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芳
摘 要:小学教师有足够的课时进行授课。然而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教师正式授课的时间不能太长。也就是说,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加有效的课堂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具有课堂教学的艺术,能够从多个方面入手,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4-01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4.069
课堂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严苛的课堂教学设计,有序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技能上的提高,知识上更多收获,成绩上更加进步。小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段,他们乐于接受新知识,喜欢做出一些新尝试,但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在短时间内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时间一长,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很快就会下降,又会被其他事物吸引去。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标准
所谓的有效性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接受程度的高低,课堂所取得的效果。在这个效度参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却不能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单一地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标准来判断课堂的有效性是狭隘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技能上的提高,知识上更多收获,成绩上更加进步,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学习是否有效也不体现在教师授课目标是否完成,更不能以老师讲得是否到位为标准,其有效性还是要以学生为核心来进行考察。学生是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否有效首先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是消极还是积极,如果在讲课过程中,学生兴趣全无,或者昏昏欲睡,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是难以取得高效率的。相反,如果课堂上学生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两眼放光,积极地想表现自己,总是要抢着说话,那么,学生的状态是良好的,他们心中的大门已经完全敞开,准备装载老师源源不断地输送来的知识。这样的课堂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老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把握着课堂的走向,富有主动性,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需教师及时加以点拨指导。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二、加强备课各个环节
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责任不能放在学生身上,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他们的创造性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思想,不能盲目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需担负起主导作用,首先要深钻教材,吃透教材,只有把教材钻研透了,老师才能在课堂上收发自如,行所行处,止于所当止的地方。把教材烂熟与胸,就能够打破僵化的思维和顺序,就能够按照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发挥。
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他们拥有的知识越是广泛,其接受能力、触类旁通的能力就越高,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速度就越快。否则,他们就会听不懂,或者是一知半解;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也决定了课堂的有效性。我们不否认勤能补拙,通过刻苦的学习都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另一个不可否认的一面就是人和人之间存在差异,有的人智力发展确实高于其他人,他们反映敏捷,记忆力好。第三,学生的理想也影响着他们听课的有效度。有的学生胸无大志,得过且过,对学习和生活没有什么想法,他们缺少前进的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表现得比较消极。学习如果是被动的,他们的大脑就会关闭,不用说接纳知识,他们还会排斥知识,表现出来,就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相反,如果学生有远大的理想,有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他们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积极,打开眼睛和耳朵,调动全身所有的细胞参与到课堂中去,吸取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可以想象,二者之间学习的效率是大大不同的。
除备教材备学生之外,还应该加强课后的反思,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逐步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精致有效。写教学反思就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多手段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这样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放松,在放松身心的情境中,学习的效率会得到提高。
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动手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参考标准,动手能力强、手脚配合协调、动作敏捷的学生,他们的头脑反映也快。反过来,如果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通过加强运动和动手能力,也同样能够提高学生大脑的反映能力。再者,让学生多动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于知识探讨的好奇心,为他们的进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營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表扬和鼓励是教师不可轻易放下的法宝,学生在老师的表扬下能够朝着老师表扬的方向发展下去。民主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放松身心,在老师不断的鼓励下去积极地探讨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韩四清.建构理论下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构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4):74.
[2]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谈中小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8.
[责任编辑 齐真]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