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和
(延边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延边 133002)
现代拳击AOB竞赛规则中依据“得分获胜”的判罚标准:一是击打有效部位有效拳的数量;二是运用技战术控制比赛能力;三是竞争性(主动性);四是对规则的执行情况(犯规的程度)[1]。这四项标准彼此之间是依次的关系而非并列的关系,也就是说第一项的击打有效部位有效拳的数量是首要标准,而评定有效拳标准之一的击打力是衡量拳手综合技能的标杆。
拳击的击打力共由6个部分构成,分别是:击打力度、击打速度、击打瞬间的质量(身体的参与度)、击打准确度、击打的穿透力、击打硬度;能够对对手造成致命一击的是其中的击打硬度。击打硬度不等同于击打力度,击打力度是F=ma,而击打硬度是着力点对接触面的直接作用效果。击打硬度决定着是否能“打疼”对手,一旦达成就会导致对手出现下意识“躲避”,而使其技战术能力无从发挥。正如:重击对手倒地,对手如果是沿拳发力的方向倒下,一般经过“强制性数八”大部分拳手都能恢复比赛,而一旦受到的重击使身体直接向下或向前倒地,很可能造成拳手被KO。击打硬度在击打力中就近似发挥着这样的突出作用。
拳击中拳法击打的着力点是拳峰部位,其发力程序遵循着“起于根、转于腰、催于肩、达于稍”;而决定击打硬度的因素是拳峰的着力点部位以及促进着力点的小臂肌群和肩带肌群。依据人体解剖学知识,我们知道影响拳握力的主要因素是小臂内侧肌群的尺侧腕伸肌、旋前圆肌、曲腕肌,外侧肌群的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等[2]。特别是小臂尺侧肌群所发挥的直接作用是将拳头变得“更坚硬”。这里就要着重说明一下了,拳击竞赛中有一项比较突出的犯规——开掌击打。顾名思义它是以拳心为着力点的击打方式,它不仅违背拳击竞赛规则,而且与规范的击打技术也是不符的。拳击击打技术有着特殊专业的指向性,击打瞬间的着力点会使小臂自然内旋;此时桡侧肌群处于小臂上方而尺侧肌群位于小臂下方,形成击打硬度的主动肌关键是小臂桡侧肌群的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等;该肌肉群对于击打技术着力点的硬度发挥着绝对作用。
再者,对击打硬度起着主导作用的是确保击打瞬间技术动作不变形且能高质量完成击打末端顶伸力的肩带肌群。具备良好的肩带肌群能保证拳法击打中目标的瞬间促使击打力继续“向前”,也就使击打硬度越发强大。实现击打瞬间肩带部位向前顶伸的主动肌和固定肌主要有三角肌、小圆肌、大圆肌、菱形肌、岗下肌,还包括斜方肌、背阔肌等[2]。形成击打硬度的决定因素是拳峰的固定力和肩带部位的顶伸力。
了解了决定击打硬度的因素,下一步就是如何发展的问题。决定击打硬度的是在综合力量素质基础上关键部位的固定肌和轮匝肌。根据人体肌肉的工作关系,“静力”练习是发展该能力的最佳选择。静力练习是不被大多数拳击人认可的一种训练模式。人们通常认为静力练习会导致肌肉僵硬,影响击打的速度从而导致击打力的降低,而且会使击打技能大幅下降。其实,该部位的静力练习基本不会导致相关收缩肌肉的僵硬,因为就拳击击打技术导致肌肉僵硬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肌肉血乳酸的排放、吸收受阻造成的。那么,排解它的最佳途径是进行专项的快速击打技能练习,因为肌肉产生疲劳的最佳缓解方式是“牵拉”,而专项击打技术练习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牵拉”问题,也就可以很好地化解了疲劳问题。再者,腕、小臂肌群中涉及击打硬度的主动肌主要是非跨越关节类肌肉群,依靠肢体的屈伸运动无法发展该类肌肉群。正是由于这种非跨越关节肌肉群的特性,所以进行专项练习根本就无需考虑“僵硬”问题,因为没有动关节就没有僵硬之说。静力练习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有利于加强关节周围肌群的力量,特别是关节深层肌群——轮匝肌只能通过静力性练习才能更有效发展,它对拳法击打技术的击打力度、击打准度、力点穿透有重要影响。因此,发展击打硬度主动肌的关键环节在于静力练习,但不是单纯的静力练习,需要做好静力与动力性练习的结合,即科学的“静力性”练习是发展击打硬度的直接手段。
拳法击打的着力点是拳峰部位,而将拳峰部位再进行细化,就是靠近食指与中指指根的相对“凸出”部位。练就拳法击打硬度的前提是发展拳峰着力点的坚实度,其次是发展肩带肌群顶伸力的坚固性。
2.2.1 着力点的坚实度
着力点的坚实度在于手腕、小臂的做功,即握拳与扣腕。将拳头握实的主动肌收缩,是旋前圆肌、曲腕肌、曲指肌等尺侧肌群用力;扣腕的主动肌收缩,是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等桡侧肌群作用;这两者决定着拳法击打的硬度。笔者通过对国内高水平拳手训练的反馈分析,针对该两部分肌群训练的结论是:发展尺侧肌群训练占比约为90%以上,而发展桡侧肌群仅仅是通过沙包练习等被动手段来实现,欠缺针对性的主动训练。
表1 针对手腕关节、小臂肌群击打硬度训练内容及方法[3]
通过表一可见,当前的针对击打硬度的训练大部分还是停留在发展小臂尺侧肌群。小臂尺侧肌群对击打硬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但就直接作用来说,还不能全面发展拳头的硬度。为了提高击打硬度的实际需求,主动发展桡侧肌群才是提高该技能的本质。例如:手持重物,固定小臂并挺腕悬垂的静力练习,对握紧拳头、加固拳峰,提高挺腕、扣腕坚固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有利于针对性发展击打着力点的坚实度。
2.2.2 顶伸力的坚固性
顶伸力的坚固性在于肘、肩关节的做功,即锁肩与顶伸。笔者通过对国内高水平拳手专项训练的统计分析,针对肩带肌群力量素质训练是较为丰富的,而且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就锁肩与顶伸的针对性训练仍有很大不足,严格来说基本没有这方面的针对性训练。
表2 针对肘、肩部肌群击打顶伸训练内容及方法[3]
通过表2可见,当前的针对击打顶伸力的训练大部分是以躯体大肌肉群训练为主,尤其是上臂肌群和肩带肌群,它们是击打顶伸力的重要基础力量;但就拳法击打技术要点来说,击打顶伸力应是以肩带肌群为核心,以腕部、肘部肌群为辅助才是提高该技能的本质。例如:俯卧60度,握拳单臂支撑顶肩练习,对加固锁肩,提高腕、肘、肩的一致性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有利于针对性发展击打顶伸力的坚固性。
总之,要发展拳击拳法击打效能的关键要素——击打硬度,应了解拳法击打力的构成,形成击打力的肌肉工作关系,并依此严谨把握相关的训练方法、针对的训练手段,其核心是围绕拳法击打瞬间的着力点和顶伸力展开探究。
[1]国际拳联竞赛规则[M].2016.9,规则3.
[2]胡声宇,秦岭,等.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98-154.
[3]国内高水平拳手专项素质训练,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