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绍军
时下的历史课堂里,很多学生都不爱学。其实,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可能是我们枯燥的课堂讲授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不是对历史不感兴趣,而是对历史课没兴趣。如果我们老师肯多读些书、报,多收集些与历史教学有关的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多下点功夫研究、寻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完全可以让历史课堂更精彩,让历史学习成为他们的需求。这样,学生作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就会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感受历史的存在,享受历史的魅力,最终实现历史教育目标。为此,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
一、激趣导入,引发求知欲
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课程目标力求历史课程要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内容的选择、学生的独立思考并作出结论、问题的设置、教学活动建议、课型选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鼓励学生动手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与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围绕历史转。所以在教学中,我常以名人名言、历史故事、热点话题等方式切入所教的内容,使学生产生探究历史的愿望。如学习《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给出两组历史画面,一组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英军一路北上,于1842年在南京下关江面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强行割占了香港岛,1860年在《北京条约》中强行割占九龙司,1898年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约》强行租占新界;另一组画面是1997年7月1日凌晨中英香港交接仪式及刚刚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驶离香港。结合教师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两组历史画面见证了中国由遭受外来奴役到成功收回主权这一历史巨变。那么这一巨变是怎么实现的,是什么原因促成的呢?通过这样的导入设计,学生产生急于探究的心理,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带着思考,迅速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以疑诱思,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历史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历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我们要安排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知、感悟、积累,受到熏陶,形成能力,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 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有收益,提高素质。例如在学习《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
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农奴制怎样阻碍了它的发展?
2.1861年改革是如何解决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的?
3.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4.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临怎样的社会危机?
5.明治维新具体措施包括哪些方面?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6.改革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积极性很高,大家很快就掌握了这一课的基本内容,理清了知识脉络。
当然,对于刚刚接触历史课程的初中学生我们要给与必要的学习指导,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首先是自主探究,告诉学生要做到先通读教材,整体感知;再读懂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倾听别人的发言,形成初步认知。最后,思考归纳,在探究交流中还有那些疑问,对于不清楚的问题要敢于发问。
三、解疑释惑,突破重难点
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独立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所以接下来我们要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更主要的是教师要通过精辟的讲解、点拨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落实本课的教学任务。比如:在学习西安事变时,我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变成问题组:“西安事变发生后,出现了哪几派不同主张的政治派别?” “各派政治力量的不同主张其实质是什么?”“杀蒋可能会导致什么局面的出现?不杀蒋呢?”“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基于什么原因?”通过这样层层深入发问,分析讲解,难点得到化解,使学生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同时还进行了一次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反馈练习,升华情感
完成前三个环节的学习后,我们通过练习形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并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要求。
以《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为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基础知识检查:说说一国两制的含义 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及意义。
(2)能力培养:根据所给的几幅香港回归的图片,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如何向大家报道这一历史盛况。通过模拟练习,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说说心里话。学完这节课,你有哪些历史感悟,快和大家交流吧。通过这个练习,升华学生的情感,形成民族责任意识,做到知行统一。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兴趣之树就会常青,历史教学的春天就会常在。
新课改的实施,为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每个历史教师积极探索,历史新课程改革就会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