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伟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51-01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充分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基石。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以读为本”的可行性策略呢?下面几种做法值得借鉴。
一、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想给学生留足“读”的时间,达到课文不讲自通的效果,就必须会“挤”时间。
1.挤“讲”的时间,以读代讲。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要简化教学讲授分析的环节,从教师的嘴里留出时间,让学生去反复读课文,直到读准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如果我们把这些时间“挤”出来,让给学生自主“读”课文,就会增加对课文的认识。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是的,学习课文,引导孩子们读一读,画一画,圈一圈等,做好标记,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可以说是不讲则自通。
2.挤“问”的时间,以“读”释惑。
教师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时,习惯于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际上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如果教师在此环节做到提问“五不”,优化课堂的“问”话,就会挤出宝贵的时间给学生读课文。
“五不”既一是过于细小而零散的问题不问,避免一问一答;二是浅白罗列的问题不问,避免学生的思维陷入无休止的问题中;三是没有层次的问题不问,避免学生思维混乱;四是深奥偏离课本的问题不问,避免学生绞尽脑汁找不着答案。五是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不问,避免学生茫然不知从何作答。这样一来就会“挤”出时间给学生读课文。
3.挤“赏”的时间,以“读”促悟。
现代教学教学手段很多,也很先进。好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赋予了语文课堂的活力,播放适当音乐、插入影视动画等直观演示课文中所描写的场景、画面等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易于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然而,在课上如果辅助教学过多,摆花架子走过场,课堂就缺少了实效。只有把握好使用的时间与时机,这样挤出时间给学生多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文的实践中感悟与体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调动全员,让学生灵活地“读”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时我们会发现这样一句话:“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阅读实践过程中,创设灵活多样形式的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参与尤为重要。
1.整体默读,训练到位
默读是最具有全员性的,而且又互不干扰。我們知道在新课标中,对各个年段的默读要求是不一样的,既要求明确要又要教给方法。
第一,默读课文时做到“三不一注意”。要求学生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一注意就是在默读时还要边读边思考。如果刚接触文本时学习默读,学生有小声读,嘴唇不停地动,要逐渐纠正,经过持久整体的训练,引导学生整体静静地默读,由字词到的句段,通览全文,由不会认到会读,由不连贯到熟读,慢慢就会掌握了默读方法。
第二,默读课文时,做到“三到一注意”。引导学生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看清每一个字词,读好每一行和段的内容,以免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心到,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能发现问题或提出不懂的问题。手到,就是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圈画。划出重点词句,标出段落的层次,记下要解决的问题等等。一注意就是在默读时,还要注意速度,不能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字词上,而要放在对整体内容上。注意减少眼睛停留的时间与次数,尽量不出现回视,逐步扩大扫视。这样能更好地提高默读的速,培养良好的默读的习惯。
2.多彩朗读,指导到位。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有自由读、齐读、领读、指名读、轮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等。课堂上“以读为本”,就要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其一是“自由”读氛围浓。“自由”读就是就是个读个的,不限制读的快慢,不约束声音的高低,不强求与他人一致,让学生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语感等。在这种形式的朗读练习中,没有对比性,也没有读的好坏之分,读错的改过来再读、哪读的不满意自己就重复地读,是那样的朴实、真实,会锻炼学生的朗读胆量,有易于学生树立朗读的自信心。
其二是“接力”读拓宽面。这种读法也叫“"开火车"轮读,这是点面结合式的朗读。因为课堂时间有限,选择性地读范围较小,特别是篇幅长的课文,不管指名读还是齐读,只能读两三遍而已,想让大面积学生都能有朗读表现的机会就难了,因此要想满足全班学生的朗读训练,采用“接力”读,即句子“接力”法或段落“接力”法,句子“接力”法就是从前或从后开始,找一名学生起头,按座位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读下去,每人读一句。段落“接力”法就是每人读一段,让学生按段落序号一段一段接下读,一轮下来,给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众读,让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朗读的训练。要求学生听得认真接得快读得好,从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其三是“角色”读进入境。分角色朗读课文是创造性的朗读,是一种能让学生进入文本情境,展开想象的有效途径和形式。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角色朗读,课堂气氛会异常活跃,读得入情入境。
分角色朗读课文进入情境的“三种方法”:既配备音乐法;场景设置法;道具装饰法。但教师同时要掌握好度,不能变成课本剧表演,也不能变成课堂教学的作秀,更不能分散学生对文本的注意力。
3.熟练诵读,指点到位。
在朗读的基础上对作品反复地读,反复地“吟诵”,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就是诵读。对于那些诗词、散文等篇幅不长的传统名篇,应该以诵读为主。教师在对作品的背景、难点作些必要的介绍和疏通指点之后,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还有就是对于那些篇幅较长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好句子、描写精彩的段落指点学生选择反复朗读和诵读的方法进行读。让学生在记忆与背诵中有更多的积累。
总之,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给予学生大量阅读的时间,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使学生个性化地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更有灵性、更有魅力、更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