通过改善我国城市建成环境中上述各有利因素,以促进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提高其健康水平,以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健康危机和隐患。

休闲性体力活动;建成环境;meta分析

老化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健康的饮食、社会心理健康和体力活动〔1〕,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中老年人每周至少参加150 min中-大强度的体力活动(PA),即使是轻强度的PA也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益〔2〕。但是,大多数老年人仍处于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3〕,因此,提高老年人PA水平现已成为全球体育和公共健康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表明定期参与休闲性体力活动(LTPA)对身体健康有诸多好处,包括延缓衰老、降低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4〕。然而,居民体力活动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人、人际关系、政策和环境因素〔5〕,其中建成环境(BE)在抑制或促进体力活动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6〕,尤其步行更容易受到BE的影响,包括目的地可达性、环境安全性、土地混合使用率和居住密度等环境因素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体力活动水平。

最近关于BE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正在受到发达国家的极大关注,但到目前为止不同研究还存在异议,尚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结果。如美国学者认为BE与LTPA有一定的联系〔7〕,但也有其他国家的学者认为二者没有关系〔8〕。本研究拟选择SCI期刊源上关于BE与PA关系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旨在把多项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合成,以提供更加可靠的量化结果,进一步分析BE各要素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概念界定 PA是指任何引起骨骼肌收缩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运动,包括工作中身体活动、家务劳动、交通运输性身体活动、休闲或娱乐性身体活动。LTPA属于闲暇时间范畴身体活动,主要指体育锻炼、步行等,而不包括闲暇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玩电子游戏等久坐少动的活动。

BE是相对自然环境而言的一种人造环境,由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和城市设计组成的城市规划环境,包括目的地可达性、环境安全性、公园绿地、美学感知、土地混合使用率、居住密度、街道连通性等〔9〕。目的地可达性是指老年人前往目的地(公园、超市、社区服务中心、娱乐中心、医院以及银行等)的距离以及交通条件是否适宜出行〔10〕。土地混合使用率是指特定的地理区域内存在不同用途的土地利用或土地使用的多样性,例如居民、超市、菜场和医院。我国规划体系中把居住密度定义为居住区内的人口数或住房套数与居住区面积之比,包括居住人口密度、居住建筑面积密度和居住面积密度。街道连通性是指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起点和目的地之间街道的直接通行程度,街道连通性受到街道布局、交叉路口数目等影响〔1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横断面研究、实验性研究,文献来源于SCI期刊;②研究对象属于中老年人,且没有认知障碍;③研究目的是探究老年人LTPA与BE的影响因素;④文献中含有交通安全性、目的地可达性、环境安全性、美学感知、公园绿地、居住密度、土地混合使用率、街道连通性以及人行道质量等指标中的一个或几个,并含有指标的比值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CI)。

1.2.2 排除标准 ①文献综述、meta分析;②重复文献,质量较差的文献;③数据描述不清,不能算出指标的OR值及95%CI;④研究对象包括青少年、孕妇的文献。

1.3 文献检索 检索的外文数据库包括EBSCOhost、Science Direct、Sports Discus、Springer Link、PubMed、Web of Science。以Physical Activity、Built Environment、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older adults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期限均从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从各个数据库中收集所有关于PA与BE的文献。

1.4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从各数据库检索到信息后,统一导入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进行排重。由2位研究员分别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先阅读题目和摘要进行初步剔除,得到可能合格的文献之后下载全文,精读全文并判断是否合格。筛选结束后将各自认为合格的文献进行对比,对于判断结果不一致的文献,通过与第三者共同讨论决定是否纳入。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信息提取,由2位研究员自制提取表格,分别独立提取研究文献,提取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第一作者、发表年限、研究地区;②研究特征:调查样本量、研究对象性别比和年龄;③结局指标:交通安全性、目的地可达性、环境安全性、美学感知、公园绿地、居住密度、土地混合使用率、街道连通性以及人行道质量。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Combie横断面研究评价工具,共包括7个指标,分别采用“是”、“否”和“不清楚”归类,并按照这3类判断分别给予“1”、“0”和“0.5”分;该量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使用者可以根据研究的实际进行调整,如某指标不适合判定的研究用“-”表示,并计1分。该量表总分为7.0分,6.0~7.0分质量为A级,≥4.0且<6.0分质量为B级,<4.0分质量为C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tata14.0(meta模板)软件检验,选择OR和95%CI为效应尺度进行合并效应量。合并meta分析前先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Homogeneity(Q检验)(检验水准为α=0.1),其本质为χ2检验,P<α,表明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反之,则认为各研究间是同质的。再结合I2定量分析异质性的大小,I2取值范围为0~100%,I2值越大,各研究间异质性越大。在Cochrane Handbook中,推荐I2不大于40%,其异质性可以接受,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进行meta分析;当各研究间异质性明显时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Effects Model)进行meta分析。对于异质性的处理方法用敏感性分析,最后采用Egger检验发表偏倚。

2 结 果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 从各数据库中共检索到683篇文献,运用计算机软件剔除重复文献,通过阅读题目、摘要剔除不相关文献568篇,还剩下可能合格的文献115篇,再通过阅读全文排除不合格文献最终纳入14篇文献进行研究〔12~25〕。14篇研究文献中有11篇来源于国外,2篇来源于中国香港,只有1篇出自内地。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方法质量学评价 14篇纳入研究共有24 775例调查对象,其中9篇10 764例调查对象来自欧美,5篇14 011例调查对象来自亚洲,其中2 783例调查对象居住于中国上海。其中6篇研究文献质量为A级,8篇研究文献质量为B级。

2.3 meta分析结果 假设检验的合并效应量OR与95%CI可以反映某BE因素与老年人LTPA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当合并效应量OR=1或95%CI与无效竖线(横坐标刻度为1)相交时,表示BE因素与老年人LTPA之间没有关系;当合并效应量OR>1且95%CI的下限均大于1,该区间落在无效线右侧,表示BE因素能促进老年人LTPA;当合并效应量OR<1且95%CI的上限均小于1,在森林图中落在无效线的左侧时,说明BE因阻碍老年人LTPA。

2.3.1 交通安全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 有2篇〔12,13〕研究描述了交通安全性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对其进行异质性检验,Q=0.09,I2=0%,自由度df=1,P=0.763,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差异,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OR=1.54,95%CI:1.14~1.93,提示交通安全性与老年人LTPA之间具有相关性。

2.3.2 目的地可达性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 有4篇〔14~17〕研究共12 270例调查对象,描述了目的地可达性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meta分析结果显示,Q=2.7,I2=0,自由度df=3,检验结果P=0.438,说明各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差异,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OR=1.34,95%CI为1.15~1.53,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13.84,P=0。提示目的地可达性与老年人LTPA具有相关性,而且经过敏感性分析逐一剔除文献,meta分析结果变化不大,趋于稳定。

2.3.3 环境安全性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 有6篇〔12,14~18〕研究共4 478例调查对象,对研究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提示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Q=9.62,I2=48%,自由度df=5,P=0.087),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OR=1.32,95%CI为1.03~1.61,提示环境安全性与老年人LTPA之间存在相关性,经过敏感性分析逐一删除文献,其结果保持不变。

2.3.4 美学感知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 有6篇〔14~16,17~19〕研究描述了美学感知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对研究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Q=17.28,I2=71.1%,自由度df=5,P=0.004,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差异,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OR=1.19,95%CI:1.02~1.36,暗示着美学感知与老年人LTPA具有相关性,能促进老年人LTPA。为了探究异质性来源,对研究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如果敏感性分析结果与原分析结果没有冲突,那么该结果加强了原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如果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则提示需要谨慎分析、解释结果。敏感性分析是依次逐项剔除纳入的单个研究,结果显示与原分析一致。

2.3.5 公园绿地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 有10篇〔12,14~16,18~23〕研究共21 175例调查对象描述了公园绿地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对研究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Q=19.11,I2=52.9%,自由度df=9,P=0.024,说明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OR=1.16,95%CI为1.04~1.29,提示公园绿地与老年人LTPA之间存在相关性,经过敏感性分析依次逐项剔除纳入研究的单个研究,单个研究剔除后对结果影响不大。

2.3.6 居住密度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 有7篇〔12,16~19,21,22〕研究描述了居住密度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对研究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Q=12.47,I2=51.9%,自由度df=6,P=0.052,说明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差异,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OR=1.16,95%CI:1.005~1.318,置信区间落在无效线的右侧,提示居住密度与老年人LTPA之间具有相关性。为了探究异质性的来源,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其结果与原分析结果一致,加强原结果的可信度。

2.3.7 土地混合使用率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 有4篇〔15,23~25〕研究描述了土地混合使用率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对研究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Q=3.07,I2=2.1%,自由度df=3,P=0.382,各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差异,同质性好,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OR=1.15,95%CI:1.00~1.31,提示土地混合使用率与老年人LTPA之间具有相关性。

2.3.8 街道连通性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 有7篇〔14~18,21,24〕研究描述了BE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对纳入研究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Q=10.87,I2=54%,自由度df=5,P=0.054,研究间存在较小的异质性差异,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OR=1.06,95%CI:0.91~1.22,95%CI与无效线相交,提示街道连通性与老年人LTPA之间没有关系。为了探究异质性来源,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其结果与原结果一致,加强原结果的可信度。

2.3.9 人行道质量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 有3篇〔15,22,25〕研究描述了人行道质量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对研究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Q=3.2,I2=37.5%,自由度df=2,P=0.202,研究间异质性可忽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OR=0.88,95%CI:0.69~1.06,CI与无效线相交,暗示人行道质量与老年人LTPA之间没有相关性。

2.4 发表偏倚评价 发表偏倚是指由于研究者、评价者、编辑者在选择论文发表时依赖研究结果的方向与强度产生的偏差,即那些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阳性结果的研究比没有统计学意义的阴性结果的研究更容易更快地获得发表机会,从而导致发表机会不同对结果造成影响。采用Egger线性回归法定量评价研究文献的发表偏倚,14篇研究文献中有10篇描述了公园绿地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7篇描述了居住密度、街道连通性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6篇描述了环境安全性、美学感知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4篇描述了目的地可达性、土地混合使用率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3篇描述人行道质量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2篇描述了交通安全性与老年人LTPA的关系。结果如表1所示,美学感知、居住密度与老年人LTPA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存在发表偏倚,其他研究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

表1 研究文献的发表偏倚检验

3 讨 论

由于社会生态模型理论的发展,人与环境之间关系引起运动健康促进、城市规划以及公共健康领域的广泛关注,生态模型尤其适合于环境与体力活动的研究,因为体力活动发生在特定的地方或环境,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26〕。不同人群的体力活动与BE之间关系的研究纷纷展开,现有研究表明,居住密度、土地混合使用率与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呈正相关〔27〕;当居住密度、土地混合使用率较好、街道连通性较好时,成年人PA水平也升高〔28〕。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与建成环境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共纳入外文文献14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感知到的交通安全性与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之间具有重要关系(OR=1.54,95%CI:1.14~1.93)。有研究指出,如果老年人感知到交通安全好,将可能每周至少多步行1 h〔29〕。还有研究发现交通安全性好与步行呈正相关〔21〕,然而一份来自日本的研究认为交通性安全与成年人PA之间没有关系〔30〕,结果的差异可能是不同的年龄阶段与交通情况造成的。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改善城市交通安全性提高老年人LTPA水平。meta分析结果显示,目的地可达性能促进老年人LTPA水平。如果老年人方便到达休闲娱乐设施、健身设施的场所,其LTPA水平会增加;如果社区附近有超市、菜市场等场所,老年人LTPA时间也会延长。Nathan等〔31〕报道中指出调整人口统计学变量后,发现老年人从家到目的地(医院、服务中心等)的距离为400~800 m时,老年人更有可能选择步行或散步。因此,为了提高老年人LTPA水平,娱乐中心、老年大学、广场等目的地离老年人的距离在合理范围以内有利于增加老年人LTPA。环境安全性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大部分受访者能感知安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犯罪的“恐慌”会强烈约束老年人的PA行为,特别是步行〔32〕。研究指出,居民生活在高犯罪率的社区,其参与LTPA要少于居住在低犯罪率的社区〔33〕。meta分析显示:感知到环境安全与老年人LTPA之间具有重要关系,当老年人感知到环境安全时,其LTPA水平升高,因此,环境安全性因素对老年人LTPA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目前,关于美学感知与体力活动关系的研究存在相反的观点。一份上海的研究指出,美学感知与中年人LTPA之间没有相关性〔34〕;而另一份杭州的研究则报告了美学感知与老年女性LTPA之间有密切联系〔35〕。这些相互矛盾的结果可能暗示着美学感知因素对老年人LTPA存在影响,本文结果显示:美学感知对老年人LTPA具有促进作用,说明环境的吸引力能够促进老年人参与LTPA。为了吸引广大老年群众参与LTPA,各社区应加强周围的绿化、建筑的整齐性,提高美化程度。公园绿地能够促进老年人LTPA水平公园绿地与老年人LTPA呈正相关,在发达国家公园绿地密度较高时,其LTPA水平增加〔36〕。可能原因是增加公园绿地的可进入性和开放性,在参观公园的过程中潜在地增加了PA。因此,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建设公园绿地促进老年人LTPA,也可以在公园里以社区为单位举办一些体育活动,吸引老年人参与身体活动,以达到增强老年人体质的目的。一份美国的研究报告指出,那些居住在农村或低居住密度地区的居民(AOR=1.29,95%CI:1.04~1.60)比那些居住在城市或高居住密度地区的居民(AOR=1.23,95%CI:1.07~1.42)参与LTPA更为活跃。但与多数研究相驳,也有研究认为缺乏PA设备和基础设施不足会抑制农村LTPA,而城市居住密度较高将促进LTPA水平〔37〕。居住密度有利于提高老年人LTPA水平,说明可以通过相对提高居住密度增加老年人的PA水平。但居住密度应该存在一个阈值,当超过阈值时,居住密度升高就会减少交通运输性体力活动,从而使LTPA得到增加〔38〕。土地混合使用的多样性,实质上是降低土地浪费和能源消耗,合理使用土地有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9〕。土地混合使用率是影响老年人LTPA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城市规划部门在设计过程中提高土地混合使用率,为老年人外出步行或散步提供便利的条件。街道连通性越高,居民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轻体力活动上,这暗示着较高的街道连通性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可供选择的交通路线从而促进步行。街道连通性提高增加了交通运输性体力活动,对老年人LTPA没有影响。关于街道连通性因素对老年人LTPA的影响至今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本研究显示街道连通性与PA之间没有关系,可能原因是由于机动车事故导致行人死亡已经确定为老年人非天然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9〕,从而使老年人对在连通性好的街道上步行产生“恐惧”,致使街道连通性与老年人LTPA之间没有关系。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BE因素都对PA产生独立的影响,由于相似的时空分布特征,各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街道连通性好可能因为降低了交通的安全性,从而抑制了其对PA的促进作用。因此,改善交通安全性问题可能会抑制因街道连通性好而带来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从而消除老年人的“恐惧”心理,提高老年人LTPA。BE中的诸多因素均能促进老年人LTPA,它们的重要性依次为交通安全性、目的地可达性、环境安全性、美学感知、公园绿地面积、居住密度和土地混合使用率;街道连通性、人行道质量对老年人LTPA没有产生影响,这可能与BE诸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有关,该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建议政府规划部门可以通过改善我国城市BE中上述各有利因素,以促进老年人LTPA,提高其健康水平,以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危机和隐患。

1 Gremeaux V,Gayda M,Lepers R,etal.Exercise and longevity〔J〕.Maturitas,2012;73(4):312-7.

2 Organization WH.Global recommendations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health〔J〕.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0:1-58.

3 Ribeiro AI,Mitchell R,Carvalho MS,etal.Physical activity-friendly neighbourhood among older adults from a medium size urban setting in Southern Europe〔J〕.Prev Med,2013;57(5):664-70.

4 Lahti J,Holstila A,Lahelma E,etal.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and all-cause mortality〔J〕.PLoS One,2014;9(7):e101548.

5 Sallis JF,Cervero RB,Ascher W,etal.Ecological approach to creating active living communities〔J〕.Ann Rev Pub Health,2006;27:297-322.

6 Ma J,Shibata A,Muraoka I.Age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 of perceived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to walking among Chinese adult women dwelling in urban area〔J〕.Tairyoku Kagaku Jap J Phys Fitn Sports Med,2013;62(3):215-21.

7 Kerr J,Norman G,Millstein R,etal.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and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older women:findings from the san diego cohort of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J〕.J Phys Act Health,2013;11(6):1070-7.

8 Holle VV,Cauwenberg JV,Dyck DV,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neighborhood walk ability and older adults′physical activity:results from the Belgian Environmental Physical Activity Study in Seniors (BEPAS Seniors)〔J〕.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2014;11(1):1-9.

9 Timmermans EJ,Schaap LA,Visser M,etal.The association of the neighbourhood built environment with objectively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in older adults with and without lower limb osteoarthritis〔J〕.BMC Public Health,2016;16(1):710.

10 陈佩杰,翁锡全,林文弢.体力活动促进型的建成环境研究:多学科、跨部门的共同行动〔J〕.体育与科学,2014;(1):22-9.

11 Tamura K,Puett RC,Hart JE,etal.Spatial clustering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obesity in relation to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s among older women in three U.S.states〔J〕.BMC Public Health,2014;14(1):1-16.

12 Barnett A,Cerin E,Zhang CJP,etal.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neighbourhood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older adults with specific types of chronic conditions:the ALECS cross-sectional study〔J〕.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2016;13(1):1-13.

13 Hanibuchi T,Kawachi I,Nakaya T,etal.Neighborhood built environment and physical activity of Japanese older adults:results from the Aichi Gerontological Evaluation Study (AGES)〔J〕.BMC Public Health,2011;11(1):657-7.

14 Parra DC,Gomez LF,Fleischer NL,etal.Built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erceived active park use among older adults:Results from a multilevel study in Bogotá〔J〕.Health Place,2010;16(6):1174-81.

15 Satariano WA,Ivey SE,Kealey M,etal.Lower-body function,neighborhoods,and walking in an older population〔J〕.Am J Prev Med,2010;38(38):419-28.

16 Cerin E,Lee KY,Barnett A,etal.Objectively-measured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s and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nese urban elders〔J〕.Prev Med,2013;56(1):86-9.

17 Sugiyama T,Thompson CW.Associations between characteristics of neighbourhood open space and older people′s walking〔J〕.Urban Forestry Urban Greening,2008;7(1):41-51.

18 Zhe W,Lee C.Site and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s for walking among older adults〔J〕.Health Place,2010;16(6):1268-79.

19 Corseuil MW,Schneider JC,Silva DAS,etal.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al obstacles to commuting physical activity in Brazilian elderly〔J〕.Prev Med,2011;53(4-5):289-92.

20 Tsunoda K,Tsuji T,Kitano N,etal.Associations of physical activity with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s and transportation modes in older Japanese adults〔J〕.Prev Med,2012;55(2):113-8.

21 Gomez LF,Parra DD,Brownson RC,etal.Built environment attributes and walking patterns among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Bogota〔J〕.Am J Prev Med,2010;38(6):592-9.

22 Sa ED,Ardern CI.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built environment,total,recreational,and transit-related physical activity〔J〕.BMC Public Health,2014;14(1):1-8.

23 Berke EM,Koepsell TD,Moudon AV,etal.Association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with physical activity and obesity in older persons〔J〕.Am J Publ Health,2007;97(3):486-92.

24 Witten K,Blakely T,Bagheri N,etal.Neighborhood built 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 and leisure physical activity:findings using objective exposure and outcome measures in New Zealand〔J〕.Env Health Perspect,2012;120(7):971-7.

25 Gao J,Hua F,Jiang L,etal.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and built environments and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Chinese older adults-a multilevel analysis〔J〕.BMC Public Health,2015;15(1):1-11.

26 Ding D,Sallis JF,Conway TL,etal.Interactive effects of built environment and psychosocial attributes on physical activity:a test of ecological models〔J〕.Ann Behav Med,2012;44(3):365-74.

27 Mcgrath LJ,Hopkins WG,Hinckson EA.Associations of objectively measured built-environment attributes with youth moderate-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Sports Med,2015;45(6):1-25.

28 Schulz A,Mentz G,Johnson-Lawrence V,etal.Independent and joint associations between multiple measures of the buil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a multi-ethnic urban community〔J〕.J Urban Health,2013;90(5):872-87.

29 Soma Y,Tsunoda K,Kitano N,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built environment attributes and physical function in Japanese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J〕.Geriatr Gerontol Int,2016.

30 Inoue S,Ohya Y,Tudor-Locke C,etal.Time trends for step-determined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Japanese adults〔J〕.Med Sci Sports Exerc,2011;43(10):1913-9.

31 Nathan A,Pereira G,Foster S,etal.Access to commercial destinations within the neighbourhood and walking among Australian older adults〔J〕.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2012;9(1):1-8.

32 Foster S,Giles-Corti B.The built environment,neighborhood crime and constrained physical activity:An exploration of inconsistent findings〔J〕.Prev Med,2008;47(3):241-51.

33 Yang W,Spears K,Zhang F,etal.Evaluation of personal and built environment attributes to physical activity:a multilevel analysis on multiple population-based data sources〔J〕.J Obes,2012;2012(3).

34 Jia Y,Usagawa T,Hua F.The association between walking and perceived environment in chinese community residents:a cross-sectional study〔J〕.PLoS One,2014;9(2):e90078.

35 Meng S,Tan YY,Liu QM,etal.Association between perceived urban built environment attributes and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adults in Hangzhou,China〔J〕.Prev Med,2014;66(9):60-4.

36 Zapata-Diomedi B,Veerman J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uilt environment features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Australian context:a synthesis of the literature〔J〕.Bmc Public Health,2016;16(1):1-10.

37 Pleis JR,Ward BW,Lucas JW.Summary health statistics for U.S.adults: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2009.〔J〕.Vital Health Statistics,2010;249(249):1-207.

38 Kaczynski AT,Potwarka LR,Saelens BE.Association of park size,distance,and features with physical activity in neighborhood parks〔J〕.Am J Publ Health,2008;98(8):1451-6.

39 温 煦,何晓龙.建成环境对交通性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进展概述〔J〕.体育与科学,2014;(1):41-5.

〔2016-10-15修回〕

(编辑 李相军/徐 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No.14CTY012);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No.TY623)

洪思征(1979-),男,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运动人体科学研究。

刘向东(1969-),女,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运动康复研究。

G806

A

1005-9202(2017)08-2002-05;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8.081

1 齐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2 西藏农牧学院公共教学部

猜你喜欢
连通性体力异质性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植被覆盖度和降雨侵蚀力变化对小流域泥沙连通性的影响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中国自然保护地连通性的重要意义与关键议题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去2 度点后不满足Pósa- 条件的图的Z3- 连通性
闸坝对抚河流域连通性的影响研究
人类的收留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