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感悟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7-05-08 04:49陈利萍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感悟阅读教学语文

陈利萍

摘 要:《語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在阅读课上,教师要送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涵咏其丰富内蕴。

关键词:感悟;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4-00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4.028

特级教师高林生老师在其著作《小学语文教学新思维新策略》中指出:“‘感悟实质含意是心领神会。古代的古文教育一直重视对于文章整体的全面掌握,倡导多次吟诵,潜心咏意,力求知文明义。现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也提出了学习便是读者自主积极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因此,‘感悟是以古今理论为基础的。”由此可见,读书感悟是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的传统经验。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搞好语文感悟阅读教学

一、指导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感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表演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本,让学生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

二、创设连续情境,引领学生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讲究一些方法,注意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他们在感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阅读能力。如在讲授《荷花》一文的过程中,我采用了连续情境创设的方法,带领学生去荷花塘一起观赏美丽绽放着的荷花,并引导学生幻想自己是一朵美丽的白荷花,学生在这样连续完整的情境中对课文产生了更深层的思考和感悟,继而获得了情感的触动和审美的快乐。

第一,用鼻闻花。当慢慢靠近荷花塘鼻子会闻到一种什么香味?顺势引导学生思路融入到第一段中,感受到荷花的香味扑鼻,体会出观赏荷花的急切心情。

第二,用眼看花。远远闻到扑鼻的荷花香,这种急不可待的赏花心情溢于言表,随即融进第二段中,引导学生先想想所看到的荷塘美景,再读读文中的精美句段,最后运用生动的语言将脑海中的心怡美景讲给组内的同学听,与小组学生进行零距离地交流。有些学生说看到荷叶彼此之间紧密挨挤,像若干个碧绿的大圆盘,在“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几个词组中领悟到荷叶长势很美。

第三,用心想花。引导学生幻想自己化身为那一朵白荷花的美好情境。

第四,亲身演花。教师饰演荷花,学生饰演多种可爱的小动物,动物与荷花毫无芥蒂地玩耍,尽心交流与互动。

三、紧密联系生活,唤起学生感悟

要唤起学生感悟,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贴合,这样能全面调出学生脑海中的信息模块和经验,作为叩击美好语句的“催化剂”和领悟课文中心思想的准备条件。

四、注重动手实践,激活学生感悟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应遵循他们这种天性,为学生营造出动手实践的空间,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成功的美好体验。激活学生的感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践。

(一)预习方法的巧设计

在教学中,我一直采用“读、思、圈、注、问”的方法,即让学生在预习时通过初读几遍课文,思考文章的大意及课后相关的问题,再圈出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积累,提出自己在预习课文时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并在初读感知课文后,在印象深刻或感受颇深的语句旁加上一些批注(初读感悟)。

(二)多让学生写练笔

在学完某些课文后,教师可以以课文为“例子”,设计一些内化语言,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表达真实感受,在运用中加深学生的感悟。比如我在教学了《学会看病》这篇略读课文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写读后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

(三)课堂上适当的表演

将课文中语言文字以绘声绘色的画面映射到学生眼中,同时,学生也能融入一些自己的情感和创新,如在教学童话、寓言时都可以灵活运用。

(四)有目的地安排实验

有的课文,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如教学《称象》《一次成功的实验》等课文时,便可巧妙地穿插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去感悟文本。

五、运用比较品评,促进学生感悟

通过对各种词组、语句和语序的对比查找,才能探寻出文章中语言的妙用之处,品悟出语言潜藏的蕴意和内涵。如(1)词组比较。可采用替换、增添、删减的方法。(2)语句比较。将原句以反问句、感叹句等形式来理解感受,也可通过扩句、缩句等对比感悟。(3)标点比较。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教学中有这么一句话“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我在教学时设计了一个问题:“在‘七点‘七点一刻之间为什么用句号却不用顿号?”这样,顺势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就能使学生悟出主人公小巴迪内心焦急等待父亲的心情,以及感受到他迫不及待地渴望见到自己敬仰的父亲,想得到父亲的赞扬的心理。

六、拓展课外资料,诱发学生感悟

学生因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常常会在感悟文本时遇到一些困难,适时引进课外资料,不仅能让学生顺利地解决疑问,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在学生的心灵中掀起波澜,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为什么圆明园会被侵略者烧毁?”当时为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外侵者的情感,我伺机将现代史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感知到了当时清政府腐败和无能的本质,牢牢记住了我国蒙受的奇耻大辱。

七、尊重个体差异,保护学生感悟

新课程标准倡导一种全新的学生观,指出“学生作为完整个体,都有各自的独特个性,学生是不断发展的、有创新潜质的个体。”文字语句是情感传递的载体,学生都具有自己鲜活的想法和个性,对于相同课文、相同语句、相同词组也会形成不同的理解感悟。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他们的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放开手脚,抛弃顾虑,做到“尽职而不越位,出手而不牵手”,多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那么就一定会被课堂上学生那多姿多彩的独特感悟而震惊。

参考文献:

[1] 魏薇.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3-70.

[2] 钱少洪.以阅读促学生思维发展[J].小学语文教学,2010(35):15-16.

[责任编辑 房晓伟]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悟阅读教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