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刘丽娟
国际综合报告应用的企业组织环境研究*
——基于中电集团的案例分析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刘丽娟
综合报告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比较前沿的研究领域,目前研究还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在企业实践方面,我国只有中电集团一家企业运用了国际综合报告替代企业传统年报。因此,本文选择了中电集团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讨论综合报告应用的企业组织环境特点,结合中电集团的实践经验探索我国实现综合报告的可能方式。
综合报告 非财务报告变革 组织环境
随着社会各群体对环境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等方面的广泛关注,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息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现今披露的财务信息,而更加注重的是企业的环境业绩、社会业绩等更为全面具体的信息披露。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开始陆续的出现社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这样的非财务信息的报告,但是各个非财务报告上的相互独立必定会使得各报告的部分内容重复,并且相互之间的信息不能有效整合,给信息的需求者获取信息时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在这样的背景下,综合报告应运而生。综合报告在我国国内还属于一个比较前沿的研究领域,目前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在企业实践方面,我国只有中电集团一家企业运用了国际综合报告替代企业传统年报。因此,本文选择了中电集团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讨论综合报告应用的企业组织环境特点。
中电集团有限公司,又称中华电力和中电集团(简称中电),于1901年在香港注册成立,1998年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002。在香港,经营纵向式综合电力业务,为香港八成市民提供高度可靠的电力供应。在2011年,中电集团首次采用综合报告作为企业年报的形式发表,并且依据此项变革做出了相应的新的可持续发展架构。此后,中电集团的年报模式便一直采用综合报告模式披露企业年报,还以新的可持续发展架构为基础发布网络版可持续发展报告,详述公司一年来所缔造的环境和社会价值。截止目前,中电集团仍然是我国唯一一家采用综合报告形式的企业,同时也是作为参加IIRC第一批试点项目的先驱精英。综合报告相对于我国内地的标准的企业年报而言,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综合报告囊括了大量的企业财务报告以外的一些非财务信息。从中电集团历年的综合报告的目录上就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这一点。在此,选择一家内地和中电集团隶属同一领域的华电能源公司的2014年的年度报告作对比。华电作为国内大陆的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将其和中电集团作为对比也是十分具有比较意义的。
表1 中电综合报告和华电标准年报对比
从华电能源的年报内容可以看到我国内地企业目前标准财务报告模式,基本上都是按照以上十二个部分展开。其中,报告的主题还是对于财务方面的数据的描述,并且在财务报告部分都是按照四表一注的形式披露。其他的非财务方面的信息占报告篇幅比例不到五分之一。而中电集团综合报告的显著区别在于,虽然财务资料依旧是作为综合报告披露的一个重点,但是在有关公司的一些非财务信息的解释和披露也是报告的一个亮点。例如在对资本方面,中电集团不仅着眼于传统狭义上的财务资本,更囊括了公司的环境资本、人力资本、社群资本和智能资本。同时,在公司管治部分包含了董事会及高层管理人员介绍、企业管治报告、风险管理报告、审核委员会报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报告、人力资源及薪酬福利委员会报告和董事会报告七个部分。
(一)中电集团综合报告实施阶段诱导因素分析
第一,政府监管部门。在监管部门方面,香港联交所(以下简称“联交所”)从2008年出台的谅解备忘录到2010年9月香港政府发出对于环境监管方面的咨询文件到2012年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初版,最终在2015年12月21日,联交所正式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下文简称“《指引》”)征询意见。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公众审议及意见整理,联交所完成了《指引》修订,要求所有在港上市公司于2016年财政年度开始参照修订后《指引》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简称ESG)报告。在港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势在必行。《指引》旨在加强有关环境、社会及管治的披露规定,敦促上市公司制定政策、统计相关数据、监察进度并向投资者和其他权益人报告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面的工作。鼓励更多上市公司刊发标准化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满足投资者和其他权益人对非财务数据日增的需求及期望。这些都在一步步改变中电集团所处的外部环境,同时加快了公司改革报告形式的过程。
第二,企业利益相关者需求。香港的资本市场十分发达,投资者希望能够全面的了解公司。从投资经验来说,香港投资者已在股市中浸淫了数十年,经历了无数风浪的考验,而且香港股市是一个国际性市场,接受了来自世界各地投资者的挑战与洗礼,吸收了先进的投资理念,比内地股市更为成熟和理性。尤其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香港投资者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对于上市公司所处的各方面的风险信息披露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综合报告的出现恰好满足了香港投资者在这方面的要求。
同时,中电集团作为香港最大的电力供应商,服务了香港近80%的人口,而电力资源是民生的基本所需,所以市民们对于中电集团更为密切和严格的监察是必然的。2010年由中电集团控股25%的大亚湾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这一事件的发生造成了大众的一度惶恐,在核电站建立之初就受到了香港市民的严厉反对。在此次事件发生以后,作为控股公司的中电集团虽然及时对情况做出了反馈,但是其反馈的结果仍然受到了大众的质疑。自此,社会公众和大众媒体不自觉地加大了对于中电集团在经营过程中的监督程度,要求企业能够给予更多的回应。经过这次事件社会公众的反应,中电集团也意识到大众对于此类信息的及时性与透明性的迫切需求,并开始致力于在企业年报中能够尽量囊括社会公众所需要的这些与其息息相关的信息。这也是2011年中电集团开始实施综合报告的一个大环境。
第三,中电集团特殊的行业环境。中电集团在综合报告中也指出了其进行综合报告变革的两大改革动力:粤港经进一步融洽,环境管理的表现日益受到重视。同时,整个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越来越重视非财务方面的因素,并且中电集团所处的电力行业在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因为中电集团的主要经营业务就是电力供应,这是一项与自然能源息息相关的行业。目前为止,发电的主要方式还是依赖于煤炭资源,在使用煤炭发电的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类似于二氧化硫等的有毒气体。同时,在进行输变电的过程中也会排出大量的废弃物,如果没有对这些废弃物做一些有效的清洗处理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我国在对于电力行业的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的监管一直较为严格。而在香港地区这种情况则更为严峻,在《香港应对气候变化策略以及行动纲领公众咨询》中,香港特区政府为香港的发电行业订立了燃料组合目标,并且要求企业在2020年达到相关目标。但是如果要了解企业的燃料使用比例势必要求企业在相关方面做更为详细的披露。中电集团身处这样一个敏感的环境相关的行业,企业不得不回应他们的要求,综合报告的内容涵盖正是回应的最好方式。
电力行业不同于传统的以实物性资产为主要的利润来源的行业。其利用不同的供电资源意味着完全不同的经营方式。例如,主要利用火力发电的供电厂在放电环境的同时更应该要注重发电后造成的一系列的环境治理环节的管理;而如果是用相对于较为清洁的水力或者是风力发电的话,企业的着重点主要在于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转化率上,并且此时利润的依赖于像风力、水力这样可再生资源。这导致了电力行业的经营相当于与普通行业更加依赖于环境和自然资源等这样的非财务因素,这就要求企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完全建立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这样的理念正好和综合报告所倡导的理念完全一致。同时,电力行业属于一个长线投资和资本密集的行业,如果中电想要配合政府目标、规划及长远的能源基建投资,一个稳定和具透明度的规管框架对于企业来说是至为重要的,综合报告中对于企业管治的描述要求正好能够帮助中电集团更好的了解自身管制框架可以改进的地方,因此综合报告的编制对于中电集团的发展就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
(二)中电集团综合报告实施阶段推动因素分析
第一,企业自身成长。观察中电集团2006年到2015年的资产数据可以看出,这十年间中电集团的业务发展速度还是较为迅速的。从2006年的131091百万港元增长到2012年最高的228756百万港元,两者之间相差近一倍。这是因为中电集团2008年到2012年期间经历了一个较为迅速的资产增长过程,企业规模在这段期间也在不断扩大。并且,香港地区作为中电集团经营的主要业务区域资产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62%下降到2012年的51%,而相关海外领域业务所占的数量和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整个公司的战略正在逐步的从以香港为主要战场,到致力于发展成为一个能够在亚太地区最具领导地位的大型跨国电力企业。
图1 中电集团2006-2015年资产变化走势图单位:百万港元
同时,在此期间中电集团的企业报告也经历了一个大的变革。从2006年的企业财报加社会环境责任报告到2008年将可持续发展报告替代社会环境责任报告,一直到2011年用使用最新的综合报告加上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模式这些变化都是随着公司的成长所逐步变化的。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所涉及到的信息越来越广,对于企业报告信息的囊括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2011年中电集团第一次以综合报告的形式发布企业年报中提到:综合报告汇聚一家机构的经营策略、管制方式、业务表现和展望等重要资料,并针对有关业务身处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清晰简明的表达了该机构如何展现其管理能力,以及如何创造和赋予业务永恒的价值。综合报告是适合像中电集团这样跨国的大型企业的最佳年报形式。
观察中电集团的业务发展历程会发现其和集团报告变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1998年以来,公司重组成为中电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以后,便开始积极拓展海外业务。1998年中电从泰国唯一独立营运发电商Electricity Generating Public Company Limited(EGCO)购入策略性股权,成功在泰国电力市场建立重要据点。
2001年,中电收购雅洛恩能源大部分权益,首度涉足澳洲电力市场。2002年,中电收购位于印度的Paguthan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CCPP),踏足印度电力市场。2005年中电收购TXUMerchantEnergy,成为澳洲第五大能源零售公司。2011年,中电完成收购EnergyAustralia能源零售业务。成为澳洲其中一家最具领导地位的综合能源企业,并且在中国内地也全资拥有三个大型项目。这些一系列的收购计划肯定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在近些年中电一直有着十分强烈的融资需求。先后在日本、印度、澳洲、中国内地以及香港地区的金融市场上使用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了较为频繁的融资活动。同时,澳洲方面于2010年12月公布收购新南威尔斯省若干能源资产竞投中标后,标准普尔和穆迪均把中电列入了监察名单中。并且中电于2013年11月宣布收购青电及港蓄发后,中电集团公司的信贷评级被信贷评级机构列入了负面观察名单中。
图2 中电集团2006-2015年净负债和总资金比率变化走势图单位:%
中电集团对于资金的长期需求,使其十分注重市场的投资者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态度。评级机构的信贷评级也是直接影响到中电集团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借贷时,金融机构重要的考量因素。而年报作为中电集团认为与社会各界进行沟通的重要的手段,随着融资需求进行相应的企业报告的改革则是情理之中。所以中电集团的融资需求可以视作推进其进行综合报告的实践的一大助力。
第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相当于企业经营所秉行的价值观。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不仅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且是企业在从事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中电集团在2010年年报的第一页正文写到:解构错综复杂的营商行为是饶富趣味的挑战。中电集团编制年报的目标是以综合的手法将集团的业务状况、管理方式和发展路向呈现在读者面前。中电集团定期检订公司的价值观架构,确保其可与国际最佳实务标准看齐,并附合业务相关人士的期望。于2003年出版了中电《价值构架观》,其后按照相关人士对于公司业务的评价和意见于2009年再次修订更新。到2012年又再次更新了其价值观架构,重点提出集团在管理业务时必须考虑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因素。同时亦更新了集团的愿景和使命宣言,加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负责人的采购政策声明,让公司员工了解公司对于员工的责任要求。中电集团之所以如此重视价值观的构建,旨在以其价值观架构为集团未来发展提供指引,其中载录了中电的价值观、政策、承诺,已经对每个员工无论在任何时候及岗位上都严守的纪律守则,公司上下均十分重视价值观的设立和履行。
在2012年中电集团最新版的《价值构架观》中分为目标、使命、价值观、承诺和政策及守则五个部分。中电的目标是成为亚太地区最具领先地位的负责任能源供应商,代代相承。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中电将自己的使命定位于在生产及供应能源的同时,治理把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为股东、雇员及广大社群创优增值。在对落实价值观对各方作出承诺时,最后一点落在对于有关沟通及呈报的承诺:定期对可能对员工、客户、投资者、合作伙伴、环境、社群或其他业务有关人士构成影响的业务转变;公司业务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所构成的影响;业务表现目标、策略和进展作出报告。这个承诺无疑是对综合报告所倡导的理念最好的契合,是中电集团集团实施综合报告应用的基础条件之一。
中电集团价值观:坚守平衡现实和未来所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为中电集团本身就是电力能源行业,其业务经营与环境等一些非财务因素息息相关。同时,中电集团的企业文化中一直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经营的第一要务,在综合报告实施之初就自愿加入IIRC的试点项目,对于综合报告有着本质上的认同感。
第三,企业目标。纵览中电集团自2000年以来的年报,在2009年以前,年报的格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到2009年以后年报的布局才逐渐稳定下来,然后在2011年实施综合报告后,从2011年到2015年四年的年报格式才完全确定。自2009年开始,年报在首席执行官回顾的部分突出了对公司策略的阐述。在中电集团2013年的年报中,首次对其商业模式进行了概括。从在各项资本方面的投入到商业活动中得出产品,最后所取得相应的成果。在成果的列举中,中电集团并没有提及大量的经济成果,反而更注重一些非财务方面的绩效。那么在相应的企业经营目标的设置时肯定也会更加综合的考虑经济利益以外的更多方面。
中电的核心业务是以具有竞争力的电价及对环境负责任的态度,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服务。并且在制定公司的目标时,因为营运市场的限制以及特性,在电力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和不同的业务区域都定位于不同的角色。
作为综合报告8个重要元素中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中电集团在整个集团的层面按照阶段设定了中短期和长期两个战略目标。紧接列出了为了达成这样的一个总体目标,按照经营的区域所面临的不同情况设定了不同的十分具体的经营策略。
在介绍之后,报告紧接着便是按照叙述的战略目标,所做的对集团的投资与长期购电安排,对每一个领域地区所达到的业绩进行了一个摘要式的回顾。然后接下来的部分则是更为详细的财务回顾和业务表现及展望两个部分。在业务表现的评价方面,中电集团也有一系列的详细系统指标的设置,让投资者能够十分明确的看到集团在各个方面的成果。
表2 中电集团战略目标表
表3 中电集团战略目标指标分析
传统的企业年报里面对于企业战略只有空洞型的描述,甚至有的直接略过。但是综合报告的编制的要求则是要对企业的战略目标作出十分详细具体的解释。这样一个完整的从业务部署到指标设置的系统性企业目标战略体系是编制一个好的综合报所必须的。
从对中电集团的案例分析,可以大致总结出国际综合报告应用的企业组织环境特点。组织环境的概念在前面已经介绍到包括两个方面、三个层次。
首先是外部环境方面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宏观环境是企业所处的一个大的环境背景下,也是文章中所分析的诱导因素中的企业外部的监管环境。综合报告的应用必须要求有一个利于其发展的政策环境,在综合报告应用较为广泛的国家无一不是靠着有政策性的引导,使得企业在有意无意中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外部监管环境就像是综合报告生长的土壤,是其应用的最基本的组织环境因素。微观环境是指每一个具体的企业所处的一个独特的小环境,在微观环境层面则包括上述分析的影响因素中的利益相关者以及行业环境。应用综合报告的企业的微观环境特点主要表现为:投资者、顾客等各方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全方位的信息有着十分强烈的关心和渴求,同时处于对于风险控制、环境管理以及客户声誉特别看重的行业的企业更倾向于应用综合报告。
其次是涉及到企业的内部环境。通过分析证明,运用综合报告的企业一般处于企业发展的成熟期或者是快速成长期。一般企业成长到规模较大的阶段时往往会选择多区域多元化的企业发展模式。这样的跨国大型企业往往会面临更为复杂的各方环境,同时企业内外所囊括的信息也是越来越多。综合报告可以做到整合信息并加以系统化,使得企业能够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自我认知。而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则有大量的融资需求,这使得他们必须比一般的企业更加重视投资者的需求。同时,运用综合报告的企业都对综合报告所倡导的理念有着深刻的认同感,企业文化注重更加长期的发展。
(一)政府监管部门方面中电集团之所以能够顺利的完成过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香港联交所对于香港上市的企业在年报中披露企业管治信息的强制规定和EGS报告指引的推动,使得中电集团在没有接触到综合报告之前就已经对于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各方面的披露有了一定的重视和经验累积。
政府监管部门的引导作为企业报告变革的重要诱发因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内地的监管部门也可以效仿联交所这样的一个方式,渐进地逐步地出台一些倡导性的政策,使得政策有了一个缓冲的阶段让各界适应以后,再逐步根据应用的情况进行改进最后达到强制实施的目的。同时,可以效仿IIRC做先驱试点的形式。结合综合报告应用的企业组织环境的特点,在我国国内也试图开展综合报告试点的项目时,尽量选取一些规模较大的跨国性大型公司或者公司本身所在的行业特点更需要实施综合报告的公司有针对性的鼓励其进行综合报告实践。并且,考虑到在应用综合报告时可能遇到的阻力因素,在我国实施综合报告的过程中,大量的国有企业可能成为推行的一个难点。所以,在试点项目中,监管部门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国有企业强制进行综合报告的推广,这样在全面的普及阶段就会少一些阻力。
(二)企业自身内部准备第一步,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调查。了解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确定其对公司现在以及未来的期望。对董事会提出问题:股东是否要求报告上反映公司的战略和商业模式;股东是否重视风险和机会的管理和利用;为了达到利益相关者的这些期望,公司需要在策略或商业模式上进行哪些方面的修改?第二步,根据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以及公司战略和商业模式可能出现的潜在变化,考虑来执行这些变化所需要的资源。这可能需要增加研发支出,招聘一个新的特定的部门,新产品设计或创新等。企业需要审查其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是否能够实现在进行跨业务操作时企业策略的清晰传递;还能做哪些改进打破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使公司策略可以得到更清晰的解释和执行。第三步,清晰、简洁地传达策略。说明企业如何回应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并且使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如何使用多方面类似于人力资本、智力资本以及自然资本来创造价值的商业模式建立一个更清晰的了解。
在配合上述步骤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在组织环境方面应该配套所做的准备主要有:首先,企业自身应该对现存的报告模式进行分析,明确企业目前的模式中所存在的优缺点。吸收原有报告的优势并加以保留,在此基础上加以变革采用渐进式的实施原则,逐步实施。因为综合报告是个体性十分鲜明报告模式,每个企业因为其各自所处的地域和行业等的不同,适合每个企业的模式也是不同的,所以过渡式地逐渐摸索出适合本企业的固有模式是十分重要的。其次,企业应该从现在起开始储备综合报告实施的相关资源。在组织人员方面,着手对可能会涉及到报告编制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向所有的员工传授综合报告的理念。使得企业人员对于综合报告有了一个较为准确的认识,这将有利于之后报告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再次,综合报告的所涵盖的范围很广,所以编制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公司各个部门。这就要求企业自身要有良好的组织结构,并且每个部门在报告编制过程中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这样才能做到的报告编制时不会出现责任不清的情况,使得整个编制过程高效有序。
*本文系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互联网+”时代下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风险评估与控制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6SJD630056)阶段性研究成果。
[1]杨敏、刘光忠、陆建桥、刘建鲁:《综合报告国际发展动态及我国应对举措》,《会计研究》2012年第9期。
[2]陈琳:《浅析国际综合报告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中国总会计师》2014年第12期。
(编辑刘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