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虹
摘 要:中职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是整个历史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中职学生在道德情操方面存在着缺乏规范意识、自我管控意识和责任意识,需要在历史教学中加强道德教育,应该运用明确德育目标,讲述德育故事;确立科学历史观,提高德育认识高度;扮演历史人物,升华德育情感;开展交流辩论,擦出思想火花四种教学策略来提高历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历史教学;德育;施教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132(2017)14-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4.065
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源主要来自于初中毕业生,也有少部分是初中没有毕业或者是没读完初中就进入社会的人员,这些学生学习意识差,认知水平低下,自信心、自控力不足,个别学生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中职历史学科是一门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传承历史文化知识,不断增强自我认同的基础性教育科目。在历史教学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讲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观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但是,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知识和道德水平的参差不齐,给历史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做好他们的道德教育工作是我们长期以来面临的问题,需要加以认真地分析和研究。
一、中职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德育问题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学生的问题,又有老师的问题;既有教材的问题,又有教法的问题。
(一)中职学生道德情操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体而言,中职学生道德情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能够用道德来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行为。但据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的观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道德情操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缺乏规范意识。对于在校学生来讲,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学习和生活的有序开展。而有些中职学生并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觉得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只是写在纸面上的东西,并不值得重视,所以不时地会出现迟到早退、谩骂攻击同学和老师、早恋等不良道德行为,这些固然与青春期的心理状态有关,但更多的是学生规范意识不强,道德教育工作不力造成的。
第二,缺乏自我管理和控制意识。中职学生大部分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明显不足。进入中职学校以后,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很差,将来也不会有太好的出路,从而自暴自弃,意志消沉,产生了厌学、焦虑、空虚甚至是放纵的想法,不能够理性地自我管理和控制,极个别发展为心理疾病,这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第三,缺乏责任意识。中职学校的学生将来绝大部分要进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当中从事技术性生产工作,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技术的研发就不可能开展,产品的质量也无法保证。我们在学校看到情况是,有些学生极端地自私自利,根本不顾及道德规则和他人的感受,为所欲为,特别是在手机等网络设备日益发达的今天,许多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很少与现实生活中的同学、老师和家长交流和合作,更谈不上关爱他人,对自己、家人乃至学校的责任意识降到了最低点,这对学生和社会都是有害的。
(二)中职历史教师对德育重视不够
有相当多的中职历史教师认为,历史学科就是讲述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人物的起起落落,基本上与道德问题没有多少关联,给学生讲授道德思想那是政治学科的事情,与他们无关。在这种教学思维的支配下,中职历史教师很少能够把历史教学的德育目标落到实处,即使有的讲了,也是一带而过,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这就导致了德育在历史教学中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东西,使整个中职历史教学陷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简单罗列当中,历史成为了史料简单堆砌的学科,教学效果和质量明显不高。
(三)中职历史教材德育内容不足
教材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本遵循,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质量的高低。目前中职历史教材在德育方面有明显的缺陷,表现在内容庞杂,结构不够严谨,主要以历史事件为编写教材的逻辑顺序,缺乏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点评,把鲜活的历史人物概念化了,那些本来可以作为很好德育素材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被淹没在概念当中去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认识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观性和能动性,从而也就不能够起到德育的作用了。
二、中职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施教策略
(一)明确德育目标,讲述德育故事
在进行中职历史德育教学中,首先要设定科学合理的德育教学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德育教学目标是进行历史德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目标或者是空泛不合理的德育教学目标对教学都是不利的。制定中职历史教学德育目标应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从课堂入手制定教学目标,将抽象的德育教学具体化。一直以来,历史德育教学目标都是一些高大上的内容,谈了一些空泛的道理,很少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更谈不上起到切实的教育作用。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办法就是化整为零,将宏观的道理微观化。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要贪大求全,而是要将其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每一节课当中,循序渐进,积少成多,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第二,德育目标要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展示出德育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学生感到够不到,太小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而是要找到德育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的结合点,比如,讲到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要与中职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通过介绍科学家刻苦专研、奋发有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来报效国家。这样的德育教学就是成功的。
(二)确立科学历史观,提高德育认识高度
历史观是历史学习的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历史教育。我们要求学生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就是让学生能够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历史的学习不是仅仅知道一些人名和地名,而是要在一定历史观的指导下探究历史、追寻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中职学校历史教学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应当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之上,只有这样,才能把一个个零散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进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意识,宏大的历史道德意识一旦形成,道德观的确立也就顺理成章了。比如在讲述辛亥革命一节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将这次革命放到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当中去,让学生客观地看待这次革命。革命没有完全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历史环境和条件的使然,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更多的是要看到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其重大贡献在于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向前发展。在这样历史观的指导下,讲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行动,教育学生热爱国家和民族的高尚情怀。
(三)扮演历史人物,升华德育情感
历史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教学策略,通过教师模拟性的创设历史教学场景,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并且演绎历史故事,亲身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比如在学习《戊戌六君子》一节时,学生扮演谭嗣同这个历史人物,通过他的语言和表情,体会出变法维新人士的胆量和才干,他们那种甘愿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精神极大地感染和教育了学生,培养了他们的爱國主义情操。通过情景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加深了他们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对于树立他们的意志品质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四)加强交流辩论,擦出思想火花
在历史教学中,就某一特定的问题展开辩论,是学习历史知识和进行德育工作的一条捷径。辩论的最大特点是学生能够针锋相对地各抒己见,在驳斥对方观点的同时确立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自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辩论中,他们认真思考,尽可能好的组织语言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不仅能够起到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而且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学会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分析问题。比如在学习《虎门销烟》一节时,就以林则徐是不是民族英雄为题进行辩论,有的认为他销毁鸦片,整顿吏治,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是民族英雄;而有的认为他的所作所为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能够认定他是民族英雄。我们看到,双方各执一词,都有些道理,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点评,教师应该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对林则徐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他是民族英雄的结论。这个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德育过程,对推动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是很有好处的。
总之,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在历史教学中对中职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意义是重大的。
参考文献:
[1] 李宗海.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33.
[2] 陈艳秋.浅谈中职学校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老区建设,2015(12):61-62.
[3] 龙伟坚.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培养[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5(11):115-116.
[4] 张书连.浅谈中职历史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教研版),2012(2):161-162.
[责任编辑 齐真]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