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愔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社会生活赤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以展的综合课程。在当今的教育中,美育与德育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美育与德育密不可分,德育中包含着美育,美育中蕴含着德育,将美育与小学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在小学品德课堂中以德促美,以美育德。
关键词:小学品德;美育;渗透
一个优秀课堂教学,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再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主题,从“事实说话补认识,情景再现温经历,亲身体验强感受”入手设计导入,为突破课堂教学重点服务,从“形象感知释感念,类比感悟渗道理,情景体悟揭困惑”入手设计导入,为解决课堂教学难点服务,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从而真正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的实效性。“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理念是新课程对品德学科教学的最深刻的阐述。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儿童从教材通向生活,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让儿童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教材中承载的美育价值目标。
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是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他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教学,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品德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
一、在课堂中学习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上的语言艺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引导学生怎样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事物,逐步培养他们判断是非和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品德教学中要进行大量的美育训练。而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形象化的情感教育。美育的标准是: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讲过:“教育是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语言要新鲜,小学生具有好奇新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求活动。课堂上运用巧妙的语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从这一角度也说明了美育是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美育与品德课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例如在讲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课文以五彩斑斓的插图开篇,描绘了秋天迷人的景色,让学生在欣赏插图的同时感受到秋天的美、自然的美。而“秋天的收获”中,祖国大江南北的丰富物产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秋天收获的美,更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也能创造美,从而愿意劳动、热爱劳动。这使得品德课的教学不仅有着德育的渗透,更有着美育的熏陶。
二、在生活中寻找美
要想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只单单的在课内学习是不够的,社会才是个大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社区进行访问调查,在生活中寻找美。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意志。而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以美育来体现。在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中,有着诸多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教师在教授之时以自己对美的感悟为先导,深挖教材中的每一个美丽细节,让学生感悟自然之中、社会之中每一个美的瞬间,从而在心里埋下美的种子,让美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把美学运用于教育实践的美育与德育,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美育和德育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和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上述表明:我们教育者在实施教学中如果能把美育与德育结合起来,那么四十分钟的课堂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将会真正学有所获。如在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中倡导学生关爱他人,一幅幅温馨的插图诉说着生活中的感动,学生从老师的讲授、身边的事例中判断出生活的美丑,从而确定美的标准,并在生活中践行自己的判断,做到尊老爱幼,关爱他人。
三、美在品德课中的渗透
品德课要以美育德,注重美的渗透,充分运用美育与品德课的共同点来营造愉悦、自然的共鸣,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更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而品德课的教材图文并茂,课课配有插图,低年级的插图更是以鲜艳的色彩为主,同时教材还配以生动光盘、录音等。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在讲述道德规范时借助艺术形式的生动性、形象性营造美的情景,引领学生走入美的意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让学生沉浸在艺术的天堂,感受美的世界。用教师的“美”去感染学生。小学思品新课程标准规定“坚持言传身教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做学生的表率。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影响之深。因此,教师要以自身美的人格为学生作表率。
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力求做到言行一致。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对学生提出行为要求,这是最具说服力的。教师美的人格还表现在道德评价上。在教学中,教师对文明行为的由衷赞美,对不良行为的揭露和排斥,都影响着学生,促使他们向著教师所赞扬的方向发展。
总之,美是一种永恒,它从远古走来,又穿越无限的时空,飞向未知的将来。德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它承载着人类最原始的需求和美好愿望。在小学学校园里以美育德,让不断被物质异化的时代里保留一份宁静,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向善向美。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寇彧,张文新.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3]小学德育论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小学美育论文[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5]美育美学,2006—2007年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